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上最長距離的行軍是哪一次

  行軍指的是軍隊徒步或乘車沿指定路線進行的有組織的移動。古代泛指用兵,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拉丁文:Cruciata,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進行的有名的宗教性軍事行動,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對地中海東岸的國家以清除異端的名義發動的所謂"正義"戰爭。當時原屬於羅馬天主教聖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蘭教手中,羅馬天主教為了"收復失地",便進行多次東征行動。但實際上東征不僅僅限於針對伊斯蘭,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就是針對信奉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 十字軍在他們佔領的地區建立起了幾十個十字軍國家,最大的是耶路撒冷王國,此外還有安條克公國,的黎波里國等。

  第一次十字軍戰爭是200年間,十字軍東方戰爭中唯一對穆斯林取得勝果的戰事,奪佔耶路撒冷聖城,奪回主的聖墓,在當時的西方基督教世界引發了空前轟動,也是烏爾班二世至死未曾想象過的完美大捷。自然,它受到了整個基督教世界累世的傳誦,眾多隨軍教士及後世的教會編年史家都在竭力記述此役,讚美基督大能,如神蹟般傳誦。同時,這場戰爭及其後拉丁東方的建立,更是影響了整個東地中海格局,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受到各方的強烈關切。拜占庭、亞美尼亞、突厥人、阿拉伯人,各種宗教背景、不同地位出身的史家都在著述陳辭,詳述此事,以資借鑑反思。***阿爾伯特,耶路撒冷史***

  到近代,天主教已承認十字軍東征造成了基督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仇恨和敵對。

  十字軍東征***The Crusades,拉丁文:Cruciata,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對地中海東岸的國家發動的宗教性戰爭。由於羅馬天主教聖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蘭教徒手中,十字軍東征大多數是針對伊斯蘭教國家的,主要目的是從伊斯蘭教手中奪回耶路撒冷。東征期間,教會授予每一個戰士十字架,參戰者服裝均飾以紅十字為標誌,組成的軍隊稱為十字軍。

  在11到13世紀的十字軍運動歷時將近200年,共進行了9次東征,動員總人數達200多萬人,雖然以捍衛宗教、解放聖地為口號,但實際上是以政治、宗教、社會與經濟目的為主,發動的侵略劫掠戰爭,參加東征的各個集團都有自己的目的,諸多缺少土地的封建主和騎士想以富庶的東方作為掠奪土和財富的物件;義大利的商人想控制地中海東部的商業而獲得巨大利益;而羅馬教皇想合併東正教,擴大天主教的勢力範圍;生活困苦與天災與賦稅壓迫的許多農奴與流民受到教會和封建主的號召,引誘他們向東方去尋找出路與樂土。正如《歐洲的誕生》指出,十字軍“提供了一個無可抗拒的機會去贏取名聲、蒐集戰利品、謀取新產業或統治整個國家——或者只是以光榮的冒險去逃避平凡的生活。”十字軍東征一般被認為是天主教的暴行。儘管如此,十字軍東征使西歐直接接觸到了當時更為先進的拜占庭文明和伊斯蘭文明。這種接觸,為歐洲的文藝復興開闢了道路。

  歷史背景

  西歐封建主、大商人和羅馬教廷在“拯救聖地”的名義下,號召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去奪回被伊斯蘭教控制的耶路撒冷,並對東部地中海沿岸各國進行了持續近200年的侵略性遠征。

  地中海及其沿岸,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有著先進的科學、經濟與文化,因而它也是人類爭奪最激烈,戰爭發生頻率最高的地方之一。早在公元7世紀,塞爾柱突厥人***他們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就佔領了耶路撒冷.

