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後的隨筆

  期中考試是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的。那考完期中考後,大家有何心情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期中考試結束了,回想起來感觸頗多。二年級共有28人,部分學生對學習數學態度端正,有較高學習興趣。對學過的數學知識能牢固掌握,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所加強。通過這兩個星期的教學發現我班有相當部分的同學,在思想行為表現方面,還沒有完全集中到學習上去,學習懶散。導致計算能力、思維能力還是比較差,做了很多補救工作,效果還是不太理想。當然這有客觀的歷史的和學生的原因,我自己也要負一定的責任。回想自己在日常的教學方式方法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組織學習活動還不夠到位。

  1、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參與面不是很廣,往往讓少數學生參與,而大部分學生成為“旁觀者”;

  2、關注弱勢群體不夠,課堂上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有部分學生能積極舉手發言,能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流、能熱情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之中,是課堂舞臺的主角,能給課堂教學帶來生機與活力,但細細觀察會看到,在這熱鬧的背後又隱藏著許多被遺忘的角落,總有一部分學生成為觀眾和聽眾,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後進生是必然的。根據兩點所想到的:要想改變上面的狀況我認為:首先要深入學習《數學課程標準》並進行理論聯絡教學實踐的深入思考與研究。教學中設計的學習活動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現實性、挑戰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以只有少數學生能解答的問題情境來作為普遍要求,而應該設計具有層次性和開放性的活動,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穫,都有體驗。再次,在教學中我們不能純粹追求活動數量的多少,而應以追求活動的質量為宗旨,這樣才可以保證各個學習活動都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還可以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力爭做到“好生吃得飽、後進生吃得了”。

  二、實施“開放性教學”,但過於“放任自由”;注重了能力培養,忽視了基礎知識的落實;強調了學生主體,忽視了教師主導的發揮;探究成了形式與裝飾;教師展示更多的是手段而不是教學目的。

  三、強調了“激勵”,是否就不該“批評”?注重了能力,是否就不要落實“雙基”知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否應該放棄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的優勢?

  四、在教學中我選擇一種愉快的方法。首先,上課前給同學們講一些愉快輕鬆的話,讓學生感覺老師今天狀態很好,很自然地,學生也會跟著精神起來。或者叫一個順口溜,讓學生做好。然後不出聲地走到臺下,看誰坐得好,就選1-3個同學獎勵一張銅卡,其他同學看見了,很自然地也跟著坐好來。在上課的過程中,紀律亂了,我們可以以小組的形式比賽,我看哪組坐得好,哪一組就有獎勵。學生比較喜歡獎勵的方式,因此他們會很快地坐好來。

  五、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夠、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障礙瞭解不夠透徹。培養學生口述表達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得不夠細緻完善。

  總之,出現這些問題,唯有今後自己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積極參與新課程改革活動,從素質教育教學理念的角度為出發點,去考慮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實踐能力。對後進生多關心、加強輔導,對學習方法要多加指導,思維能力的培養也相應提高。許多教育者都有這樣的感受,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現在教學理念教師教學如何使用教材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編排具有邏輯的意義,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成為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最後概括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尤其是數學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篇二

  期中考試已經結束,從考試的成績看,部分學生都沒有考出了令人滿意的分數,但也有個別學生成績有所提高***結合平時表現,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從考試的成績看,我發現了以下幾點:

  一、知識掌握的較好的方面:

  1.填空題:一共8小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小數與元角分的互化關係、比大小及兩位數與兩位數乘法的掌握情況。大部分學生能準確解答,但是也存在部分粗心的學生在填空題中十分,特別是:9元1分=*** ***元,部分沒看清楚直接寫為9.1元。

  2.計算:計算能力的考查,主要考查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相關計算知識,能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計算,但是存在個別學生不認真、不細心的習慣導致忘記進位或是最後相加出錯,抄錯數字和符號的現象還有,還有單位名稱忘記寫上。

  3.選擇題:這題的靈活度稍微大點,需要一定的分析題目的能力。不過這次的準確率還行。

  4.畫一畫:考查軸對稱圖形的畫法和平移知識。還有部分學生不能準確的畫出平移後的圖形,有待加強。

  二、需要加強的地方:

  1、解決問題:大部分的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認真分析學生扣分的原因還是認真,沒有注意看題目中的資訊,丟三落四的,真正不理解題目的學生並不多。從整體上看,學生答題態度馬虎、不認真仍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學生答題前審題不認真是這次考試中突出的問題。試卷的第一大題填空題的得分率不高。學生分析不到位就開始答題,從這點上可以看出,學生答題態度不夠認真。第二大題計算題,大部分學生存在計算上的粗心,導致這次的計算錯誤率很高。

  2、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力差。第五題解決問題第5、6小題個別學生,缺少分析能力,導致丟分。

  與學生分析、講評後,總結:

  1、學生數感有等加強,沒有養成估算的習慣,因此計算題的結果準確率低。一方面學生較懶惰,一看到題目,二話不說就動筆,沒有觀察也沒有思考,更不想估算了,孰不知“磨刀不負砍柴功”;另一方面,課堂上老師沒有留足時間讓學生練習、改正,大部分學生只是校對了答案,但對於計算過程仍然不知。

  2、對於小數、運算律、單位換算的意義掌握不透徹。導致在數軸上寫小數,1噸70千克=*** ***噸,38.61+6.78-8.61等題失分率較高,究其原因,老師在課堂上,沒有留足時間讓不理解的學生動手做、動腦思、動口說,總以為講過後,學生就懂了,其實不然,做錯的學生是因為不理解,老師應該學會等待,儘可能讓學生當堂理解並掌握,並組織學生進行同桌或四人小組互相交流,互幫互助,學困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方可進步,我將時刻提醒自己:別隻顧著進度,欲速則不達。

  3、缺乏鑽研精神。對於較靈活的題,大部分學生想當然,隨便應付,不想深究。如:一個小數的小數點先向右移動三位,再向左移動兩位後是14.91,這個數原來是*** ***,一個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所得的數比原來小了3.6,那麼這個數原來是*** ***等題。學生似乎對難題沒有了克服的慾望,或慾望較低,這裡面也有老師的原因,我今後一定多營造寬鬆、和諧的氣氛,就學生敢說,善說,從而愛上數學,愛上思考,愛上鑽研,提高思維能力。

  本次測試後,我與學生共同分析、總結,學生決定: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多花時間思考,不應付作業。老師決心:今後在課堂上,儘量給足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過程,提高學生的觀察、估算、表達等能力,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培養攻克困難的精神。

  篇三

  這次考試應該說是進步了,看來考前的強化複習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老師們都表揚了小郭和班長,要向她們學習!

  現在不會覺得學習有多麼的不快和不懂,發現自主學習真的像書上說的一樣,自由且快樂,的確嚐到了甜頭。

  有人一碰到我就說我“厲害”。其實真的不算什麼,小學的那次考試--揮之不去的陰影,生動形象地告訴我,一次成功並不能說明什麼,只要你不繼續努力,成績下降得堪比火箭速度。我知道,初中三年,會有太多的跌跌升升,那是你無法預料的。所以,每一次考試我都格外珍重,這不僅是一次學習的檢驗,更是一次心靈的體驗。

  總之,考得好會給我鼓勵,我不能白白浪費了這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