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散文作品有哪些

  蘇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長散文,蘇洵散文具有鮮明的觀點,引用的論據很有說服力,筆風犀利雄健,觀點明確獨特,那蘇洵的散文都有哪些,他的作品還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蘇洵的散文介紹

  《送石昌言使北引》在藝術和思想的層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是寫給即將分手的朋友的贈別,稱為“贈序”,這篇文章又不同於普通的贈序,通過回憶描寫了與友人的情義,在如述家常的文字中表現出了兩人真摯的情誼。再通過二人的成長軌跡,即表現了蘇洵本人對人生的看法,又表達了他對友人的讚美和敬仰。這篇採用了多種藝術手段的“贈序”,成為當時的一大傑作,也是蘇洵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木假山記》是蘇洵的另一力作。雖然題目是“木假山記”,但這篇文章絕不是侷限於描寫木假山的製作過程,也沒有刻意得去讚美雕刻藝術。蘇洵通過木假山,抒發了對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的情懷。蘇洵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對知識分子抱有崇高的敬意,但在那個年代,知識分子的地位並不高,有的人甚至被無端毀掉。蘇洵借樹木的遭遇,批判了當時的社會,但又表現出了自己的獨立品格,不卑不亢、剛正不阿,這正是蘇洵對自己品德的寫照。

  蘇洵散文還有很多,從以上的兩篇簡介中,可以看出蘇洵是一個獨特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在古文界獨樹一幟,對後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蘇洵的作品權書

  《權書》是蘇洵中年時期的作品,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有了一定的文學底蘊,也有了更多的經歷經驗,所以寫作的過程中,也有了很多自己的見解。蘇洵擅長寫散文,而其中多以論述整治為主,《權書》一書就憑藉了其特長,將主旨說明得十分清楚。

  蘇洵在《權書》一書中,可以看出他對歷史的研究很深,在這本書中,蘇洵主要想闡述兩種觀點,一種觀點是針對領導者的,告誡領導上戰場的將士,要懂得如何領兵打仗,不能有勇無謀,而其中先天的性格和後期對於軍法的學習,在裡面佔據了主要的地位。

  另一種觀點是說,在處理日常有關於軍營內部的事務時,比如糧草的調運,兵器、戰車的籌集,一定要靈活,不能刻板的按照規定去做,最起碼也要懂得順應時勢,如果一味的不知道注重實際,那就不可能將整個隊伍帶領好。

  蘇洵的《權書》這一著作,可以算得上是經典,蘇洵用畢生所學,將歷史、兵家戰術、政治結合在一起,說的不是空話、套話,而是實實在在的起著作用。

  蘇洵作品名二子說

  蘇洵《名二子說》分為兩段,第一段分別借兩個兒子的名字對他們提出了各自的建議,巧妙地將車子和兒子的名字結合在一起。蘇洵認為大兒子蘇軾生性曠達,有什麼事情都會說出來,因此蘇洵給大兒子區明年為軾,希望他可以放低自己的身段,不要因為性格去無意得罪別人。小兒子蘇轍沉靜內斂,性格平和,蘇洵給小兒子取名為轍是希望他可以更加自由灑脫,不要太多的擔心禍福。

  蘇洵《名二子說》不單單是寫給兒子們看的,也抒發了他自己對人生艱難、仕途多磨難的感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蘇洵三十七歲,當時他正處於屢次考試都不中的低谷中,深受打擊,心情也很鬱結,藉著這篇文章,他將自己心中的感慨躍然紙上,結合他一生的遭遇和他獨特的性情,這篇文章也更加意味深長。

  都說“知子莫如父”,雖然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蘇軾和蘇轍的年紀都不大,但蘇洵已經從他們平日的表現中看出了兒子們的性格,幫助他們去改正缺點,少走彎路,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縱觀蘇軾《名二子說》全文,雖不足百字,但字字精煉,讀起來雋永有味,讓人情絲婉轉,真是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