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李靖的簡介
衛國景武公李靖是歷史時期隋末唐初的一名著名將領,同時他還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在他的後期階段還被封為衛國公,世稱李衛公。作為將領的李靖很是善於用兵,長於謀略。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衛國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去世後諡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數種兵書,惟多亡佚。
歷史上李靖的生平
平定蕭銑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淵建唐稱帝,李世民被封為 秦王。為了平定割據勢力,武德三年***620年***,李靖隨從秦王東進,平定在洛陽稱帝的王世充,以軍功授任開府。從此,李靖開始嶄露頭角。 當進擊 王世充的戰役***參見 洛陽、虎牢之戰***打響不久,盤踞在 江陵***今屬湖北***的南樑 蕭銑政權派舟師溯江而上,企圖攻取唐朝峽州***今湖北 宜昌***、巴、蜀等地,被峽州刺史 許紹擊退,遂退守安蜀城及荊門城。為了削平南樑蕭銑這一割據勢力,唐高祖李淵調李靖赴夔州***今重慶奉節***安輯蕭銑。李靖奉命,率數騎赴任,在途經 金州***今陝西 安康***時,適遇蠻人鄧世洛率數萬人屯居山谷間,廬江王李瑗進討,接連敗北。李靖為廬江王出謀劃策,一舉擊敗了蠻兵,俘虜甚多。於是順利通過金州,抵達峽州。這時,由於蕭銑控制著險塞,再次受阻,遲遲不能前進。李淵卻誤以為他滯留不前,貽誤軍機,祕密詔令許紹將他處死。許紹愛惜他的才幹,為他請命,才免於一死。
不久,開州蠻人首領冉肇則叛唐,率眾進犯夔州, 趙郡王李孝恭率唐軍出戰失利,李靖則率八百士卒襲擊其營壘,大破蠻兵。後又在險要處佈下伏兵,一戰而殺死肇則,俘獲五千多人。當捷報傳到京師時, 唐高祖高興地對公卿說:“朕聽說使用有功勞的人不如使用有過失的人,李靖果然立了大功。”立即頒下璽書,慰勞李靖說:“卿竭誠盡力,功績特別卓著。天長日久才發現卿無限忠誠,儘量給你嘉獎賞賜,卿不必擔心功名利祿了。”李靖的精誠至忠博得了李淵的信任,改變了對他的成見,並親筆寫敕與李靖說:“既往不咎,以前的事我早就忘了。”
武德四年***621年***正月,李靖鑑於敵我雙方的情勢,上陳了攻滅蕭銑的十策,得到了唐高祖的重視,二月即任命 李孝恭為夔州總管,擢任李靖為行軍總管,兼任孝恭行軍長史。唐高祖又以為李孝恭不太精通軍旅之事,“三軍之任,一以委靖”。李靖實際上已成為三軍統帥,李靖組織人力和物力大造舟艦,組織士卒練習水戰,做好下江陵的準備。同時,他見巴、蜀之地歸附唐皇朝不久,各部族還不太穩定,為了解除後顧之憂,他勸說李孝恭把各部族酋長子弟都召集到夔州,根據才能的優劣分別授以官職,安置在左右,“外示引擢,實以為質”。這對於穩固巴、蜀政局起了積極的作用。
這年九月,唐高祖詔令調發巴、蜀兵士,集結於夔州,並任命趙郡王李孝恭為 荊湘道行軍總管,李靖兼行軍長史,統轄十二總管,自夔州順流東進;又任命廬江王 李瑗為荊郢道行軍元帥,出襄州道,為北路軍;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為南路軍; 黃州總管周法明出夏口道,為東路軍。四路大軍分頭並進,一齊殺向江陵,發起了一場規模巨大的軍事攻勢***參見 唐平蕭銑之戰***。
