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科技落後的原因

  中國古代科技長期領先於世界。我國先進的技術成就,特別是四大發明,對於西方近代文明的發展有重要意義。那麼,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中國近代科學落後原因的討論。這個問題,國際科學史界都把它稱為“李約瑟難題”。許多人都以為,這是李約瑟***JosephNeedham,1900-1995***於1964年最先在《東西方的科學與社會》一文中提出的,他的問題是:

  “為甚麼近代科學只在歐洲,而沒有在中國文明***或印度文明***中產生?……為甚麼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十五世紀期間,在應用人類的自然知識於人類的實際需要方面,中國文明遠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

  其實,關於中國近代科學落後的原因的探討,在李約瑟以前很久,早就引起了中外學者的關注。韓琦在《關於十七、十八世紀歐洲人對中國科學落後原因的論述》一文中,就介紹了法國耶穌會士巴多明***D.Parrenin***、啟蒙思想家伏爾泰***F. Voltaire***、重農學派代表人物奎奈***F. Quesnay***、英國哲學家休謨***David Hume***、法國哲學家狄德羅***D. Diderot***的有關論述。而中國學者,早在本世紀新文化運動之初,就提出了這個問題。

  一 新文化運動時期***1915-1924***的討論

  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中國科學社的創始人任鴻雋***1886-1961***在1915年創辦《科學》雜誌之時,就探討了“說中國之無科學的原因”,認為“無歸納法為無科學之大原因”。

  二 抗日戰爭勝利前後***1944-1947***的討論

  1944年,這是抗日戰爭勝利前一年,也是中國科學社成立30週年。在這一年,中國學術界又一次展開了關於中國近代科學落後原因的討論。

  三 改革開放初期***1980-1982***的討論和成都會議

  從1949年到70年代末,中國大陸的政治風雲使科學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十分稀少,僅有的一些成果也都屬於中國古代科學史和內史方面的成果。對外史和中國近代科學落後的原因問題幾乎無人問津。

  四 成都會議以後***1983-1997***

  成都會議以後,自1984年開始,中國學術界開始了持續多年的文化熱。而關於近代科學落後的原因或“李約瑟難題”的討論,也一直持續到今天。中山大學哲學系“馬應彪科學哲學論壇”還設立了“李約瑟專題研究基金”,鼓勵這方面的研究。

  諸家說法

  a.數學缺乏說

  b.文化制約說

  c.語言決定論

  d.態度決定論

  e.墨家絕世說

  f.社會制度決定說

  g.地理位置決定論

  楊振寧認為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原因有五點:

  第一,中國的傳統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換句話就是比較注重實際的,不注重抽象的理論架構。

  第二,科舉制度。

  第三,觀念上認為技術不重要,認為是"奇技淫巧"。

  第四,中國傳統裡面無推演式的思維方法。

  第五,有"天人合一"的觀念。

  楊振寧認為,其中第四點和第五點跟《易經》有著密切的關係。2004年9月3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在“2004文化高峰論壇”上,著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以“《易經》對中華文化的影響”為題,提出觀點稱“《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而這個影響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楊振寧和愛因斯坦一樣,把希臘哲學家發明的形式邏輯體系視為近代科學的源泉之一,並認為中國古代文化缺少這個源泉:“中國傳統對於邏輯不注意,說理次序不注意,要讀者自己體會出來最後的結論。”實際上,中國傳統中不僅缺少合乎邏輯的嚴密推演法,也缺少合乎邏輯的嚴密歸納法。楊振寧認為《易經》的“取象比類”、“觀物取象”的所謂歸納法,其實是在“天人合一”的神祕主義觀念指導下的不合乎邏輯的類比法。例如:“枯楊生華,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

  ——雅士儒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