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專業介紹及描述

  哲學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與歷史,以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思維科學的基礎知識,受到中西方哲學的基本理論和發展線索的系統教育,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業務能力的訓練。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詳細內容,供大家參考!

  哲學專業介紹

  哲學專業,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與歷史,以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思維科學的基礎知識,受到中西方哲學的基本理論和發展線索的系統教育,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業務能力的訓練。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與歷史,以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思維科學的基礎知識,受到中西方哲學的基本理論和發展線索的系統教育,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業務能力的訓練。

  哲學專業方向

  工商管理 市場營銷 會計學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旅遊管理 商品學 審計學 電子商務 物流管理 國際商務 導遊 會計電算化 汽車營銷專業

  哲學專業課程

  哲學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科學技術哲學、倫理學、宗教學、美學、邏輯學、心理學、中外哲學原著導讀等。

  哲學專業怎麼樣?***學長學姐評價***

  北京大學:一般學哲學的,要麼考公務員,要麼繼續升學,或者拿了文憑直接上社會找工作。 具體的主要工作有教師,政府公職人員,企業科學管理和政策規劃人員。只有老師是最合適的工作。

  南開大學:學哲學的人其實不多,因為哲學裡面有許多不同的方向,每個方向就全國來說,專業的也就那幾百個人。哲學部是實用型的學科,主要是鍛鍊人的思維和辦事能力的,以愛好為主。具體要看你個人的選擇了 哲學專業畢業後做什麼?就業前景好嗎 哲學系畢業生的工作分為三類:一是教師,教師是哲學專業畢業後最適合的工作;另外,高校內專門從事哲學研究工作的研究員也算這一類。二是公務員,我國公務員考試有專門要求哲學專業的,哲學專業在考公務員方面有一定優勢。三是企業政策決策及管理人員,這個工作並不要求太多的專業知識,主要是依據個人的能力與其他專業競爭上崗。

  中山大學:哲學可是說是中山大學的老牌專業啦,從1924年建校就有了,現在哲學系是教育部確定的全國哲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具有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可培養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倫理學、宗教學、邏輯學、科學技術哲學等學科點的博士與碩士,擁有 “國家重點學科”2個: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邏輯學, “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

  四川大學:如果讀文科,讀哲學系是很有意思的,如果你把哲學學好了,以後出來做啥都行,哲學在本文是所有科學的母體吧,大概可以這樣說,反而文科類裡面 有一些專業反而沒用。

  哲學專業就業前景

  目前就整個哲學就業來看,就業不是很理想,該專業畢業一般方向是做老師和專門研究,侷限性很大,因為其涉及的內容思辨性較強,欠缺實用的理論知 識。不過,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倫理學的理論在分化和綜合、對立和融合中逐步完善,其研究的領域也在不斷擴大。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 不斷深入,倫理學的社會價值將不斷提高。國家要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可能在這方面會重視些。當然,如果對該專業有很大的興趣,致力於這一領域的研究和 傳播,也會有很好的發展,所以,研究生閱讀期間要想好自己的就業方向和領域,及早的做準備。

  哲學專業畢業生中,69%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或剛剛畢業時找到工作,30%的學生在畢業1年以後實現就業.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應屆就業率指數為7.00,與其他專業相比,應屆就業率指數屬於中等偏下.

  哲學專業畢業生認為該專業發展前景很好和比較好的比例為17%,51%的畢業生認為該專業發展前景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發展前景指數為5.20,與其他專業相比,發展前景指數為中等偏下.

  哲學專業在專業學科中屬於哲學類中的哲學類,其中哲學類共3個專業,哲學專業在哲學類專業中排名第1,在整個哲學大類中排名第1位。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48393位哲學專業畢業生的平均薪資為 15811 元,其中3-5年工資23399元。就業前景比較好的城市有:北京、廣州、上海、深圳、寧波、朝陽、杭州、鄭州、成都、金華。

  哲學專業就業方向

  哲學專業畢業出來就業面比較窄,一般是當老師,其他行業很少要哲學專業的,哲學類的專業是很冷的專業就業前景不是很樂觀。哲學類專業人才供給呈上升趨勢,需求未增,未來幾年供大於求的現象將逐年凸顯。

  哲學專業畢業生可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媒體、公司企業等部門從事行政、宣傳、管理、教學、科研工作。在工商、外貿、金融、保險、證券、旅遊、房地產等企事業單位從事企業營銷管理、客戶資源管理、網路營銷管理、營銷策劃、營銷診斷、市場調查和諮詢等。

  哲學專業大學排名

  1、中山大學

  2、華中科技大學

  3、南京大學

  4、北京師範大學

  5、四川大學

  6、吉林大學

  7、華東師範大學

  8、中國政法大學

  9、鄭州大學

  10、西南大學

  11、大連理工大學

  12、西北大學

  13、蘭州大學

  14、東北大學

  15、深圳大學

  16、首都師範大學

  17、蘇州大學

  18、南京師範大學

  19、南昌大學

  20、中央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