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聽課心得體會範文3篇
這次說課比賽使我深感有許多學習的地方,希望在以後的時間裡,投入更多時間到教師技能和專業的學習中來,為將來的學習和工作做準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歡迎參考閱讀!
高中歷史聽課心得體會範文一
12月25日,有幸赴勵志中學聆聽了一位歷史教師的精彩講授,收益不淺,現將自己的一點收穫和感悟與同仁們一起分享和交流,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指正。
本次之行共聽課2節。總的感受就是真實中生成的課堂是素質的也是適用的課堂。
其一,真實性。首先是講授教師紮實、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和隨機應變的各種能力是真實的,可敬畏又值得學習的。
其二,課堂的生成態。無論是教師的學案,還是多媒體課件,還是歷史資料、影視資料的選取,都立足於教師對課本教材資源的挖掘和應用。沒有了多媒體教學開創之初的華麗,有的只是樸素的powerpoint畫面和間接明瞭、直接簡短的學生學習活動指令,或者是富有情感化的啟發引導語句。教師作為課堂的指導者、組織者的地位更明顯了,學生作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充分顯現。特別是挖掘和利用多種知識認知渠道,搭建把學生已有知識轉化和昇華為課本知識的平臺。
其三,新理念性。展示了《新課標》的新理念。這節課都從不同角度體現了《新課標》的新理念。新課標提出:“歷史教學要緊密聯絡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很多情景來自於學生的身邊,創設合理的情景,讓學生從情景中提出歷史問題,對於他們學習歷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本節課講述牛頓的偉大成就時,引用了牛頓在蘋果樹下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的故事。讓學生從中發現資訊,提出問題,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並引出了學習內容,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體現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己獲取知識,並利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敢於獨立思考、敢於探索的習慣。如讓學生欣賞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然後讓學生各抒己見談自己的想法,進而去研究探索樂壇雄獅-貝多芬,。在引導學生獲取新知時,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和思維的特點,讓學生自己觀察、猜想、操作,在小組中討論、交流,提出自己的發現,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發現,不求統一答案,只求有所見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而且給予學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機會,使學生之間不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見解,還能通過合作交流,互相啟發,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使認識漸趨完善、深化。另外,教師尊重學生的意見和想法,對學生的見解給予積極評價,真正體現教學相長。這樣的教學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有利於形成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其四、合作性。教師在教學中採取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協調配合,對學習的內容進行充分的實踐和探索,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我以往的教學中,只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所以採用的是“問答式”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前面走,學生在後面跟,步步為營,教師到達目的地,學生隨之而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味地想把自己所領悟的知識傾注到學生的頭腦裡,致使學生被動地接受。而趙老師的教學是,教師沒有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而是通過為學生提供要探究的物件,讓學生自主探究,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有所發現,掌握知識,讓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再探究、再發現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智慧潛能,有利於調動學生內在學習動機,有利於學生學會發現的技能,有利於知識的掌握。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絡。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轉變角色,變知識的傳授者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研究者。教師要站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觀的高度,創設探究性的教學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創新。
記得有位哲學家曾這樣說過:“教育要培養一代人的精神,必先使歷史進駐個人,使個人在歷史中汲取養分。”歷史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借鑑歷史,明理啟智。所聽老師的課基本改變了以往過分關注學科的重認知、輕情感,重教書、輕育人的教育觀念,而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僅關注學生學習狀況,更關注學生的情緒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特別是德育目標的完成和實現非常明顯。
總之,聽了趙老師的課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處,藉此難得的機會,不斷學習新知,提高自身素質,優化課堂教學,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新高。