適值秋天雨季,江水暴漲,流經三峽的濤濤江水咆哮狂奔而下,響聲震撼著峽谷。蕭銑滿以為水勢洶湧,三峽路險難行,唐軍不能東下,遂休養士兵,不加防備。唐將也大都望而生畏,請求待洪水退後再進兵。李靖以他那超人的膽識和謀略,力排眾議,說:“兵貴神速,機不可失。如今軍隊剛剛集結,蕭銑還不知道,如果我們乘江水猛漲出師,順流東下,突然出現在江陵城下,正是所說的迅雷不及掩耳,這是兵家上策。縱然蕭銑得知我將出師的訊息,倉促調集軍隊,也無法應戰,這樣擒獲蕭銑定可一舉成功。”李孝恭依從其議,遂率戰艦二千餘艘,沿著三峽,衝破 驚濤駭浪,順流東進。由於蕭銑毫無防備,唐軍連破荊門、 宜都二鎮,並乘勝前進,十月即抵夷陵城***湖北宜昌***下。
這時,蕭銑的 驍將文士弘率數萬精兵駐守在附近的 清江。李孝恭大兵一到,即想進擊。李靖勸告他說:“文士弘,是蕭銑的健將,士卒精銳驍勇,現在荊門剛剛失守,他把精銳兵力全都派出來迎戰,這是救敗的軍隊,恐怕銳不可擋。我們應當暫且把戰船停泊在長江南岸,不與敵人交鋒,等到他們士氣衰落,然後出擊決戰,一定能攻破敵軍。”李靖的避其 兵鋒,挫其銳氣,然後一戰可擒的戰術是很正確的,但李孝恭由於 連戰告捷,錯誤地估計了敵人的力量,沒有聽從他的勸告,遂命李靖留守軍營,自己率兵出戰。果然不出李靖所料,雙方一交戰,孝恭軍大敗,即逃奔南岸,損失很大。文士弘獲勝以後,即縱兵四出搶掠,兵士肩扛手提,多有收穫。李靖見敵軍隊伍大亂,遂不失時機,迅即指揮唐軍出戰。文士弘軍隊一時難以收攏,措手不及,結果被唐軍打得落花流水,被殺及溺水而死者將近一萬人,獲得舟艦四百餘艘。
攻下夷陵之後,李靖又馬不停蹄,率輕騎五千為先鋒,直奔南樑都城江陵,李孝恭率大軍繼後。文士弘戰敗以後,蕭銑非常恐懼,這時剛剛在江南征召士兵,結果徵召的士兵不能如期趕到。李孝恭帶領大軍繼續進攻,李靖又擊敗蕭銑的驍勇大將楊君茂、鄭文秀,俘獲士卒四千多人,攻克江陵外城,接著又佔領 水城,繳獲了大批舟艦,卻讓孝恭全部散棄江中,順流漂下。諸將對此做法都困惑不解,認為繳獲敵船,正好充當軍艦,為何卻遺棄江中,以資敵用?李靖胸有成竹地說:“蕭銑的地盤,南出嶺表,東距洞庭,我們孤軍深入,如果攻城未拔,對方的援軍四集,我們將表裡受敵,進退不獲,雖有舟楫,將如何使用呢?如今放棄舟艦,使塞江下,援兵見到了,一定以為江陵已經被攻破,不敢輕易進去,往來覘伺,動淹旬月,我們一定能攻下。”李靖的疑兵之計果然奏效,長江下游的蕭銑援兵見江中到處都是遺棄散落的舟艦,以為江陵已破,都疑懼不前。交州刺史丘和、長史高士廉等將赴江陵朝見,在行進途中聽說蕭銑已敗,便都到孝恭營中投降。
唐軍把江陵圍得水洩不通。蕭銑見內外隔絕,外無援兵,城內又難以支援,走投無路,遂開門投降唐軍。李靖率軍進入城內,號令嚴肅,秋毫無犯。這時,諸將都以為蕭銑將帥抗拒官軍,罪大惡極,建議籍沒其家財產,用以犒賞官軍將士。李靖立即出面勸止,曉以大義,說:“王者之師,應保持撫慰人民,討伐罪惡的節義。百姓已經受到戰事的驅逼,抵抗作戰難道是他們的願望。況且狗自然會對不是自己主人的人吠叫,為蕭銑戰死的人,死為其主,不能與叛逆者同等看待,這就是蒯通之所以在高祖面前免除死罪的原因啊。現在剛平定荊州、江陵,應當採取寬大的政策,來撫慰遠近的民心,投降了我們而還要沒收他們的家產,恐怕不是救焚拯溺的道義。只怕從此其他城鎮的敵將,拼死抵抗都堅守不降,這不是好的決策。”
李靖高瞻遠矚,寬巨集大度,不貪財寶,確比諸將更高一籌。他這一做法頗得人心,由是江、漢紛紛望風歸降。蕭銑投降幾天之後,有十幾萬援軍相繼趕到,聽說蕭銑已經投降,唐朝的政策寬大,也都放下兵器不戰而降。
安撫嶺南
李靖佐助李孝恭出師,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即消滅了江南最大的割據勢力南樑,戰功卓著,唐高祖詔封他為上柱國、永康縣公,賜物二千五百段。
