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古箏的好習慣和壞習慣
古箏是一門高雅的藝術,我們聽到優美的琴聲,是演奏者經過數不清多少個日日夜夜的練習才有的動聽,練琴其實是非常辛苦的,我們在練琴的時候通常也會進入一些誤區,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好習慣一:彈琴前做些手指拉伸的動作
動作以手指韌帶的拉伸為主,不要太用力。目的類似於跑步、游泳前的準備運動,能使你更快地進入彈琴狀態。冬天的話如果手冷,可以先抱會兒熱水袋暖暖手。
好習慣二:由慢至快
慢練的好處實在太多,在別的文章有詳細解釋,在此就不多說了。
好習慣三:從第一遍彈就重視譜子上的每一個符號
許多人第一遍彈都會忽略譜上的表情記號,然後在彈熟後改,其實在第一遍彈時就注意表情符號更能加深對曲子的理解,而且不會為將來的改錯而浪費時間。
好習慣四:彈琴時備一支鉛筆
很多時候譜子上並沒有詳細的指法、強弱指示,這時候,就需要用筆來把我們自己認為合適的指法、強弱等記號標上去。記住要用鉛筆,不然寫錯比較難改。
好習慣五:沒有彈熟一首曲子前少聽錄音
錄音只不過是一個參考,沒彈熟就聽錄音往往會導致我們去模仿錄音,從而盲目追求速度,並失去自己對曲子的理解。
好習慣六:學會分段練習,單獨糾錯
不要每次都從頭彈到底,第一遍彈一首曲子是先把它分段,熟悉一段以後再練下一段。一旦發現哪裡有錯誤,要單獨把錯誤的地方挑出來改正。分段練習也更有利於曲子的整體把握。
好習慣七:保持良好的手型
不論彈什麼曲子,不論用什麼速度彈,儘量保持良好的手型。也許有人會說:速度上去了,手型就沒法保證了。其實不然,能在高速彈奏中保持良好的手型也是檢驗基本功是否紮實的標準之一。
好習慣八:彈與自己水平相符的曲子
很多人喜歡彈超出自己水平很多的曲子,這樣做其實是有害而無益的。曲子超出自己水平很多,你就很難保證自己技術處理上的準確性,甚至會有大量的錯音。而且以後即使有水平彈奏這曲子了,也很難改回來。
好習慣九:學會背譜
很多好老師都會要求學生有目的的背譜。這並不僅僅是在鍛鍊你背譜的能力,而是要你有更多的保留曲目。這樣既能提升對曲子的理解,參加演出或比賽會更有把握。
好習慣十:嚴謹至上,切忌得過且過
彈琴不嚴謹可以說是業餘彈琴者的通病。彈琴過程中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難點,這時千萬不能有得過且過的心理,每啃下來一個難點,水平就上個臺階。
壞習慣一:彈琴時坐姿不正
“站如鬆,坐如鐘”是一個人良好精神面貌的表現。彈琴時也要坐端正。弓著背彎著腰敲著二郎腿彈琴,既不雅觀,也影響手臂手指的法力。
壞習慣二:盲目追求速度
這點上面已經提到過,說來說去還是這句話:慢練是王道。
壞習慣三:盲目追求完成曲子的進度
很多人拿到個新譜子就想馬上把它彈得像錄音裡一樣,從而忽略了曲譜上的許多表情記號,甚至還會有大量錯音,雖然聽起來也許還不錯,但實際上漏洞百出。要知道“一口氣吃不成胖子”,“揠苗助長”式的彈琴只會適得其反。與此相同,不要同時練習很多曲子也是這個道理。
壞習慣四:彈熟了便不肯再放慢
一個曲子彈熟以後許多人就再不肯放慢彈,認為沒這個必要,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壞習慣。大多數曲子彈熟以後,必須要經過無數次的“返工”才能基本成型,而每一次返工都要以“慢”為基礎。如果彈熟以後就不在慢練,就很有可能把曲子彈“油”掉。
壞習慣五:練一個曲子永遠是“從頭到尾”
換而言之,就是不會分段練習。許多隻會“從頭到尾”練得人都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一首曲子裡總有那麼些錯音改不掉、每次彈到那麼幾段總會有停頓。所以練琴時一定要學會分段練習,這樣才利於改正錯音,也便於解決曲子中的技術難段。
壞習慣六:過度追求技術
這點相信所有都能理解,作為所謂“中國人練琴得通病”,望大家能驅而避之。雖然對沒有技術做基礎,空講感情只不過是“紙上談兵”,但彈琴的是人,不是機器人,沒有情感的音樂相信是沒什麼人會接受的。
壞習慣七:練琴時不專心
不單是小孩子,許多成年人練琴也有這個問題,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達到最佳的練習效果,所以練琴最好選擇自己持續空閒時間最多的時候。
壞習慣八:彈得不好拿琴出氣
沒辦法讓樂器發出好的音色,就拿古箏出氣,拍古箏,砸古箏,好像是古箏錯了似的。這是很糟糕的想法態度。
壞習慣九:對基本練習不屑一顧
打好基礎是最重要的,學任何樂器之前基礎最重要,基礎有好好學,將來學什麼都快,未來碰到瓶頸無法進步,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基礎不夠好。
如果學琴只挑好聽的曲子練,不練練習曲也不練音階及基本的練習,這樣你的未來只有黑色的。
壞習慣十:拿不出一首完整曲子
把一首曲子彈完是最尊重作曲家最基本的態度,一個完整的作品是所有樂章都要學習,才能夠感受到做曲家所有想表達的,練曲子只練前面幾頁,或是挑好聽的樂章,甚至是隻練習考試的那幾分鐘,都是很不好的學習態度,也感受不到演奏全曲是需要多少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