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繪畫創造力

  幼兒美術教學的重點應是創造意識的啟迪,而不是技能的傳授。因此,通過繪畫、手工操作指導幼兒如何思考遠比知識技能的傳授重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培養孩子的繪畫創造力的方法:孩子畫畫家長不要限制太多

  中國兒童中心教育活動部部長王秀江介紹,這次調查的物件是北京、上海的500多名五歲左右兒童。

  在兒童的美術學習中,家長對孩子的繪畫行為進行干涉稀鬆平常。有家長對孩子的繪畫形象品頭論足;有家長對孩子的繪畫載體進行限制,比如不允許孩子在牆上作畫;有家長限制孩子繪畫的方式,比如只允許讓孩子用筆畫,而不許用手或其他工具;有家長限制孩子的作畫姿勢,比如只允許坐著畫,不允許趴著畫。報告表示,家長的這些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對孩子的創造力發揮是不利的。

  調查報告有一些頗有意味的資料。兒童最常用的繪畫載體是“紙”佔73.3%,其次是“傢俱”佔16.5%和“牆”佔4.4%。67.9%的家長不允許孩子在臉上畫畫,65.3%的家長不允許孩子在牆上畫畫,79.3%的家長不允許孩子在衣服上畫畫。16%的兒童最喜歡的繪畫姿勢是躺著或趴著畫畫,而這種姿勢是家長選擇最少的姿勢。

  調查報告發現,從創造力的三個維度—流暢性即作品數量的多寡性,變通性即作品種類的多樣性和新穎性即作品的獨創性來分析這些兒童的繪畫作品,沒有家長陪伴的兒童繪畫比家長陪伴下的兒童繪畫創造力高。

  專家認為,兒童嘗試不同的繪畫載體,在不同繪畫載體上的繪畫經歷和感受,是他們進行選擇和創造的前提,家長應該努力讓兒童嘗試,豐富他們的繪畫體驗和經歷。王秀江強調,0—6歲孩子對色彩敏感,這時候應該讓他們發展色彩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學技巧或者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隨手塗鴉也許會造就未來的小畫家。

  培養孩子的繪畫創造力的方法:別看不慣孩子的信手塗鴉

  有一次,畢加索在參觀完兒童畫展後,說:“我在他們這個年紀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但我卻花了終生的時間去學習如何畫得像這些孩子一樣。”

  模仿孩子畫風的藝術大師有很多,比如畢加索和米羅,但家長經常看不慣孩子的信手塗鴉。

  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的美術老師周潔說,現在家長很重視培養孩子對繪畫的興趣,但要是陪伴孩子畫畫,就難免“插一腳”。比如塗鴉課上,家長會用手機把老師的範畫拍下來,要求孩子“和老師畫得一樣”。有的家長會要求孩子“畫得像”,比如畫魚一定是隻有兩個眼睛,蝴蝶翅膀一定要對稱。在選顏色上,一些家長也會限制孩子,比如,草地一定是要用綠色,天空一定是用藍色。有一次塗鴉課,一個女孩穿了一身粉紅,要求畫“粉紅色的鯊魚”,周老師覺得“其實這樣也很好”。在題材上選擇,也會限制,比如一些家長覺得孩子“森林裡著火了,小動物們去救火”題材“不健康”,畫森林裡的故事,必定要求,鳥兒在樹上唱歌,小兔子在草叢中玩耍。

  “不光是引導不好,甚至會有誤導,祖輩會特別明顯,有些在教室外面隔著窗子,都會衝進來告訴孩子,你怎麼畫得跟老師不一樣的!要跟著老師。”

  培養孩子的繪畫創造力的方法:多帶孩子看看畫展

  杭州新華實驗幼托園副園長施偉晶對兒童繪畫有自己的研究。她覺得,太多家長以成人眼光去審美,不瞭解也不理解兒童畫:“有些大人會說,這些畫怎麼歪歪扭扭。其實孩子隨便一畫,很生動,很有靈氣,孩子畫的一朵花,你會感覺到花在跳舞,成人很難模仿。”

  施老師說,她很喜歡兒童畫,有時候會把幼兒園孩子們的作品拍下來,放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她有不少同學都在初高中當美術老師,經常會驚歎:哇,太棒了,太好了!“他們也會建議說,不能教,給他們看更多的大師作品,帶他們去觀察,就可以了。”

  兩位老師都覺得,兒童畫畫,有自己的想法,有故事在畫裡,家長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施老師建議,家長要少管一些,但一定要多帶孩子觀察周圍的事物,觀察色彩、造型,發現有意思的細節。另外,多帶孩子看畫展,欣賞各類美術作品,“看的時候千萬不要說,你要這樣畫那樣畫,孩子會有壓力。”但可以和孩子探討,你覺得畫的是什麼,並肯定孩子的想法。“多肯定多鼓勵。引導孩子嘗試不同的方法,豐富想象和表現力少兒美術。”對於孩子喜歡的塗鴉,施老師建議,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充分”塗鴉,不要孩子沒塗幾下,家長就要求“你畫個太陽吧,畫個什麼線吧”

  孩子覺得畫畫也是一種遊戲,怎麼舒服怎麼開心怎麼來。但家長會糾結,衣服畫髒了,牆畫得亂七八糟怎麼辦。穿上倒背衣,作好防護措施,再適當引導。比如有些家長受不了孩子畫牆上,就給他大一點的紙,讓他覺得大的紙上畫畫也挺快樂的:“這個階段需要家長去保護。有好的觀察能力,有創造力,喜歡畫畫,以後再學繪畫技能技巧也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