維米嶺戰役有怎樣的背景

  維米嶺戰役 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西部戰線的一次戰役,發生於1917年。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看看吧。

  維米嶺戰役背景

  在阿拉斯加的北部的維米鎮附近坐落著高地維米嶺,此地被作為德國整個西部戰線防守最嚴的戰略要地,被視為重要的軍事戰略基地。1915年,法國以及英國政府憑藉著自己強大的軍隊戰鬥力試圖進攻維米嶺,卻出人意料的宣告失敗。將近十五萬法國士兵在進攻中壯烈犧牲。這是維米嶺戰役背景之一。

  一九一七年隨著薩拉熱窩事件的爆發一戰全面打響,不久後德國進攻法國的阿拉斯加與此同時佔領了朗斯煤礦,而朗斯煤礦,就在維米嶺的一側。憑藉著強大的軍事戰鬥力和先進的技術裝置,德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修築了明暗機槍射堡、大型戰壕、地下隧道。這是維米嶺戰役背景之二。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加拿大是日不落帝國英國的殖民地,同時,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以及技術裝置,加拿大均比較落後。作為一顆戰略棋子,加拿大被任命頭號軍隊發起對德國的進攻,英法企圖通過這種方法來削弱德國軍隊的戰鬥力。此時的加拿大人非常重視此項戰略安排,於是精心設計進攻計劃,制定了嚴密的戰略決策,這是維米嶺戰役背景之三。

  雖然當時的加拿大地位比較低,沒有權利決定與誰為敵與誰為友,即在英國向德國宣戰的那一刻就自然而然的站在了英國的一遍對抗法西斯,但是其憑藉著精密嚴謹的計劃選擇了正確的參展方式。為一戰中協約國戰勝同盟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維米嶺戰役加拿大的戰術是什麼

  維米嶺是法國北部的山嶺,被德國法國均視為戰略要地。然而英、法軍隊打了兩年多都久攻不下的戰略要地,法國甚至還為此付出了數萬人的生命,卻被加拿大拿下。其實,維米嶺戰役加拿大能夠獲得勝利並不是意外,而是因為運用了新的戰術思想。那麼維米嶺戰役加拿大的戰術是什麼呢?

  在回答維米嶺戰役加拿大的戰術是什麼這個問題之前,要先知道維米嶺這個地方的地勢地形。維米嶺是法國北部的高地,與首都巴黎距離約有200公里。如果硬攻的話,就會像英、法一開始那樣損失很多兵力。所以,加拿大采取的戰略是炮轟德軍戰線。加拿大用了過百萬的炮彈進行轟炸,並且持續了一個星期,這是在這次戰役之前從未有過的。經過一番炮擊後,加軍開始向德軍的防線進攻,僅投入三萬士兵,用時2個鐘頭就到達目的地,以3598名陣亡和7104名士兵受傷的代價控制了整個維米嶺。

  除此之外,維米嶺戰役加拿大的戰術是什麼?那就是加拿大將其四個師統一來參與戰役。尤其是飛行員威廉姆和比利的出色表現為加拿大贏得了新的國際形象。到了戰爭的後半段,加軍團當之無愧的成為西線戰場最強的部隊。也正是由於這些榮譽,英國政府專門指派其幫助防守殖民地。現在的維米嶺成了一個博物館,來紀念這場戰爭,由退伍軍人部管理。

  維米嶺戰役誰贏了

  維米嶺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西部戰線的一次戰役,發生於1917年,是阿拉斯戰役的序幕。參戰方有四個國家:加拿大、法國、英國為一方的協約國和以德國為中心的同盟國。那麼維米嶺戰役誰贏了最終的勝利?

  歷史記載對維米嶺戰役誰贏了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協約國獲勝,即加拿大、法國、英國代表的一方獲勝。維米嶺是法國阿拉斯以北維米鎮附近的山嶺,因為是高地,所以被德法雙方認定為一個軍事要地。英國和法國都在一戰期間進攻維米嶺,但最終都失敗了。單就法國軍隊方面,就有15萬人在這場戰爭中失去性命。直到加拿大加入了這場戰爭,才扭轉了這個局面,因而這場戰爭也被稱為加拿大成名之戰。

  維米嶺戰役的勝利與加拿大飛行員威廉姆共同創造了加拿大在國際的新形象:在此次戰役後英國給予加拿大更多的自主權;另外由於加拿大在軍事上的出色表現和卓越貢獻,使其獲得了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中的席位,並在1921年加入了國際聯盟,後來還得到了維米嶺周圍一公里的土地作為此次戰役中犧牲的補償。所以說,維米嶺戰役誰贏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義大利當之無愧。最終在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英國議會確認各自治領土地位的一項法律***生效後獲得了完全的自主權,所以有很多加拿大人說維米嶺戰役是“加拿大成長的日子”。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