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學數學案例分析範文

  在新課標教育改革的大潮下,數學教學緊密聯絡生活實際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一種潮流,所以數學老師要做好小學數學案例的分析。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小學數學案例分析範文,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案例分析範文篇一

  教學內容: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

  2.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學會畫角。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角。

  教學難點:正確畫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

  2、提問:從圖中你發現什麼?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聯絡實際,找角

  1、說一說你從圖中發現什麼?

  2、小組活動:找角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物體上有角,你能找到嗎?現在在小組內把你看到的角說給別人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角最多。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師:哪個組的同學想先把你們組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請幾個學生上臺指***

  師:老師明白了,同學們指出的角原來是這樣一個圖形***邊說邊在黑板上點一個點***,這是個角嗎?

  生:不是,這是個點。

  師:對,這是個點,剛才同學們指的不就是這樣嗎?想想看,怎樣才能將你想的樣子完整地指出來?在小組裡討論一下,再指指看***學生活動***

  師:哪位同學能指給大家看一看。***再一次請同學上臺指***

  師:現在同學們指角的時候,不光指了一個點,還指出了兩條直直的線,也就是這樣一個圖形***出示現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學的指法還不對。想不想看看老師是怎樣指角的?***教師示範***

  會指了嗎?在小組裡再互相指指

  ***三***小組合作,折角

  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張圓形的紙,這張紙有角嗎?

  生:沒有。

  師:怎樣才能折成一個角?***師生折角,生高舉角展示***

  師:這裡面有好多小祕密,用這個尖尖的扎扎手,有什麼感覺,再摸一摸兩邊,有什麼感覺?

  誰能給這尖尖的取個名字?誰能給這兩條直直的取個名字?

  師:像這樣從一點引出兩條直直的線的圖形,就可以說它是一個角。誰能告訴大家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同桌互說:自己折的角的頂點、邊在哪裡?

  ***四***動手操作,演示活動角

  1、師:***出示活動角,兩邊重合***

  請同學們拿出活動角,跟老師一起做***師讓活動角慢慢張開***

  你發現角有什麼變化?

  師:請你跟我這樣做。

  你又發現角有什麼變化?

  師:通過剛才的操作,我們知道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跟角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兩邊叉得越開,角就越大。

  2、魔術

  師:同學們表現真好,老師送你們一個魔術。***抽動活動角***

  你看到什麼?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

  師: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3、比較角的大小

  師:***課件出示***猜一猜,下面兩個角,哪個大?哪個小?

  師:怎樣驗證?***開啟p40,用三角板驗證***

  你發現什麼?

  ***課件演示:兩個角重合***

  ***五***體驗感悟,畫角

  1、師: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請把角的樣子畫在紙上。***學生利用自己喜歡的工具試一試***

  2、展示學生畫的角

  師:畫得怎樣?

  3、師示範畫

  師:想知道怎樣畫又快又美觀嗎?

  4、請用正確的畫法再次畫一個角。

  [評析:教師給學生提供充分發揮的機會,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在探索和自主體驗過程中,學生獲得體驗]

  ***六***總結昇華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三、鞏固拓展***遊戲***

  1.師: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老師獎勵你們做遊戲,好嗎?***好***同學們喜歡爬山嗎?***喜歡***今天咱們就來做個爬山遊戲。看,這就是那座山,在通往山頂的路上,設了這樣幾個關口,只有順利闖關,才能到達山頂。哪組同學願意帶領大家率先闖過第一關

  電腦出示:下面圖形哪個是角

  2、師:現在繼續闖第二關。電腦出示:下面圖形中有幾個角?

  3、師:第三關最難,誰有信心繼續闖關?電腦出示:下圖中有幾個角?

  [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習內容貼近兒童,教學設計體現了“生活——數學——生活”的整體思路,是學生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數學課程的人文精神和社會性。如授課伊市始,教師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圖入手,引導小組討論:圖中哪些物體上有角?教學中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在找角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角這一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初步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生活,同時初步感悟到角的基本特徵。整個教學過程,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畫角,無一不是學生的主動操作與探索,可以說,正是由於教師敢放手,才有了學生的主動探索與思考,才有了學生的自主構建,才有了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才有了學生的全員參與,才形成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心態,才有了學生的主動體驗。我設計了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做一做、畫一畫等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建立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展了空間觀念,真正體現了“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模型的過程”這一基本理念。本節課我沒有完全按照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照本宣科,而是在準確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現有知識水平出發,對教材進行了恰到好處的“改造”,這樣的改造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更貼近,更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更容易接受。這也是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體現。

  小學數學案例分析範文篇二

  [背景分析]

