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性學生評價

  發展性評價的有效實施要求其主評者教師具有相應的評價素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記得上課時,老師課件上出現過這樣一個案例: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卻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看到這,不禁讓人心寒,中國的教育模式培養的到底是怎樣的學生?, 所謂有什麼樣的評價就有什麼樣的教育,因此,傳統的學生評價受到了更普遍的質疑和批判。

  發展性評價是指依據一定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價值觀,評價者與學生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共同制定雙方認可的發展目標,運用適當的評價技術和方法,對學生的發展進行價值判斷,使學生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斷實現預定發展目標的過程。的主要特徵表現為:第一,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評價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給學生貼上等級的標籤,而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提高。第二,評價注重過程。評價考慮評價物件的過去,重視評價物件的現在,更著眼於評價物件的未來,立足於學生髮展過程的需要,不斷收集學生髮展過程中的資訊,判斷學生的優勢和不足,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的、針對性的改進建議。第三,尊重個體差異。評價目標、標準是動態的,具有層次性、差異性。尊重學生的起點和個體發展的獨特性,正確判斷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發展潛力,幫助學生確定個性化的發展目標。第四,評價內容豐富、全面。評價內容不僅關注學生學業成績,且注重綜合素質的考察。第五,評價主體多元,鼓勵學生主體參與。尊重和重視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評價。既重視自我評價的作用,又關注他人評價的導向功能,使評價過程成為促進學生反思、加強評價與教學相結合的過程。第六,評價方法多樣。不僅綜合運用各種評價方法,另外還綜合運用筆試、口試、作業、課堂提問、成長記錄袋等多種方法收集評價資訊。

  我國現行的中小學評價與考試製度由於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不利於學生全面發展。主要表現為: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唯一標準,評價體系不科學;過於注重紙筆測驗,評價方式單一;偏重智育,忽視體育和美育,德育實效性差;更多關注書本知識,不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尊重學生的情感、自尊和個性差異,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生評價改革的核心應突出發展性功能學生評價.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改變傳統學生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因此,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功能是學生評價改革的核心。我國的新課改,也對學生評價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其中也提出提出,以發展性評價觀為指導,建立促進學生髮展、促進教師提高和教育教學質量改進的發展性評價制度。

  要回歸教育評價的本體功能,就必須把“評價”看作是教學本身的一部分。過去的教育評價之所以功能窄化、異化,根本原因在於:評價與教學相分離,評價遊離於教學過程之外;換言之,我們不是為了促進教學而評價,而是為了給學生分等、分級而評價。要使教育評價迴歸其本色功能,就必須注重對學生髮展性評價。發展性教育評價的基本理念是:評價的主要意圖不在於證明,而在於改進。評價不僅關注被評物件現在狀況如何,更關注未來如何使其更好發展;通過評價使教育對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以及促進教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注重評價的導向功能發揮,重點關注對學生未來發展起核心和關鍵作用的因素的評價;教育評價要最大限度地幫助被評物件做得更好。

  建立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制度,首先必須樹立觀: “學生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發展性評價是學生評價的理性選擇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的活動,學生評價起到對這生髮展的引導、激勵作用。傳統學生評價過分注重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使我們的學生一入學就陷入層層選拔之中,在人生的初期就飽嘗失敗與落後的滋味,給學生帶來了沉重的精神負擔和心理壓力,事實上,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渴望得到尊重與欣賞。從根本上舍棄傳統學生評價的理念,強調評價是“促進發展”的功能,評價的方法、技術、內容、過程等都要為學生的發展服務,不但要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更要發展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特長,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把評價的著眼點放在學生表現出來的值得發展的優秀品質和素養上,加以積極的鼓勵和引導,使學生充分體驗被尊重和讚賞的樂趣,釋放生命的激情。

  即使是被傳統學生評價認定為是群體中的落後學生,問題學生也要以發展的眼光、寬容的態度去關注他,發現他的閃光點,承認個體間的差異,瞭解學生的需求,幫助其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從多向、多維、多方面去評價學生。大家普遍認同“多一把評價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這生。”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人的智慧是多方面的,個體的發展也是多元性的,某一方面的發展有阻礙,並不意味著其他方面也沒有發展前途。充分挖掘每一個孩子身上蘊藏的潛能,是的價值取向,也是當前我國教育實踐領域學生評價的理性選擇,以評價促發展,以個體的發展帶動全體的發展,最後促進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我們都知道,一個很完美的計劃,也只有在實施好了的情況下才能成為真正實現它的價值。同樣的,實施的策略和方法學生評價是一個複雜的、多變數、多因素的系統過程,包含一系列環節,,因此,在實施發展性評價中要注意:一是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要以學生髮展為本,評價者要始終明白,的首要目的是促進學生髮展而非對學生進行甄別。評價要注重溝通,尊重差異,為評價物件提供個性化的幫助,促進個性發展。二是

