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的正能量文章推薦_積極向上的勵志美文

  生活中迷茫的時候就多看一些勵志的文章吧,或許會幫助你走出迷茫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勵志美文,希望你會喜歡。

  勵志的正能量文章篇一:努力到世界都虧欠你,你就成功了

  文/米鹽

  是不是覺得自己足夠努力,成功卻好像還遙不可及?那就問自己一句:你已經覺得世界虧欠了你麼?

  有個朋友開玩笑說,星爺的電影票還了,小李子的奧斯卡還了,聽說世界只欠村上一個諾貝爾了。

  我突然意識到原來被欠就是一種成功。一個人如果努力到讓世界都虧欠了他,那他就已經成功了。

  我今天要說的,不是成功學,我要說的是努力。我自己就是個失敗的典型,關於成功,我無從談起。我只想告訴自己,我寫得不夠好,是因為我不夠努力,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我可以再瘋狂一點,再努力一點。

  與君共勉。

  小李子十六歲參演電視劇,星爺十八歲開始出道,村上晚了一點,二十九歲才開始創作。從一直被提名到終獲金人歸的小李子,從星仔變成星爺的喜劇之王,從小資作家到諾獎候選人的村上,人生對於他們,是既殘忍又慷慨的。

  殘忍的是,他們最花樣與翩躚的青春都已不再,擁抱夢想時,已是一身福相或半頭銀絲。慷慨的是,他們確實是成功了。這其間,他們努力的細節,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搜索,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真正體味的。

  有人說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但是痛哭過又怎樣呢,夜裡想了千條路,醒來依舊賣豆腐。不努力的話,你哭遍人生所有的夜晚都是沒用的。

  泰戈爾說:“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報以歌。”誰要是沒有痛過,就算從來沒走過尋夢之路。

  當然,如果拿我們平凡的人生與名人相比,那這碗雞湯就太濃烈了。我們是燕烏蟻雀,自然不可攀比這些鳳毛麟角。甚至,有很多人,做事很努力,而且也很會做人,可卻總是得不到外界的認可。

  世界彷彿充滿了惡意,我們無論如何努力,它也不會心懷愧疚與虧欠。對於這類人,我無話可說,或許只能小聲地勸他們,反思一下努力的方向與方式。

  而對於深信命運的人來說,努力到讓世界都虧欠你,不光是一種努力的境界,更是一場天賦的豪賭。

  並不是每個努力的人都能成為世界的債主,但是,“我沒有天賦”並不該成為懈怠的藉口。相反,它應該是一個人更加努力的根由。

  我老家有個草根作家,一個地道的農民,只有小學文化,但他用十二年的努力寫了一部百萬字的歷史小說。他把聽來的故事雜糅自己的構思,用字典上一個一個查來的字編寫成書,聽起來,確實是一個讓人感動的故事。

  可是,這真的不足以感動世界,由於得不到同是農民的妻子的理解,她將他十幾年的心血付之一炬了。在他們那個沒有電腦不可複製的世界,這種事簡直是天塌了!可是他躲進深山,歷時四年,憑藉記憶再次把書復原了。

  我想,話或許可以反過來這樣講,只有自帶了一種讓世界感到虧欠的功能,這個人才叫努力。

  很多人都不屑,以為我吹牛:“都什麼年代了,怎麼會有這種事?”是的,他是一則苦澀的傳奇。後來,我們市文聯相當重視這件事,還組織了專業人員幫助他進一步完善作品。估計,現在早已出版了。書不出名,叫做《九山演繹》,但是它已足夠證明作家的價值了。

  有人說他沒有天賦,何必太執著。我想,他喜歡寫作就去努力咯,這關天賦什麼事?每每想到他,我就知道自己真的不夠努力。

  要讓世界覺得虧欠你,談何容易。那就讓身邊的人覺得虧欠你,讓自己的行業覺得虧欠你,從現在起,更加努力,我們至少也能成為一則苦澀的傳奇。

  勵志的正能量文章篇二:凡是沒有打敗你的,都會讓你更強大

  文/尚軍

  永輝是我以前的同事,不久前離職創業,開了一家主題餐廳。幾天前,在朋友圈看到他髮狀態說新店生意火爆、忙到不行,我有一點驚訝。明明前一天,他還跟我念叨,說因為菜品不夠有特色,地段也不是繁華鬧市,生意有些冷清,估計這個月連保本都難了。

  “怎麼你朋友圈發的,跟你和我說的不一樣?”我微信他。

  永輝很快就回我了。說,父母也是他的微信好友。不管生意如何難做,他都不希望父母擔心。而且,他已經在著手改進選單,希望很快會有起色。

  “報喜不報憂,是不是成長的一個訊號?”永輝問我。

  我更驚訝了,在我的印象中,永輝一直成熟、幹練、剛毅,做事風風火火,考慮起問題來又細緻周到,為人不失謙和,因此人緣很好。這樣的人,還需要成長嗎?

