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不需要社交了。對照顧者來說,在早教中教孩子如何與人相處是項重要的課程,如何讓他與人和平相處,有禮貌地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物。下面小編整理了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的方法01

  鼓勵孩子大膽與人交往

  有的父母怕孩子在外面闖禍,而嚇唬孩子,讓孩子變得膽小、怕見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在外受欺負、怕吃虧、學壞,因此把孩子關在家中。然而,讓孩子懂得社交,作為父母就應該創設外出活動和與人交往的條件,鼓勵孩子和周圍的小朋友玩耍,在交往中自然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幼兒園,家長都要多鼓勵孩子大膽和小朋友交往,孩子會在交往中消除內心的害羞、膽怯的心理。

  另外,父母要帶孩子多出去,讓他了解和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增強交往的自信。接納孩子之間的社交“衝突”面對孩子之間的衝突,一些家長喜歡為自己的孩子“討說法”。然而,這樣做反而會阻撓孩子社交技能的發展,因此建議在孩子之間無所謂的“衝突”中,家長還應當以旁觀者的姿態,讓孩子自己解決矛盾和衝突,提高他們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孩子使用禮貌用語孩子不喜歡與人打招呼、不喜歡與人交往時,家長應給予正確的引導,比如叫孩子怎樣問路、怎樣買東西、怎樣接電話,當孩子能夠很好地使用禮貌用語的時候,通常會得到對方良好的回饋,這會增強孩子交往的信心。

  當孩子不願意參加活動、不願意與人交往時,家長可以嘗試和他一起活動,讓他親身體會到參與活動的快樂,培養他大膽參加活動的興趣和自信。

  對於孩子的社交問題,在早教中如何培養呢?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技術的問題哦。所以希望各位父母可以好好的培養哦,相信你的孩子一定可以的。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的方法02

  1支援孩子獨自做客待客

  到同學或鄰居家去串門,到親戚家去做客,可以讓孩子獨自去,這是鍛鍊孩子交際能力的機會。串門做客,需要寒暄和問候,也需要交談和有關禮物的收送,與家長一道去,孩子是附帶的,充當“配角”,不用應酬,也沒有壓力,因為此刻交際的主角是家長。如果讓孩子自己去,自己成了主角,與對方的一切接觸都得由自己來應酬,這樣可以促使孩子考慮如何交際。如果家裡來了客人,有時不妨讓孩子去接待,特別是與孩子年齡相仿的客人或朋友,作為家長千萬不要包辦代替。

  2培養孩子的說話能力

  口語是社會生活的入場券,交際能力的核心是說話能力,因為交際的最直接形式是說,不會說,或者說不好,怎麼與人交際?會說,說得巧,答得妙,其交際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家長可以出一些模稜兩可的辯論題與孩子進行辯論;也可以故意提出一些不正確或片面的觀點,讓孩子據理反駁;對孩子平時話語中的差錯,家長要做必要的糾正,及時幫助孩子提高認識;有可能的話,應鼓勵孩子參加演講比賽,鼓勵孩子上課或開會時積極發言。

  3購物時別忘了把孩子帶上

  商品交易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特例。在交易中,孩子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有利於豐富交際物件和加深對人的瞭解和認識,從而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有意識地要他們進行小件商品的購買。年齡較小的孩子,可以叫他們買油鹽醬醋;年齡稍大的孩子,可以叫他們買魚、肉、米、煤等,也可以讓孩子買自己穿用的鞋、襪、手套和圍巾等。孩子由於缺乏經驗,在初次交易中可能會吃虧或出現差錯,對此,家長不要過多指責,以免影響他們的交際信心。

  4外出旅遊

  旅遊是一種開放性的活動,交際也是開放性的,兩者是相通的。家長利用節假日與孩子一起走出家門,到大自然中去,到感覺一新的地方去,讓孩子感受新的環境。在旅遊中,家長有意識地讓孩子去買車票、聯絡住宿、購買遊園門票,孩子就可以直接接觸到一些新的物件,瞭解新的交際內容。通過與陌生人打交道,可以增強孩子的膽量,提高孩子在新環境中的應變心理素質。旅遊結束了,孩子的見識廣了,與人的談資多了,這能給以後的交際增加不少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