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學學習方法訣竅

  關於初一數學的學習方法訣竅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1 ***正確認識數學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啟發學生認識到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並把這一思想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可以通過講述數學名人的故事,激勵學生,我結合《數軸》一課的內容,在班上講述笛卡爾在病床上發現數軸,最終開創了用數軸表示有理數的故事。讓孩子懂得了獲得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的方法才是關鍵。在班級中,我多次召開數學學法研討會,讓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介紹經驗,開闢黑板報專欄進行學習方法的討論。

  ***2 ***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學習方法指導得以進行的基礎。初一學生好奇心強烈,但學習的永續性不長,如果在教學中具有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基礎,可以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長盛不衰。< 1> 激發學習動機,即激勵學生主體的內部心理機制,調動其全部心理活動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概率初步認識》一課中,教學引入時,我根據學生喜歡玩撲克牌的愛好,和他們來講撲克遊戲,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有的課教師還可以運用形象生動、貼近學生、幽默風趣的語言來感染學生。

  < 2> 鍛鍊學習數學的意志。心理學家認為:意志在克服困難中表現,也在經受挫折、克服困難中發展,困難是培養學生意志力的" 磨刀石".我認為應該以練習為主,在初一的數學練習中,要經常給學生安排適當難度的練習題,讓他們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獨立思考中解決問題,但注意難度必須適當,因為若太難會挫傷學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鍛鍊學生的意志。

  < 3> 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的孩子習慣" 悶" 題目,盲目的以為多做題就是學好數學的方法,這個不良的學習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一定要注意糾正。

  ***3 ***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

  ①合理滲透。在教學中要挖掘教材內容中的學法因素,把學法指導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例如我在進行《完全平方公式》教學時,很多孩子老是漏掉係數2 乘以首尾兩項,於是我就給他們編了首順口溜," 頭平方,尾平方,頭尾組合2 拉走" ,這樣選取生動、有趣的記憶法來指導學生學習,有利於突破知識的難點。②隨機點撥。無論是在授課階段還是在學生練習階段,教師要有強烈的學法指導意識,抓住最佳契機,畫龍點睛地點撥學習方法。

  ③及時總結。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及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加以總結。我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之後都讓孩子們養成自己總結的習慣,使單元重點系統化,並找出規律性的東西。

  ④遷移訓練。總結所學內容,進行學法的理性反思,強化並進行遷移運用,在訓練中掌握學法。

  ***4 ***開設數學學法指導課,並列入數學教學計劃。

  在我所任教的初一年級裡,我每兩週一課時給學生上數學學法的指導課。結合正反例子講,結合數學學科的具體知識和學法特點講,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講,邊講邊示範邊訓練。

  數學學習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學、交往、表達等能力。學習活動過程是一個需要深入探究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訊息渠道,善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不斷髮現問題或提出假設,檢驗解決問題,從而形成勇於鑽研、不斷探究的習慣,架設起學生由知識向能力、能力與知識相融合的橋樑。總之,初一是學生知識奠定的根基時期,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課堂與課後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路,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為日後進一步進行數學學習打好良好的基礎。

  ***二***

  讀、即預習,在教師講授新課之前,對下節課所學知識有一個大致的瞭解,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再上課時聽講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聽、聽課是課堂學習最為重要的環節,學生應在預習的基礎上聽,養成做筆記的習慣,重點結論、典型例題、方法規律等要有所記錄。

  議、評議討論,就是積極參與課堂的問題討論,積極主動、條理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與他人交流過程中能合乎邏輯的討論與質疑。

  練、適當做習題,把握重難點,對重點練而不厭,對難點要鍥而不捨。

  評、自我評價掌握學習內容的水平,在目標的指導和鞭策下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課後練習要適度

  “我聽見就忘了,我看見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汪老師說,這是華盛頓圖書館牆壁上的三句話,它形象地說明了動手操作的重要性。

  如在學習平面圖形的時候,學生可利用學具自己動手搭配幾何體,從不同角度去感知;學習有理數,學生掌握了負數以後,可以利用溫差測量山高。

  學數學,很多學生容易陷入題海戰術。汪老師建議,課後練習不宜做一些難度較大的習題,盲目追求純粹理論上的證明或技巧,如二次根式中的二、三重根號的化簡,甲線段的立方等於乙線段的平方與丙線段的積等,而應注意知識與生活的聯絡,特別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同時注意,解答的書寫過程應嚴謹,既重結果,更重過程,結論的表述力求準確精煉,對結論獲得的演算、推理過程也要步步有據,條理清晰。

  ***三***

  一、“學法”指導:

  學生在解題***特別是幾何證明題***書寫上往往存在著條理不清,邏輯混亂等問題,其原因之一是,我們在教學中不大重視對學生進行寫法指導。指導寫法,應做到:1、要教會學生將文字語言轉化為數學符號語言,數學符號中數學演算的前提;2、要將學生在推理的同時學會書寫表達,讓學生在反覆訓練中熟練掌握常用的書寫格式;3、要訓練學生根據已知條件來分析作圖,正確地將文字語言轉化為直觀圖形,以便於利用數形結合解決問題。這樣一來多形式、多層次去強化訓練,讓學生過好分析關、書寫關,使學生在注意嚴謹性、邏輯性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

  二、“記法”指導:

  初中學生由於正處在初級的邏輯思維階段,知記知識時機械記憶的成分較多,理解記憶的成分較少,這就不能適應初中學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視對學生進行記法指導,使其能夠容易記憶,這是初中數學教學的必然要求。

  教學中,首先要重視改革教學方法,摒棄“滿堂灌”,以避免學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於結合數學實際,教給學生相應的方法,如通過對知識之間的類比,使學生學會聯想記憶,通過在知識編成順口溜,使學生學會用口訣記憶,通過繪製直觀圖,使學生在以形助學中學會數形結合記憶;通過發掘知識的本質屬性,使學生在形成概念的同時,學會理解記憶;通過歸納概括所學知識,使學生學會接受知識結構系統記憶;通過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學會循序漸近。此外,我們還應該讓學生明確各科記憶方法。

  學法指導必須與教學改革同走進行,協調開展,持之以恆。我們在數學教學的同時應關於理論聯絡實際,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