  永輝這才告訴我他的故事。5年前那個春天,他28歲,因為投資失敗,窘迫到幾乎身無分文。不少人聽說後都指指點點,說他壓根兒不是做生意的料。不久後,婚姻亮起紅燈,跟老婆辦完離婚手續那天,他在梧桐樹下的人行道上數了一下午的地磚。

  他想了想他的人生,16歲中考失利,19歲高考落榜,22歲和初戀女友分手,28歲投資失敗,然後結束了這段原本以為會白頭到老的婚姻……那麼多不如意,讓他怕極了挫敗。於是,他決定逃了。

  把不滿3歲的兒子扔給已經年逾古稀的爺爺奶奶,自己逃到另一座城市,找了一份行政助理的工作,常常加班到夜裡一兩點才能回到簡陋的租住屋。

  累,他不怕;苦,他也不怕。他惟獨不敢做的是,面對。面對人生的狂風暴雨,面對生活的波詭雲譎,面對不能拒絕的成長和不能推卸的責任。

  從年齡上說,二三十歲,已經不是可以讓人任性的年紀,可永輝說,可能因為之前的不順,性格中有自卑的陰影揮之不去,他的內心孤獨而軟弱,看問題很消極,依賴心理極重,似乎覺得還沒有成熟到可以獨立支撐一些事,所以遇到難題第一反應就是躲。

  躲到另一座城市做行政助理的那些日子,他每天都處在焦灼、低落和夢魘中。雖然白天忙得腰痠背疼,但晚上還是會失眠。他常常坐在窗邊望著天,發一整晚呆,或者打一整晚遊戲,感覺自己迷失了方向,像迷離的風,像天邊胡亂飄搖的雲。

  那一年他過生日,接到老爸的電話。老人說,我們不盼你賺多少錢,只希望你健康平安,成長為一個橫刀立馬的人。

  “橫刀立馬”四個字,讓他淚流滿面。他收拾行李,沒過幾天就回了家。

  回家之後的日子異常艱難,他一邊要承擔起做兒子的責任,照顧雙親;一邊要扮演好父親的角色,早起送孩子上幼兒園,降溫了叮囑孩子添衣;一邊還要打好幾份工,攢生活費;到晚上,還要自學大專課程。

  那段時間,他在街邊發過廣告單,被拒收、遭人冷眼是經常的事;他送過快遞,不管外面多冷,騎個電動車就出門了。有一回,一個客戶住得實在偏僻,他迷路了,等找到那戶人家送完快遞出來,發現下了好大的雨,還沒有路燈。他小心翼翼地騎,最後還是連人帶車摔進水窪裡……

  永輝說,那段日子的艱難,不僅是身體上的折磨,更是精神上的蛻變。要從一個習慣了依賴和逃避的人,變得能獨立對自己負責併為家人遮風擋雨,那個過程很艱難,甚至充滿疼痛,但你清楚地知道,總有一些困難的局面,需要你獨自面對,不是你躲了,狀況就會好起來。成長,終究是你無法拒絕的。

  我問永輝,成長是什麼?

  他說,成長是經歷,你要走很長的路,去受風吹雨打;成長更是感悟,那些坎坷不是白受的。就像做麵食,既要努力揉麵,也要醒面,加發酵粉,讓時間去醞釀,去起作用。然後你會發現,你經歷過的那些所有磨難和艱辛,最後都變成了你的人生,讓你更強大。

  我也問過他,“橫刀立馬”又是什麼?

  他說,你想象一個威武的人,騎著馬橫在路上,手持戰刀,敢於擋住對手的去路。那是一種果斷和剛毅,面對挫折或者不理想的狀態,想的不是退縮和逃避,而是迎難而上,有敢跟對手叫板的勇氣。那也是一種成熟和睿智,是看清事件的前因後果之後,能淡然處之的人生態度。

  於是,我明白了,永輝還在向著他“橫刀立馬”的人生目標奮鬥,雖然還未達成,但他早已不是5年前的他。

  每個人都難免會有脆弱的時候,那些看似強大的人,無非是比我們更懂得如何將弱勢化為動力。那些失敗,那些傷害,那些委屈,那些苦難,可以打擾我們的心情,可以煎熬我們的身體,但終究抵不過我們的努力,抹不掉我們的堅持,更加奪不走我們想要改變的信念。那句話說得對,凡是沒有打敗你的,都會讓你更強大!

  所以,既然成長無法拒絕,當風雨來的時候,怕什麼?迎上去就是!

