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勵志文章經典有深度讀完包你有收穫

  《意林》是一本非常受讀者歡迎的雜誌,裡面的文章都是經典,其中勵志的文章常常讓讀者得到鼓舞。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意林勵志文章精選,希望大家喜歡。

  意林勵志文章精選篇1:越折騰,越成功

  我認識的一個姑娘,叫橙子,最近忽然忙碌了起來,我們幾次三番地約她吃大餐或者去她最愛的KTV,她都毅然決然地拒絕了我們。

  正當我們所有人都以為她有了一個不可告人的男朋友而且為此重色輕友的時候,真相忽然大白了,橙子決定去國外留學,所以她在準備托福考試。

  這個真相讓我們很不能接受。

  因為橙子有一份全天下的女孩兒都會羨慕的工作,她是一個空姐。為什麼她要放棄高薪的工作而選擇留學呢?我們真的不理解。

  橙子連任了小學、中學和高中的校花,追求者甚多,但她始終保持著一個校花應有的姿態,那就是遲鈍。很多年後,當我們談到她的那些追求者做出的蠢事的時候,她依然會一臉迷惘地說:“啊,他那時候在追我?”

  直到現在橙子都沒有交過一個男友,她似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愛好上。

  小學的時候,她喜歡畫畫,從臨摹到原創,把學校乃至區裡的獎拿了個遍。然後某一天,她忽然功成身退,說她決定不畫畫了。

  中學的時候,她又愛上了唱歌,沒日沒夜地練習發聲,很快就包攬了所有文藝會演上的獨唱,當她的音準和尾音已經有了專業素養的時候,她又戛然而止了。

  後來她還陸陸續續迷上過許多東西,每次都能達到頂峰的狀態,頭腦好、體育強,長得還漂亮,到底讓不讓其他女生活呢?

  那時候,我問她,你怎麼什麼事都能那麼牛?她笑了,說她不過是把時間花下去罷了。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橙子在我心裡,就和那些神話人物沒什麼區別,我總覺得她離我很遙遠。

  再後來,她考上了很棒的大學,再後來,她考了雙學位,再再後來,臨近畢業,航空公司去她的大學宣講,然後她忽然成了空姐。

  我問她,既然你想做空姐,為什麼當初不去考專業的學校?

  橙子看看我,笑著搖搖頭。

  直到後來,我才知道了這些事背後的故事。

  無論是畫畫、唱歌還是別的愛好,都需要一樣東西來支撐,那就是錢,其實她的家境很不好,但她是一個倔強的姑娘,從不肯讓別人知道,所以總是找理由放棄。

  大學快畢業的時候,她已經拿到了心儀公司的offer,但她最後還是選擇了空姐,因為這份職業的薪水是最高的。

  當時我問她:“你是想要存錢買房子嗎?”

  她搖搖頭說:“我有一個夢想,夢想很嬌貴,我得先向現實妥協,然後才有資格談論夢想。”

  原來她的夢想就是留學。

  有人說橙子很傻,畢竟已經工作了那麼多年,等她留學個四五年回來,已經要三十歲了,那時候能找到的工作說不定還不如現在。

  還有人說,既然長得漂亮,為什麼不去找個有錢的男朋友呢?讓男朋友供她讀書不就得了?

  當橙子對我轉述這些言論時,我只是對她說,那些人懂個屁。

  夢想這種東西更像果實,當然要自己摘到才最美味,況且人生在世不過短短几十年,不肆意妄為一番如何對得起自己的青春?

  所以說,夢想,應該是燎原之星,儘管並不能成為燎原之火,卻能讓人因為這片星光,想象那燎原之景,產生無限的動力。

  意林勵志文章精選篇2:迷茫就是才華配不上夢想

  因為寫稿的關係,我認識了在雜誌社做編輯的女生小陸。工作三年了,她依舊時不時地被領導訓到叫苦連天,每當這個時候,她都會發狠地說:“再訓我一次,我就跳槽!”又過去了一年多,不知被訓了多少次,她還是沒有辭職,仍然口口聲聲:“機會一到,馬上走人。”

