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興而來的成語故事
“乘興而來”這則成語是指乘興失趁一時的高興,趁著興趣濃厚的時候到來,比喻高高興興地到來。現在經常的用法是在其後接“敗興而歸”,比喻饒有興致的去參加一項活動結果卻失望的回去。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成語典故
王徽之是東晉時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三兒子,生性高傲,不願受人約束,行為豪放不拘。雖說在朝做官,卻常常到處閒逛,不處理官衙內的日常事務。後來,他乾脆辭去官職,隱居在山陰***今紹興***,天天遊山玩水,飲酒吟詩,倒也落得個自由自在。有一年冬天,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地接連下了幾天,到了一天夜晚,雪停了。天空中出現了一輪明月,皎潔的月光照在白雪上,好像到處盛開著晶瑩耀眼的花朵,潔白可愛。 王徽之推開窗戶,見到四周白雪皚皚,真是美極了,頓時興致勃勃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來酒菜,獨自一人坐在庭院裡慢斟細酌起來。他喝喝酒,觀觀景,吟吟詩,高興得手舞足蹈。忽然,他覺得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悠的琴聲,那就更動人了。由此,他想起了那個會彈琴作畫的朋友戴逵。
“嘿,我何不馬上去見他呢?”於是,王徽之馬上叫僕人備船揮槳,連夜前往。也不考慮自己在山陰而戴逵在剡溪,兩地有相當的距離。月光照瀉在河面上,水波粼粼。船兒輕快地向前行,沿途的景色都披上了銀裝。王徽之觀賞著如此秀麗的夜色,如同進入了仙境一般。 “快!快!把船兒再撐得快點!”王徽之催促著僕人,恨不能早點見到戴逵,共賞美景。
船兒整整行駛了一夜,拂曉時,終於到了剡溪。可王徽之卻突然要僕人撐船回去。僕人莫名其妙,詫異地問他為什麼不上岸去見戴逵。他淡淡地一笑,說:“我本來是一時興起才來的。如今興致沒有了,當然應該回去,何必一定要見著戴逵呢?”
相關人物簡介
王徽之***338?~386年***,字子猷,東晉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王羲之第五子。 東晉名士,東晉書法家。其書法成就在王氏兄弟中僅次於其弟王獻之。歷任車騎參軍、大司馬及黃門侍郎。徽之自幼追隨其父學書法,在兄弟中惟有“徽之得其勢”。傳世書帖中有《承嫂病不減帖》 、《新月帖》等。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曾預蘭亭之會,晉哀帝興寧中***364年左右***,為大司馬桓溫參軍。蓬首散帶,不理府中事。後為南中郎將、江州刺史桓衝騎兵參軍,桓衝問其署何曹,回答說:“時見牽馬來,似是馬曹。”又問管幾馬,回答說:“不問馬,何由知其數?”又問馬死多少,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桓衝令其理事,直視不答,曰:“西山朝來,致有爽氣。”海西公司馬奕太和年間,召為黃門侍郎,居官數年,棄官歸會稽。據《世說新語》,期間王徽之“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
忽憶戴安道***戴逵***。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喜好竹子,認為自己不可一日無竹。與弟王獻之關係極好,共讀《高士傳》,獻之賞井丹高潔,徽之則賞司馬相如傲世。性傲誕,又過度縱情於聲色,時人欽佩其才而鄙薄其行。與獻之一同患病,曾求方士把自己的餘年轉給弟弟。晉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獻之卒。徽之奔喪,不哭,徑直登上靈床坐下,取獻之的琴彈,很久音調都不協,感慨說:“子敬子敬,人琴俱亡!”不久去世。子王楨之。
有集八卷,佚。今存文一篇,見《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詩二首,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其書法長於行草,以韻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