  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11世紀末,西歐社會生產力有了長足的發展,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城市崛起,已有的財富已不能滿足封建主貪婪的慾望,他們渴望向外攫取土地和財富,擴充政治、經濟勢力;另外,當時的西歐實行長子繼承製,許多不是長子的貴族騎士不能繼承遺產,成為“光蛋騎士”,他們往往靠服兵役和劫掠商旅為生;除了騎士外,西歐的城市商人,特別是威尼斯,熱那亞和比薩的商人,企圖從阿拉伯和拜占庭手中奪取地中海東部地區的貿易港口和市場,獨佔該地區的貿易,因而也積極參與了十字軍。還有就是農民,他們受到了封建主越來越重的剝削和壓迫,再加上連年的災荒,所以他們夢想尋找擺脫飢餓和封建枷鎖的出路,所以才逐漸被教會所矇蔽,被騙往東方;歐洲教會最高統治者羅馬天主教會,企圖建立起自己的“世界教會”,確立教皇的無限權威。這些原因促使他們把目光轉向了地中海東岸國家。當中近東地區混亂不堪、君士坦丁堡皇帝阿歷克修斯一世向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求援,以拯救東方帝國和基督教的時候,不知此舉正中了羅馬教皇的下懷。早已垂涎東方富庶的西歐教俗兩界,由天主教會發起,以驅逐塞爾柱突厥人、收復聖地為目標,以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地***耶路撒冷***為口號,開始了十字軍東侵。1096—1270年,西歐封建主對近東各國發動的侵略戰爭。西歐商業資本的增長,以及城市和商品貨幣關係的發展,加速了封建社會內部的社會經濟分化,並推動統治階級去掠奪經濟發達的近東國家。十字軍東征是天主教會在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聖地***耶路撒冷***的口號下發起的。耶路撒冷和其他拜占庭領土一起是在十一世紀末葉被穆斯林***塞爾柱突厥人***佔領的。十字軍參戰者服裝均飾以紅十字為標誌,故稱“十字軍”。

  戰爭起因

  根據基督教傳說,巴勒斯坦是耶穌誕生與昇天的地方,他的墳墓就在被視為聖地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在古代曾是猶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是希伯來王國的都城,自然也被猶太教徒視為聖地。按照伊斯蘭教的說法,真主使者穆罕默德曾於622年7月17日在耶路撒冷乘天馬昇天,於是那一天被伊斯蘭教歷定為登霄節,耶路撒冷也成了穆斯林的聖城。

  近東地區雖在7世紀併入阿拉伯帝國版圖內,但阿拉伯人對異教徒則比較寬容,拜佔廷和西歐的朝聖者照樣可以自由地進入聖地。

  11世紀中葉,信奉伊斯蘭教的塞爾柱突厥人興起及其西征使近東局勢複雜化。他們控制著幾乎整個小亞地區,但是並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而是分成若干獨立的總督區,如羅姆、摩蘇爾、大馬士革、阿勒頗、安條克、特里波里等。

  11世紀90年代,塞爾柱突厥人發生內訌,一些伊斯蘭清真寺被破壞,但從海路來的朝聖者只要繳納為數不多的稅後仍可去耶路撒冷。然而教皇和教廷卻編造出穆斯林侮辱西方朝聖者的訊息,煽動宗教對立情緒。同時,龐大的拜佔廷帝國日益衰落。1091年,一支突厥人準備進攻拜佔廷首都君士坦丁堡,帝國危在旦夕。走投無路的皇帝阿歷克塞一世***1081—1118年***不得不向羅馬教皇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求援。拜佔廷帝國的困境,終於成為西歐封建主發動侵略戰爭的藉口。

  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1088—1099年羅馬教皇在位***在法國的克勒芒宗教大會上號召組織十字軍。在會議結束時,他向人們發表了慷慨激昂的煽動性演說。他歷數基督教徒在東方的痛苦和突厥人的“暴行”,號召貪婪的領主、好戰的騎士、冒險的商人和盲從的農民,拿起武器,到東方去,從異教徒手中奪回主的墳墓。他允諾說,凡是參加遠征的人都可以赦免罪過,死後直接升入天堂。與會者群情激奮,烏爾班的演說不時為“阿們!”“阿們!”***希伯來語,意思是唯願如此***的呼聲所打斷。宗教感情的衝動,物質利益的誘惑,使西歐許多階層的人,儘管其目的各異,都投身於該次征服戰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