  資訊收集要全面。要對學生做出中肯、客觀的評價,就必須全面瞭解學生的優點和缺點,反映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全部資訊。三是資訊反饋要及時。及時的資訊反饋有助於學生及時瞭解自身的情況,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另外,還要,博採眾長,多種評價方式並用。人是複雜多面的,人的發展也是多向、多維的,順應時代發展,代表了學生評價未來改革發展的方向,它沒有固定的模式,一切有利於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在具體實施學生評價時,應博採眾長,多種評價方式並用。

  篇二

  建立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體系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作好學生髮展性評價是廣大中小學教師關心的問題。在當前的評價改革中,人們關注的焦點集中在直接指向學生學習活動的3個操作性環節上,即確定評價目標、收集有關學生學習狀況的資訊、向學生提出反饋意見以求其改進。這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人們發現,即使教師對學生提出了恰當的評價學習目標,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了充分的瞭解、作出了合理的判斷,給學生提出了恰當的反饋和改進建議,學生的學習也仍有可能沒有絲毫改進,甚至可能在評價過程中形成師生之間的對立。我們認為,這是由於評價操作發生於一定的情境之中,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之上,只有對上述評價操作的環境進行優化,為其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真正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功能。正如“教育現象學”的開創者馬克斯·範梅南所說,“教育從根本上講既不是一門科學,也不是一門技術。不幸的是,有些人確實學了所有教學技術卻仍然是一個拙劣的教師。”

  有兩個方面的原因決定了發展性評價必須重視其發生的環境和基礎。1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富有教育意義的。2發展性評價以師生互動為載體,必然受到師生關係和師生交往狀況的制約。學生與教師不是機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不是機械操作,發現什麼地方出了問題只要調整其中的程式或者變動一下其結構就可以了。因此,不能將日常教學中的評價固化為測驗、考試和提問等具體形式,也不能將其窄化為明確目標、收集資訊和給予反饋等操作流程,必須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置於富有教育意義的師生互動之中,強調評價過程中師生的心理條件及情感基礎。

  我們認為,有效的發展性評價需要建立在兩個重要的基礎之上。

  教師:對學生抱有期望、給予激勵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一般來說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所以其評價行為必然受到其對學生的期望以及怎樣實現此目的的信念的制約。教師期望是教師對學生未來行為或學業成績的估計和預期,是建立在教師對學生現狀瞭解的基礎之上的。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一個人不相信孩子,認為孩子將一事無成,在學校不會有所作為,那麼,他不僅會使孩子們痛苦,而且自己也會終身都感到苦惱。”羅森塔爾效應非常典型地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期望經由激勵性的教導和評價促進兒童認知和學業提升的“魔力”。

  教師在評價中對學生的期望激勵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分別會在教師和學生身上產生積極的效應。1教師會根據其對學生的期望選擇特定的評價行為。如果教師對某個學生有較高的期望,那麼他就會更傾向於給學生提出有挑戰性的學習目標。即使學生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教師也會給予更多的寬容和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評價中更多地給予學生信任和鼓勵。而如果教師對學生形成了消極期望,那麼他就很容易忽視這些學生,對他們的學習成績要求不高,很少給他們回答問題或表現的機會,也不願耐心啟發、引導他們回答問題;教師也較少運用各種身體語言、動作來鼓勵這些學生。2從學生的角度來講,一旦教師的期望被其知覺到,這種期望就會成為其確定自身價值、評價目身發展水平和可能性的重要線索,在此基礎上形成主動發展的動力。學生會將教師對他們的期望作為一種“預言”,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與自我概念,進而他們對自己也會產生一個較高的期望,並且朝著實現預言的方向努力。

  因此,教師在任何教育教學環節中,都要始終對學生抱有期望,相信學生有一個更好的未來,相信評價應該,也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此,教師應做到以下3點:1教師要對每個學生形成合理、積極的期望。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學生明確自己努力的目標。該目標既要富有挑戰性,也不能難度過大,以免使學生喪失信心。2教師應在日常評價中通過多種渠道表達對學生的期望和激勵。如當學生沒能正確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給予鼓勵的眼神;當學生犯了錯誤,教師送上溫暖的話語;當學生有了進步,教師表示真誠的祝賀;當學生遇到困難,教師給予有力的支援等。3教師在評價中要給予處於弱勢的學生更多的激勵。對於智力發育遲緩的學生、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和被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與教師意見不一致的學生,教師要更多地瞭解他們的需求及困難,通過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援和鼓勵使其感受到期望和信心。師生間:有效溝通與相互理解。這裡的“溝通”、“理解”指教師與學生之間有高效暢通的溝通渠道,教師對學生有著深刻的理解。