  數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數學的結構、圖形、佈局和形式無不體現數學中美的因素。我們有些學生不能把數學與美聯絡在一起,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們數學美育教學的欠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很多地方體現了數學的美,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數學教學的美育功能,不僅可以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還可以獲取知識,開發智力。認識平面圖形這一內容是從現實生活中引出的數學內容,都是來自於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物體,學生已有了一些經驗,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繪畫圖形,能夠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直觀地認識、辨認、區分這些圖形的同時獲得對簡單圖形的美的體驗,並在合作交流中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畫一畫各種圖形,直觀而充分感知各種圖形的特徵,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 、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索與創新意識,以及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進行交流的能力。

  4、 在愉悅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教學重、難點]

  1、初步感知體與面的關係,對立體圖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2、找出平面圖形的共性,區分不同的形狀。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上課一開始,播放優美、輕快的音樂***

  師:小朋友們,今天早上的空氣多新鮮呀。可愛的小雞們也跟小朋友們一樣早早地起床,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尋找食物,瞧!他們找得多高興啊!***多媒體動態演示***你們看,這幅圖漂亮嗎?

  生:漂亮。

  師:漂亮在哪裡呢?為什麼覺得它漂亮啊?

  生:因為它有很多種顏色:有綠色、紅色……

  生:因為它畫了大樹、房子、太陽……

  生:它有很多種形狀,有圓圈、有三角形……

  師:小朋友們很會欣賞畫,老師也覺得漂亮,這些圖畫裡頭有我們的數學朋友,你們想知道它們的樣子和名字嗎?

  生:想。

  二、動手操作,誘導美。

  師:其實,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創造出這些美的圖形,先請大家從學具袋裡任意拿出一個正方體,把它按在紙上沿著底面畫一個圖形,看看在你的筆下可以變什麼樣的圖形?***邊示範邊說明***

  ***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小朋友們,現在你能不能告訴大家,從長方體的底面畫出來的圖形是什麼樣子的呢?

  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師:哦!你知道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訴我們,什麼樣子的圖形是正方形呢?

  生:四四方方的。

  師:沒錯,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還有一點這個小朋友沒有說,正方形的四條邊也都相等。我們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條邊都相等的圖形我們就叫正方形。老師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們來認一認吧!

  生:***根據教師拿出不同大小的長方形說出名稱,加強記憶***

  師:大家再拿出任意一個長方體和圓柱,也沿著底面畫畫看。

  生:***第二次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先來說圓柱底面畫出了圖形?

  生:圓柱可以畫出一個圓圈。

  師:圓柱畫出了一個圓圈,你們同意嗎?***同意***在數學課堂上我們不把這種圖形叫做圓圈,我們有更好聽的叫法,有誰知道嗎?

  生:圓形。

  師:對了,像這樣子很圓滑,沒有角的圖形我們叫它圓形,你們記住了嗎?***全班齊讀:圓形***那長方體又畫出了什麼圖形呢?

  生1:我畫出了一個長長的,方方的圖形。

  生2:我畫出了正方形。

  師:我們請這兩位小朋友上來展示一下他們畫出來的圖形好嗎?***好***你們看,他們畫出的圖形一樣嗎?

  生:不一樣,一個是長長方方的,一個是四四方方的。

  師:為什麼同樣是長方體,他們畫出的圖形不一樣呢?我們來看看他們是用什麼樣的長方體畫出來的好嗎?***請學生把運用的長方體拿上講臺展示***哦,小朋友們都看一下,原來這個長方體是一個特殊的長方體,它的兩頭都是正方形的。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那另外這個我們把它取名叫“長方形”,這就是它的照片,我們一起來認一認吧。

  生:***根據教師拿出不同大小的圓形和正方形說出名稱,加強記憶***

  師:接下來輪到球了,它能畫出什麼圖形呢,小朋友們想試試看嗎?***想***

  ***第三次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畫得時候,你們發現什麼困難沒有?

  生:球很難畫,我畫不出來。

  師:大家有沒有發現,小朋友們用球來畫圖形很難畫出來,所以現在暫時球沒有辦法畫出什麼樣的圖形,但是等到高年級的時候,相信有小朋友能想出好辦法畫出來。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找朋友”的遊戲好嗎?

  生:***根據教師指定的名稱找對應的圖形***

  師:小朋友們表現都很棒,用掌聲給自己鼓鼓掌。***拿出三稜鏡***,沿著它的底面也可畫出一個新的圖形。***教師畫***它就是你們熟悉的朋友——三角形。

  師總結:我們今天認識了四個新朋友,他們是誰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這四個好朋友和我們昨天認識的立體圖形不一樣,他們住在平面圖形的王國裡,都是平面的。

  三、合作交流,尋找美。

  師:認識了這四個朋友,它們還委託老師另外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要把這些智慧星送給認真動筆表現出色的孩子,你們商量商量要獎給誰?

