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肝的原因是什麼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種自限性傳染病,其傳播方式,臨床表現和預後均與甲型肝炎***甲肝***類似,那麼,?戊肝的預防有哪些?戊肝的治療方法有哪些?下面就由小編來告訴你們吧!

  

  ***一***發病原因

  1983年Balayan等人首先用免疫電鏡從感染者的糞標本中發現了HEV,***Reyes等人用分子克隆技術,獲得了***HEV***cDNA克隆,並正式命名本病毒為戊型肝炎病毒***HEV***。

  HEV為無包膜的圓球狀顆粒,直徑為27~34nm,表面有突起和缺刻,內部密度不均勻,***Reyes等首先得到HEV的基因克隆,研究表明,HEV基因組為單股正鏈DNA,全長7.2~7.6kb,編碼2400~2533個氨基酸,由5′端非結構區***NS***和3′端結構區***S***組成,5′端和3′端各有一非編碼區***NC***,其長分別為28bp和68bp,此外,3′端還有一個由150~300個腺苷酸殘基組成的多腺苷***A***尾巴,本病毒不穩定,長期儲存需放在液氮內,鎂或錳離子有助於保持病毒顆粒的完整性,對高鹽,氯化銫和氯仿敏感,在鹼性環境中比較穩定,HEV的分類歸屬問題尚未最後肯定,最初曾歸屬於微小RNA病毒,後發現其在電鏡下的形態和生物學特性與萼狀病毒類似,因此又將HEV歸入萼狀病毒,但近來在分析HEV基因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時又發現其與萼狀病毒不同,比較分析NS區基因組序列顯示其與風疹病毒和甜菜壞死黃脈病毒相似,故有人建議將HEV歸屬於風疹病毒族α病毒亞組。

  ***二***發病機制

  對戊肝的確切發病機制,目前知之尚較少,從靈長類動物實驗及對志願者研究結果推測,病毒可能主要經口感染,再由腸道循血運進入肝臟,在肝細胞內增殖複製後排到血及膽汁,最後隨糞便排出體外,有無肝外複製暫未獲結論,實驗還表明,肝臟病變主要為病毒誘發的細胞免疫反應介導肝細胞溶解。

  戊肝的病理改變與甲肝類似,可見匯管區有中性多核細胞浸潤,Kupffer細胞增生,小葉內可見點狀壞死,肝細胞氣球樣變,嗜酸性變及嗜酸小體,炎症反應輕,肝細胞內淤膽及毛細膽管膽栓形成則較多見,大多數戊肝患者之肝組織病理改變呈中度損壞,偶可見亞大塊或大塊壞死。

  戊肝的預防

  與甲型肝炎相同,主要採取以切斷傳播途徑主為的綜合性措施,為預防水型傳播,主要是保護水源,防止糞便管理;注意食品衛生,改善衛生設施和講究個人衛生也很重要,使用丙種免疫球蛋白及人胎盤免疫球蛋白預防戊型肝炎多數報告無效,最終要取決於疫苗,HEV分子克隆的成功為研製疫苗提供了基礎。

  戊肝的治療

  適當休息、合理營養為主,選擇性使用藥物為輔。應忌酒、防止過勞及避免應用損肝藥物。

  1.休息

  早期嚴格臥床休息最為重要,症狀明顯好轉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以不感到疲勞為原則,治療至症狀消失,隔離期滿。經1~3個月休息,逐步恢復工作。

  2.飲食

  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為宜。應含多種維生素,有足夠的熱量及適量的蛋白質,脂肪不宜限制過嚴。

  3.如進食少或有嘔吐者

  應用10%葡萄糖液1000~1500ml加入維生素C3g、肝太樂、普通胰島素,靜脈滴注,每日1次。也可加入能量合劑及10%氯化鉀。熱重者可用菌陳胃苓湯加減;溼熱並重者用菌陳蒿湯和胃苓合方加減;肝氣鬱結者用逍遙散;脾虛溼困者用平胃散。有主張黃疸深者重用赤芍有效。一般急性肝炎可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