  某一天,我問她:“如果你不做編輯了,你想好去做什麼了嗎?”她停頓好久才回答:“如果我知道我能做什麼,早就辭職了。我現在迷茫死了。”我試著問:“你 沒有什麼特別想做的事情嗎?比如說從小到大一直有的夢想。”她不好意思地說:“有啊,我想去做導遊,不是國內的這種,而是帶國際團的那種。”“挺好的啊, 為什麼不去試試呢?”我問。她撅著嘴說:“你知道的,我英語六級都沒過,其他的語種一個單詞都不會讀,我連哪個國家有哪些景點都不知道,還怎麼帶別人 呢?”我想也是啊,這個夢想雖然聽上去光彩照人,但實現起來確實有些難度。

  好奇的我接著問:“為什麼最後選擇了做編輯呢?”她蔫了一樣,說:“本科學的是中文,又不想做老師、考公務員,自己比較喜歡而且相對來說容易找到工作的就 是編輯了吧。當時來這個小雜誌社時,信心滿滿,想著把它作為跳板,等到能力達到一定水平了,也有了一定的工作年限,就跳槽去一個大點的雜誌社。大學剛畢業 時,我告訴自己:做一個好編輯就是我二十歲之後的夢想,但堅持到現在,我卻覺得我一點也不適合做編輯,社裡來的新人都比我做得好,我作為老職工,卻一直遭 到領導批評。我很糾結,我到底還能做什麼……”

  如果連自己應該做什麼都不知道,你怎麼就能知道自己現在堅持的就是對的?說實話,我挺心痛的,因為我也有過很深的迷茫,到現在還會時不時地對自己所做的事 情感到懷疑,但是我也知道,迷茫是生活的常態,很多時候,只是因為才華配不上夢想而已。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一點點給自己的才華養精蓄銳,在夢想的道路上,腳 踩得更踏實一些,奔跑得更快一些。最可怕的不是我們行動得慢,或者才華增長得少,而是我們一直停留在靜止的狀態,每天都在抱怨和厭倦中度過,而從沒有向更 好的方向做出一點改變。

  小陸就是如此。雖然她經常被領導批評,但是我幾乎沒有察覺到她在努力修正自己的錯誤,每次都只是發牢騷,抱怨一通了事,下一次,遇到同樣的問題,同樣的錯 誤還會照犯不誤。記得有一次,我們合作一篇人物專訪的稿件,我採訪完,整理好之後發給她,她告訴我字數有點超了,我說:“我正好在外地,不方便用電腦,你 可以幫我刪一下,你若是不著急用,就等我回去之後再改。”她沒有回覆,過了幾天,我開啟電腦一看,那個稿件原封不動地躺在我的郵箱裡,還附上了幾句話: “因為臨近截稿日期了,我就把稿子直接發給了主任,主任說字數太多,又把我訓斥了一頓,你看到稿件之後,一小時之內一定要刪改好發給我啊,我們一定要盡 快,否則我就完蛋了。”我當時就驚呆了,與其讓這篇稿子在郵箱裡放上兩天,你作為一個編輯難道刪改一下都不行嗎?編輯難道沒有這個責任嗎?兩天的時間足夠 改好一篇稿子了吧?

  既然把做一個好編輯作為今後的夢想和事業,那就應該從點滴開始,按照好編輯的標準來訓練自己啊,可是她卻沒有,說白了,在工作這件事上,吊兒郎當,別說是 同事不尊敬她,連作者都有些討厭她了。她所謂的迷茫,就是作為一個編輯的才華,還配不上她想作為一名好編輯的夢想。這怪不得別人,有好幾年的時間,可以改 變自己來實現夢想,但她卻沒有讓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哪怕增長一點點,到最後,只能給自己一個迷茫的定位,艱難度日。

  我曾經以為很多人迷茫是因為沒有夢想,但後來我發現我錯了,其實,每個人都是有夢想的,這個夢想可大可小,都是值得自己奔赴的東西。我有一個表弟,從小到 大都是不招人待見的“壞孩子”,打架罵人,凡是和壞有關的事情他都會去做。初中畢業做了幾年的廚師之後,突然轉行去學習拳擊,家裡人都說他不務正業,有一 次,我問他為什麼會有學拳擊的想法,他有些靦腆地說:“我從小就想當一個健身教練,上學的時候打架,覺得打得過人家,就說明自己力量大、身體棒,長大之 後,才知道必須經過專業的訓練才可以。我這種野路子出家的人,不知道可不可以,但我還是想試一試。”

