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蘇轍的簡介

  蘇轍是北宋散文家、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宋代非常有名的人物。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蘇轍***1039-1112***,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祕書省校書郎。元豐二年***1079***,其兄蘇軾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被捕入獄。他上書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不準,牽連被貶,監筠州鹽酒稅。元豐八年,舊黨當政,號“潁濱遺老”,以讀書著述、默坐參禪為事。卒於1112年十月三日***10月25日***,死後追復端明殿學士,諡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蘇轍的成就

  蘇轍一生中涉及的方面非常廣,因此他的主要成就也表現在政治、文學、儒學、書法等不同的方面。

  先說他在政治上的成就,在政治上他反對王安石的變法,認為王安石的變法是雖然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但是主要是以維護地主利益為目的,然而農民的困境卻沒有得到改變,他們的負擔還是非常重的。王安石在聽到蘇轍的意見後覺得挺有道理的。司馬光的變法也遭到了蘇轍的反對,蘇轍認為這個變法也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因此極力反對。蘇轍的政治主張跟他的哥哥蘇軾基本相同,論事精闢獨到,言簡意賅。

  接著說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應該是占主導地位的。蘇轍擅長政治方面和歷史方面的論述,在縱觀天下之事後提出自己的觀點,非常中肯。在蘇轍的代表作《歷代論》中些文章非常有他自己的特點,如《六國論》就是借古諷今,表面上是評論六國的過錯,實際上是暗喻北宋的腐敗的現實。蘇轍寫的最自由隨意的文章應該是書信雜文了,比較自然平淡,也有自己獨有的特色,這跟他的性格是分不開的。

  除了在古文、詩文的創作方面有才華外,蘇轍在書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詣。他的筆法跟蘇軾非常相近,書法瀟灑自如,但又工整有序。

  蘇轍的歷史評價

  蘇轍父子在朱德的評價裡和歷代文人的評價裡都是受到肯定的,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情。在三父子裡,蘇轍是官位較高的一個,但是他的政治之路也是不順暢的,因為最早是反對王安石的青苗法,後又反對司馬光的差役法,蘇轍的政見總是和當時得勢的人相反。

  蘇轍所處的宋代是古代知識分子偏愛的王朝,因為宋朝文明是漢族文明的鼎盛時期。趙匡胤為始的宋朝在最大程度上保護了知識分子的話語權,所以蘇轍等文人才能在這樣的文化環境裡留名後世。人們一般都認為蘇轍的為人是比較內斂的,不像哥哥蘇軾那樣鋒芒畢露,所以蘇轍才能做到右丞相的位置,但是這都是對蘇轍的片面看法,蘇轍也是一個言辭激烈的人,22歲的蘇轍因抨擊宋仁宗不思進取曾遭到朝中大臣的排擠,蘇轍的話語放在任何朝代都有喪命的危險,但是寬厚的宋仁宗並沒有怪他。而且蘇轍對那些歷史上有爭議的人物也是勇於提出自己的看法的,他認為每個人物存在都是有時代特色的。

  蘇轍的性格和哥哥蘇軾是一樣的,不過稍微比哥哥蘇軾收斂一點。我們對古人的瞭解大多來自史料,所以那些有高辨識度的人才能被我們記住,哥哥蘇軾對蘇轍的評價,就像《答張文潛書》中說的一樣蘇轍其實不比自己遜色,不是他不夠好,而是一般人都不知道而已。所以在旁人的眼裡哥哥蘇軾就比弟弟蘇轍有才華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