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論語的學習名言

  《大國學小經典兒童經典讀本-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集而成,是記載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經典。下面小編整理了,請欣賞。

  :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了,然後按一定時間去溫習它們,不也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愉快嗎?別人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瞭解自己,但要憂慮自己不瞭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立志於學習;三十歲時做事符合禮儀;四十歲時***掌握了各種知識,***不受迷惑;五十歲時瞭解自然的規律;六十歲時一聽別人言語,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歲時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說:“複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才可以做導師啊。”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說:“讀書卻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卻不讀書,就會心生迷惑。”

  11.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 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聰明的啊!”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大的車沒有車的邊際,小的車沒有車內的凳子,那怎樣可以行駛啊!”

  13.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裡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譯文] 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對於宰予我能拿他怎樣?”

  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 孔子說:“聰明又好學,向地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他為‘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了,然後按一定時間去溫習它們,不也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愉快嗎?別人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瞭解自己,但要憂慮自己不瞭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立志於學習;三十歲時做事符合禮儀;四十歲時***掌握了各種知識,***不受迷惑;五十歲時瞭解自然的規律;六十歲時一聽別人言語,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歲時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說:“複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才可以做導師啊。”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說:“讀書卻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卻不讀書,就會心生迷惑。”

  11.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 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聰明的啊!”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大的車沒有車的邊際,小的車沒有車內的凳子,那怎樣可以行駛啊!”

  13.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裡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譯文] 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對於宰予我能拿他怎樣?”

  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 孔子說:“聰明又好學,向地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他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