高中歷史聽課心得體會範文二
本次說課比賽使我受益匪淺,可以說是我從高考到現在第一次再次回到高中課堂。回顧以前的上課歷程,當然和以前的歷史課堂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也存在著巨大的差別。以前的我是以純學生的眼光,從獲取知識的角度來上高中歷史課,如今是以老師兼學生的雙重身份聽課,是在大學這兩年對歷史知識和示範技能的學習後再次聽高中歷史課,那麼感受自然是量多的。對於未來的的學習有的指導意義。
作為師範生,我即將步入講臺,為人師。但現在叫我上臺似乎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教、如何反思教。每次試講總是恐懼上臺,一是師範技能的嚴重缺乏,沒有系統的方法,不知所云;其次,深感自己的知識儲備捉荊見肘。因此,試講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通過聽這些優秀高中歷史老師的說課與講課,使我明確了方向,知道了高中歷史“教什麼、如何教”。此次聽課使我感受到,高中歷史並非完全按教材講解,馬虎了事就可以的,而是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教學方法,借用現代媒體技術,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以促教學相長,充分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讓學習高效、生動、活躍,而非死讀書與死教書。其次,中學歷史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課堂中教師應敢於對教材盡享大膽取捨,重新整合。再次,歷史老師也不能做PPT的放映員,而是正確應引導,將課堂帶活,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知識融入到學生精神、情感中,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育健全的人格,真正做到學位所用。在當下中國尚未開設公民課的情況下,歷史毫無疑問的肩負起了公民教育的作用,歷史課堂不僅僅教給學生知識與能力,而是注重情感昇華,如何行事,如何做人,充分將歷史與現實結合讓學生學會鑑古知今,古為今用。同時,應注重培養學生歷史思維方式、方法與能力,如:內外因相結合、比較法***橫向比較、縱向比較***、調查法、材料分析法、巨集觀與微觀相結合、整體史觀、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方式培養,多角度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探索、收集、整理、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以上講的都大而空泛,但由此次聽課可知,未來的教學和學習對於學生和老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就具體做法如何在未來的學習做法:首先,一個好的老師應該具有身後的歷史知識儲備,用大量的時間投入到歷史學習中,其中包括,閱讀大量歷史書籍***歷史經典名著、名家史書,歷史期刊、學術論文***參與學術講座等掌握歷史研究方法,培養學科素養。但業不能僅僅侷限於歷史,但作為歷史學者,我們也應洞察時事政治,瞭解國家方針政策、社會發展狀況、身邊事。其次廣泛涉獵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文學等其他學科,一是增進自身素養,二是各學科相互融合滲透,促進對歷史問題的理解。
作為師範生的我們不僅要學習更多知識,最終目的是學有所用,將知識、思想有效的傳達出去,這就需要我們培養良好的教學技能,能講、會寫、會思考。首先,良好的普通話和嗓音是課堂致勝的法寶,能清楚傳達出你的思想,使人心情愉悅。其次,練就好口才,展現語言的魅力,拉近老師與同學的距離。再次,學會運用現代媒體技術,用PPT、微博、運用文字、圖片、視屏、音訊營造氛圍,使課堂更加形象生動便於學生理解,也能加強老師與同學心靈的溝通。同時,學會正確的應到引導方法,多與學生交流,真正瞭解他們所需。良好的引導方法,有助於激發學生潛力,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次說課比賽使我深感有許多學習的地方,希望在以後的時間裡,投入更多時間到教師技能和專業的學習中來,為將來的學習和工作做準備。
高中歷史聽課心得體會範文三
最近聽了本學科教師的幾節歷史課,本人深受啟發,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感受最深的就是,幾位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都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自己的聽課簡單的談談自己的一些學習心得。
首先,感覺老師們對教材處理得都比較科學、準確、重視知識的形成、鞏固、和深化、應用。教學過程安排合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水平。所以在自主學習部分設計得合理且條理,使學生容易接受。合作探究時,問題設計也是由淺入深,讓學生在獨立的基礎上進行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討論的機會,滿足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需要。通過互動,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和批判,從而構建起新的不同層次的理解。這樣,通過生生間的合作交流,思維的碰撞,就產生了火花,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活躍了課堂,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和對能力的培養。在當堂訓練部分,讓學生搶答,既加深了對知識的鞏固,又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更好的加以鞏固和深化。很好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其次,感覺到教師們的教學基本功紮實,教態自然,方法得當,駕馭課堂能力強。課堂上,既有對舊知識的鞏固與檢查,又有對新知識的學習與應用。課堂節奏適中,條理清晰,使學生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
總之,老師們的授課都非常精彩,真正做到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改變了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值得我認真的探究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