  隨著教育觀與課程觀的轉變,“舞蹈型”的課程正在生成,“舞步”有賴於兩個“舞伴”——教師與課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課本之間的互動作用。在這樣的課程理念下,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將成為一個“應答性”的過程。在評價的過程中,無論是確定評價目標、收集評價資訊,還是給予反饋和指導,都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因此,師生之間如何溝通,溝通的品質如何,直接決定了評價具有多大程度的有效性。

  具體到日常教學的評價,每個學生的生理心理素質、個性特點、生活環境、興趣願望和能力特點等都存在著差異,他們在學習中有特定的優勢和不足,其背後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中,教師對學生多方面的深入瞭解,不但更有利於教師知道學生的學習狀況“怎麼樣”,更有利於教師明確“為什麼”。此外,師生雙方在評價中達成理解,有利於師生擁有共同的目標和努力方向,避免學生被動接受評價,有利於學生理解和遵從教師的指導,從而大大提高通過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有效性。

  師生之間要達成理解和共識,首先要求教師放下權威的架子,卸下自己的面具,用真誠喚起學生的信任,向學生表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彼此誠實坦白、暢所欲言。其次,教師要具有同情心,多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容許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站在學生的立場去理解他們。此外,教師要有積極的聆聽與反饋技巧,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敏感地發現有價值的資訊。教師要善於提出司題,瞭解並且探求學生深層次的想法,並及時作出反饋和迴應。

  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拓寬與學生溝通的渠道。如在學生作業本上寫批語、課下與學生聊天、和學生單獨談話、召開主題班會、通過電話或網路進行交流等。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內容可以是非常廣泛的,如學生對時事的看法、學習過程中的苦惱和壓力、對人生的理解、對未來的期望、對人際交往的理解、情感的波動等,不必只侷限於學習方面。

  總之,作為發展性評價的兩個重要基礎,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激勵以及雙方的溝通理解會為評價創設積極的氛圍。學生由於“親其道”而“信其師”,這樣,通過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有效性將大大提高。

  篇三

  學生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進展與行為變化的評價。它包括對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發展狀況的評價。其中對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方面發展情況的評價是我們歷來非常關注的問題,而其它方面的評價當前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新課程改革倡導建立促進學生髮展的課程評價體系,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的基本精神。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說: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在實施新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對於學生的學習評價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研究和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傳統的標準化測驗是建立在發現學生弱點基礎上,通過標準化測驗發現學生弱點,根據學生弱點施教。評價制度改革的基點之一是變發現學生弱點為發現學生潛力,承認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的差異,承認學生認知方式的差異,建立縱向過程評價的新機制。新課程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著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而傳統的評價方式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教師的教,忽視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忽視改進與激勵功能;忽視了評價主體多源、多向潛能發掘的價值。我們在實施新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陷入了一種矛盾與困惑中,即明知傳統的評價辦法必然導致與新課改精神背道而馳,而又沒有與新課程配套的、與所教學生實際相符的新方法,這就迫使我們思考與探索對學生髮展性評價。在教學中使用發展性評價手段,來促進學生的進步,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確立多元智力理論的評價指導思想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智力不是一種,而是一組。在智力中,各人的優勢與特點不同。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強項和獨特價值,對所有學生都採用同樣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是不合理的。

  我們的評價目的就在於發掘每個學生不同的智力特點並引導、鼓勵其得以充分發展。新的評價不再是用同一標準、同一模式去篩選學生,用單一的試卷、單一的考分去區分學生的優劣、高下。

  我們在評價學生時,要以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提高為出發點和歸宿點,既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潛能的發展,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在評價學生時,不搞一刀切,不排隊不排名次,不分優劣等級。以學生為本,只要每一個學生在某一個方面或者多方面有提高,這名學生就是取得了成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在某個學段落後,經過努力後又趕上;允許學生某個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許個別“超常”學生脫穎而出,跳級學習。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發展和變化過程。注意差異性評價,不同學生標準可以不同,重在激發興趣,使學生建立自信,勤於進取。

