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而談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人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簡短、生動而又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形式。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的主人公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 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為儒教始祖***非儒學***,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

  的典故

  在周朝的等級制度中,大夫是諸侯下面的一個等級。其中又分為兩等,最高一級稱為卿,即上大夫,其餘稱為下大夫。

  孔丘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又是個儒家學派的創始者。但他在當時的地位僅相當於下大夫。

  孔子大力宣傳“仁”的學說,並提出“仁”的執行要以“禮”為規範,極力維護貴族等級秩序,所以他是一個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在家鄉,在朝廷上;和上大夫說話,和下大夫說話,他都有不同的舉止和言語。

  平時,在家鄉與鄉親們談話,他顯得溫和恭順,好像不善辭令的樣子;但在祭祀和朝見的場合,他卻十分善言,只是比較謹慎罷了。在朝廷上,當國君不在場時,與下大夫說話,他言談毫無顧忌,侃侃而談,顯得從容不迫;但和上大夫說話,他和顏悅色,十分謙恭;如果國君臨朝,在國君面前,他一切都按朝儀去做,小心謹慎,還怕有不妥之處。

  應該說,孔子提倡的禮教,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即使從現在來說,也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的延伸

  【發音】kǎn kǎn ér tán

  【出處】《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解釋】指人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古時候用來形容人善於交談,有風度。

  【近義詞】口若懸河、娓娓而談

  【反義詞】閉口無言、吞吞吐吐、張口結舌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不帶賓語;含褒義。

  【成語舉例】鄒韜奮《患難餘生記》第一章:“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運動演講大會,回答時侃侃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