攻取江陵的戰鬥歷程,表現出了李靖傑出的軍事才幹,他進一步得到了唐高祖的倚重。戰事剛一結束,即擢任為檢校荊州刺史,命他安撫嶺南諸州,並特許承製拜授。
這年十一月,李靖越過 南嶺,到達桂州***今屬廣西***,派人分道招撫,所到之處,皆望風歸降。大首領馮盎、李光度、寧長真皆派遣子弟求見,表示歸順,李靖承製都授以官爵。於是連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戶六十餘萬。自此,“嶺南悉平”。高祖下詔勞勉,授任 嶺南道撫慰大使,檢校桂州總管。李靖以為南方偏僻之地,距朝廷遙遠,隋末大亂以來,未受朝廷恩惠,若“不遵以禮樂,兼示兵威,無以變其風俗”,遂率其所部兵馬從桂州出發南巡,所經之處,李靖親自“存撫耆老,問其疾苦”,得到當地人民的擁護,於是“遠近悅服”,社會安定。
平定輔公祏
武德六年***623年***七月,原投降唐皇朝的農民起義軍將領 杜伏威、 輔公祏二人不和,輔公祏乘杜伏威入朝之際,竊據 丹陽***今江蘇南京***,舉兵反唐。高祖命李孝恭為帥,李靖為副帥,率李勣等七總管東下討伐***參見 唐滅輔公祏之戰***。輔公祏派大將馮惠亮率三萬水師駐守當塗***今安徽當塗***, 陳正道率二萬步騎駐守青林,從 梁山用鐵索橫亙長江,以阻斷水路。並築造建月城,綿延十餘里,以為犄角之勢。孝恭召集諸將議軍事,諸將都說:“馮惠亮、陳正通都掌握了強大的兵力,是想守險不戰,因此構城築壘而固守,倉猝之間是不能攻取的。不如直指丹陽,掩襲輔公祏的巢穴,丹陽一旦攻破,馮惠亮等人自然不戰而降。”李孝恭想採納諸將的意見。
李靖透闢地分析了敵方形勢,“輔公祏的精銳兵力,雖然集中在水、陸二軍,然而他自己統帥的軍隊,也都是驍勇的士卒。馮惠亮等駐守的城柵尚且不能攻取,輔公祏已經固守的石頭城,難道是可以輕易攻取的嗎?如果我軍直奔丹陽,旬月之間都不能攻下而滯留在那裡,前面的輔公祏沒有平定,後邊的馮惠亮也是一大隱患,這樣我們就會腹背受敵,恐怕不是萬全之計。馮惠亮、陳正通都是身經百戰的賊將,決不會害怕野戰,只因為輔公祏立下計謀,命令他們持重防守,只想不出戰拖延時間使我軍疲勞。現在如果我們進攻馮惠亮、陳正通的城柵,就可以打他個出其不意,消滅敵賊的機會,只在此一舉。”
李靖 運籌帷幄,判斷準確,很快地平定了輔公祏的反叛。高祖為了嘉獎他的軍功,賜物千段,並賜奴婢一百口,良馬一百匹。設立東南道行臺,授任他為行臺 兵部尚書。高祖十分欽佩他的軍事才幹,極口讚歎說:“李靖乃蕭銑、輔公祏的膏肓之病,古代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沒有一個能比得上李靖!”
歷史上李靖的軍事貢獻
在李靖的戎馬生涯中,他指揮了幾次大的戰役, 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這不僅因為他勇敢善戰,更因為他有著卓越的軍事思想與理論。他根據一生的實踐經驗,寫出了優秀的軍事著作,僅見於《舊唐書·經籍志》、《 新唐書·藝文志》所著錄的有《六軍鏡》3卷,《陰符機》1卷,《玉帳經》1卷,《霸國箴》1卷,《宋史·藝文志》著錄的還有《韜鈐祕書》1卷,《韜鈐總要》3卷,《衛國公手記》1卷,《兵鈐新書》1卷和《弓訣》等,可惜後世都失傳了。今傳世的《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或稱《 李衛公問對》***可能系宋人所撰,盜用李靖之名,不足為據。原著有《李衛公兵法》,原書今佚,但從散見於 杜佑《通典·兵典》及《太平御覽·兵部》中的《 衛公兵法》,猶能管中窺豹,有關李靖的治軍、行軍作戰、紮營斥候等都有所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