  二、採用激勵個性大發展的評價方式

  每個人都有成就的需要,學生也不例外。清代教育家顏昊先生說:“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苛求學生,不如用一點心力去發現其優點,並以此激勵他,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滋味。“十個手指有長短”一個班學生的智力、品德、個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異,個人的活動水平層次也就不同。我們在進行教育時,必須根據學生的“現實”和認知水平來教學和評價,對學生應當給予不同的鼓勵:一要讚譽鞭策優秀生;二要肯定、激勵中等生;三要寬容激勵後進生。寬容是一種信任和激勵,信任、激勵會化作一種力量,激勵人自省、自律、自強。在教學中,教師應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儘量揣摩學生的認識過程,顧及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基礎,評價時要體諒學生的學習困難,肯定他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進步。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切忌輕率地給學習落後的學生下結論,簡單地評價他的智力有問題。另外,教師在評價時最好不要讚賞學生的智慧,如“成績很好,你在這方面一定很有天才”,使學生以為成績來自於自己的智慧,因而不願意繼續努力去克服困難,教師尤其應該讚賞學生學習時所付出的努力,學生在遇挫時便會覺得是因為自己未盡全力,下次一定要更努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進取心和不斷自我完善的心理品質。

  三、開展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觀察評價

  1、從學習的認真程度:比如是否努力思考,大膽提問,認真聽講,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舉手發言的次數,回答問題是否積極,思考問題、完成作業是否認真。

  2、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對所學的內容掌握的程度,能否在理解的基礎上用所學知識於新情境中,能否綜合應用知識,靈活、合理選擇方法解決有關問題。

  3、解決問題和合作交流方面:如能否獨立思考,對問題的理解是否深刻,能否從不同途徑和角度去尋求問題的解答,提出的問題是否有一定的深度等。能否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並詢問,能否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完成小組分配的任務如何等。

  總之,.11教師在課堂中要充分關注學生的狀態,從學生的注意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生成狀態等方面去觀察瞭解學生並隨機作出適當的評價。通過評價,鼓勵學生去思考、去嘗試、去實踐。

  四、建立引導學生自主發展的成長記錄

  學生成長記錄袋是指用以顯示有關學生學習成就或持續進步資訊的一連串表現、作品、評價結果以及其它相關記錄和資料的彙集。而學生成長記錄袋則是指通過對成長記錄袋的製作過程和最終結果的分析而進行的對學生髮展狀況的評價。學生成長記錄袋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記錄袋中材料的收集和和選擇是有目的的而不是隨意的,是與一定的教學目標相適應的。它不只是簡單彙集學生作品,而是有意義、有目的地收集學生邁向課程目標的與成長和發展相關的材料。二是記錄袋的基本成分是學生作品,但同時也包括對學生完成作品過程的描述或記錄,還包括學生本人、教師、同伴和家長以作品的評價。三是學生應是選定自己的成長記錄袋內容的一個決策者甚至主要決策者。四是記錄袋評價的主要目的是要通過大量材料的收集和學生本人對材料的反省,客觀而形象地反映出學生某方面的進步、成就及其問題,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省的能力。

  以入選材料性質的不同,可以把學生成長記錄袋分為:最佳成果型、精選型和過程型三種

  最佳成果型:是指通過收集學生在某一領域的最佳成果,來對學生在這一學科或這一領域的最佳成果,來對學生在這一學科或這一領域的達到的水平做出評定。這種記錄袋材料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只要能反映出學生在這一學科或這一領域的最高水平即可。

  精選型:與最佳成果型相比,要求瞭解最廣泛的學生成果。它要求學生提交的不只是標誌他們已經達到的最高水平的成果例證,還包括他們感到最困難的典型成果例證。這種記錄袋可以深刻地反映學生成長的概要,高度揭示學生取得的一般成績。收集這種記錄袋材料的時間往往要持續一年以上。

  過程型:其突出特點是致力於尋求發展性成果證據,而不是最終達到結果的證據。它要求學生一步一步地收集能夠反映他們在一定領域中從起始階段到完成階段所取得的進步的成果證據。

  混合性記錄袋是最佳成果型、精選型和過程型的混合體。它既包括過程性作業,也包括結果性作業;既包括最佳成果,也包括雖然不是最佳但具有典型性的成果。它的目的實際上就是為學生作業提供一個有形的視窗,以便教師、學生、家長等可用它來評價學生的進步以及一學期的發展。大多數的記錄袋都屬於這種型別。

  五、形成科學利用考試結果的評價措施

  在實施新課程後,考試評價仍然是教師進行評價的一種重要方式,它為判斷課程目標是否恰當、教學是否有效、學生掌握知識情況提供了資訊依據,是教學的“導航器”。對考試結果如果能進行合理地解釋,合理分析利用考試的結果,有利於促進學生的發展。以往的每次考試後,總是按分數的高低進行排名。以名次的升降來衡量學習成績的方法,不僅不科學,而且會對學生心理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