  生***興奮地討論著,給課堂氣氛掀起一個高潮***

  師:在大家的配合之下,老師的第一個任務已完成了,第二個任務就是幫它們找找生活中的朋友——哪些物體的面是這些圖形,把你想到的找到的先告訴你身邊的同學。***教師巡視指導***

  誰來幫老師來完成這個任務?

  生:***爭著搶著說,教師指導補充***課本的封面是長方形,飲料罐的上面和下面教師圓形、三角板的面是三角形,桌子的面是正方形……

  師:我們重新再來看這幅圖。***電腦逐一顯示各種圖形,學生說它們各自的名稱。***

  四、遊戲鞏固,創造美。

  ***1***找一找,練習一第3題。

  ***2***拼一拼,練習五第4題。

  ***3***引導學生用這四種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動物或其他的,拼好的進行全班展示,並給矛獎勵。

  ***4***畫一畫,用學過的這些圖形設計一幅自己喜歡的圖案,畫得漂亮得,老師給他簽名,並送給一朵小紅花。

  五、課堂小結,表達美。

  師:今天,你覺得我們的課堂美嗎?美在哪裡?

  生:美,因為我們可以拼很多畫也可以畫出很多畫。

  師:今天小朋友拼出的畫,畫出的畫很漂亮,很有創意,回家的作業就把你們的作品帶給爸爸媽媽看,說給他們聽,美在哪裡。

  [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以美激趣。

  鮮豔美觀的圖案,簡潔大方的板書,親切生動的語言,活潑有趣的故事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妙方”,因此,本節課教學,我就創設了如下情境:以“陽光明媚的早晨”畫面匯入,通過學生邊觀察邊欣賞,“說說漂亮在哪裡”,把冷冰冰的知識與美結合起來,觸動學生的心靈,接著讓學生通過動手描一描,拼一拼,畫一畫等一系列活動來獲得知識並從中受到美的陶冶。

  二、迴歸生活——以美促智。

  “平面圖形”這部分知識源於現實生活,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具有一定的感性積累。所以在教學中我安排了讓學生合作、尋找交流生活中物體的圖形這一活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生活積累,讓學生能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從而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積極評價——以美育德。

  教師的每一次動情的評價對學生來說,學生記憶猶新,激情高潮。為了迎合低年級學生的好表揚心理,我承讀了幼兒教育的評價方式:如掌聲、小紅花、智慧星等,以無聲、有聲的方式對學生及時評價,營造舒心、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情感和持久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案例分析範文篇三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普遍運用的一種教學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進學生思考,激發求知慾望,發展思維,及時反饋教學資訊,提高資訊交流效益,調節課堂氣氛,培養口頭表達能力。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也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更是教學成功的基礎。

  教師的課堂提問行為卻存在很多不足,如提問方式單一、內容簡單、只針對少數學生,課堂中我們經常聽到的是教師簡單、隨意、重複的提問,學生則是不敢或不願回答問題,或不能、不善於回答問題。有些教師的提問得不到學生的配合,學生要麼答非所問,要麼答者寥寥,造成課堂教學的冷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案例】某教師教學《認識角》為了讓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配合教師設計的“我們去旅遊”的情景線索,出示了一系列與交通標誌相關的實物:出口指示牌***長方形***,轉彎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圓形***,手巾***正方形***等,讓學生比較它們的不同***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圓形沒有角***。

  師:這些是什麼?

  生:交通標誌

  師:它們有什麼不同?

  生1:有些是圓的,有些是方的

  師:還有嗎?

  生2:它們表示的意義不同

  師:什麼不同?

  生:轉彎指示牌表示……, 限速警示牌表示……,

  生2:我不同意…..

  接著學生爭論起來。

  在這種“滿堂問”的課堂裡,教學氣氛是活躍了,甚至顯得有些熱鬧,但學生受益不多。我們老師總是想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千方百計創設情景,再引出問題;在這些情景的渲染下,教師有意無意地會丟擲一些無關的問題,並且認為完全尊重學生的所有問題和興趣才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當生1已經講到要害時,教師的那句“還有嗎?”,本是想讓更多的學生來敘述,提高課堂的參與度。不想教師的隨意發問是畫蛇添足。可見,教師的設問如果沒有明確的目的,隨意發問,就不能發揮相應的價值和作用。教師的問要適可而止,把握好度,當學生偏離基本的思維方向的時候,教師來一點“武斷”的糾正也是必要的。

  >>>下一頁更多精彩“小學數學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