  才華也是,有大有小。有大才華的人連吃個東西都可以吃出學問來,而普通人的才華大多數都是小才華,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勞才能取得那麼一點點的進步。但 即便如此,每天能處在一點點進步之中的人,絕不會迷茫,相反地,那些看不起或者無視小進步的人,才會真正地迷茫;那些對自己的才華不自知的人,才會真正地 迷茫。

  所以說,克服迷茫的方法,沒有別的,就是抓住現有的生活,狠狠地向前,努力讓自己做得更好,而不是站在那裡,仰望天空,抱怨未來的遙遠。我想倘若小陸能 夠認真對待每一個稿件,即便她的起點很低,三五年的時間內,也足夠完成一個華麗的轉變,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如同剛剛大學畢業的學生一樣,抱怨生活的艱難和 工作的不適。

  如果你有大才華,就去追求大夢想;如果你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你的才華不夠支撐起你的野心,那就安靜下來,扎進小的失敗和挫折中,汲取營養。

  如果不能成為豹子,成為一隻漂亮高貴的梅花鹿也是好的,起碼人見人愛。

  意林勵志文章精選篇3:為何中國土豪被拒之門外

  當一幫購物者蜂擁在名店聚集的法國老佛爺商場時,遇到的不是暢通無阻歡迎惠顧,而是禮貌阻擋謝絕進入。Diro、Cartier、CHANEL、BUCHERER、LV,名店林立,顧客攢動。大牌擁擠在一起,興奮的自然是買家。但是歐洲人開店和中國人不同,中國人開店喜歡顧客盈門,老外的店,拒絕的是個“擠”。有耐心你就店外等候,沒耐心你就抬腳走人,店員不卑不亢,毫無挽留之意。

  其實店內並不擠,用“擠”這詞兒,是國人的常規思維,以為商場謝絕入內,定是顧客爆棚。可稀稀疏疏的店內,也就七八人,完全可以再塞進十幾二十幾人,那也只是滿員,絕不擁擠。但是老外用一根漂亮醒目的警戒繩橫在門口:謝絕入內。

  這是中國人難以理解的。眾人等在門外,根本不知道這樣的謝絕時間要候多久。

  店內,五六個店員在服務七八個顧客,顧客隨心所欲地走走看看,店員跟在身邊說說劃劃,有的顧客掏出銀子,有的只是隨意瀏覽。不論買與不買,店員服務都讓顧客滿意,店內氛圍都很賓至如歸。在老外眼裡,服務品質似乎就是照顧好每一位顧客。這幾個顧客離店了,下幾個顧客才能進入,實屬一板一眼的貴族式接待。

  老外講品質跟我們有距離。比如大家都講“客戶至上,服務至上”,理念上看似一致,行動上就差得很遠。這是中西方文化差異。中國人講品質,也稱顧客是上帝,但上帝可以在商場裡迷路或被擠踏,如蟻之群。老外呢,把顧客當大象,大象一進門,所有店員都如螞蟻般俯視。

  此番歐洲行,還聽到一個頗具爭議的說法,就是瑞?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鞫窀噝АU??搜願窀癲蝗耄??鶚咳說娜販錘寫筇感?剩??僑銜?噝ё刺?揮釁分剩?荒艿賈麓種評腦臁?/p>

  瑞士精工舉世無雙,真正是精耕細作。瑞士人對一塊手錶的製作,不是論其多長時間完成,而是在意這塊手錶始創的那一刻工匠的的情緒、情感和心境:愉悅抑或憤怒,輕鬆抑或緊張。他們認為看不見的東西,才是真正影響創造者思維的動因。只有在神經放鬆的狀態下,在輕鬆愉悅的情緒裡,創意這東西才會帶給創造者無限遐思和充分想象,靈感和火花才會靈動交織,帶出美麗智慧,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到作品裡,凝聚成中國理念的“天人合一”.

  慢工出細活,中國民間早有此話。現在,現代化和高科技,讓人類跟“高速高效”不斷聯姻結盟,但歐洲一些國家卻依然固守傳統理念。歷史就像一面鏡子,讓歲月的長河不斷鎖定這些紋絲不動的傳統理念,釋放出光輝和奢華。這些無與倫比的頑固品質,牢固著歐洲百年老店的根基。

  有時候想想,與時間賽跑,到底在追什麼?如果給當下的中國人和瑞士人出個選題,一個是100天造一隻表,一個是一天造100只表,他們會如何選擇呢?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意林勵志文章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