  勵志的正能量文章篇三:人要逼著自己去成長

  作者:入江之鯨

  昨天和朋友柚子逛街,聊到她目前的一些困擾。

  柚子是一個不大善於溝通的人。工作上,她很少主動和帶自己的法官溝通,每次都只是默默完成交代的任務,再無交流;進修上,她去參加講座,她有問題想問,都已經在腦海裡組織好語言了,現場人也不多,她卻就是沒勇氣開口。

  柚子的困擾,讓我想起一位前輩,張小姐。

  張小姐是某公司的經理,四十不到,財務自由,玩得一手好基金,房地產買到美帝去。在幾百人的劇場做分享,她談笑風生,從容自得,一副遊刃有餘的樣子。

  她對我們說:“無論在何時何地,你都要想辦法讓別人記住你,而且最好永遠忘不掉你。”

  我被這句話觸動到——當時,我一直在尋求提高存在感的辦法。儘管那時候我都不太敢舉手,卻還是強迫自己向她發問:“有一些人天生不善於表現自己,該怎麼辦呢?”

  張小姐聞言,給我們講了她的故事。

  其實,她也不是天生愛表現的人,性格比較內向。在工作的前幾年,她不愛出風頭,一想到被眾人目光聚焦的感覺,心裡就七上八下、緊張不已。她很少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存在感極低。

  有一次,她和同行小柯因為業務上的關係結識了。

  她和小柯提起:“其實,我們一年前就一起參加過一門培訓。”

  小柯一臉迷茫,努力回憶了一下,還是坦誠地表示不記得了。

  張小姐心裡有點失落。

  她突然意識到,自己工作兩三年來,一直在原地踏步,正是因為她從來不“逼”自己去當眾表現——你從不表達觀點,別人就不會知道你的看法;你從不發言提問,別人就會忽略你的存在。

  沒有人會注意你,沒有人會讚揚你,沒有人會羨慕你——沒有人會注意到你。

  你就這樣被忘了,即使已經工作了兩三年,在大家眼裡也不過只是個可有可無的透明人。

  張小姐所在的企業是一家跨國公司,時常要開遠端會議。以前每次開會,她從不過多的發言。通常是總部代表講完後,問還有什麼問題不清楚,其他七個國家的代表依次提問。最後總部問,中國人有沒有什麼意見?

  這時候,問題差不多都被其他人問完,張小姐只能說“沒有沒有”。

  不甘心永遠這樣沉默下去,張小姐下定決心,逼自己改變。

  她暗暗給自己定下任務——每次視訊會議,一定要搶在第一個提問,哪怕只是問“剛才講到的XXX能再解釋一下嗎”。

  從一開始的頭皮發麻,到後來越來越自然流暢,張小姐漸漸喜歡上了積極表達的感覺。

  起初,她很擔心自己的提問會沒水平、被別人笑話。但後來她發現,如果逼著自己提問,就會下意識地更認真地去傾聽和思考,最後問出來的問題,往往是很有質量的。

  因為逼著自己去表達,她在同事的眼裡,逐漸從“啊我想想,她人還不錯吧”的小透明,成長成了“很有想法”“很有見解”的業務骨幹。

  有時候,人要逼著自己去成長。

  張小姐對年輕人的奉勸是:永遠選擇不安定的一方。對人生方向猶豫不決的話,就往變化激烈的一方走。逼著自己離開舒適區,你才能快速成長。

  說到該選擇什麼樣的職業,張小姐甚至開玩笑說:“千萬別選爸媽讓你選的工作。”

  譬如,她就沒有聽爸媽的話,在當地謀一份鐵飯碗,做一成不變而毫無挑戰性的工作,而是選擇了進入競爭激烈的外企,逼著自己每天快速學習、邊學邊用,每天都在逼自己迎接挑戰,每天都在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一天天成長起來。

  某品牌亞太區總經理董先生,也有著類似的心得。

  董先生的人生轉折點,發生在34歲那一年。

  在此之前,他只是龐大集團的一顆小小螺絲釘,薪水勉強能供給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孩子。

  2000年時,公司想要外派總部員工開拓中東、非洲等空白市場。當時,候選人除了董先生外,還有幾個和他資歷相仿的同事。

  包括董先生在內的幾位候選人都猶豫著,外派雖然是升職加薪的跳板,可也意味著要背井離鄉,在陌生的國度東奔西走,還時時頂著單槍匹馬開拓市場的巨大壓力。

  其他幾個人最終選擇了放棄這個機會,而董先生決定逼自己一把,把自己推出舒適區,踏上了外派之路。

  當時,公司沒給他一兵一卒,他隻身上任,一個人拿著行李就去了阿拉伯。

  七年外派,他飛來飛去,以至於一早上醒來會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他在印度做行銷,辦roadshow,租了三臺卡車,讓使用者到卡車上體驗產品,如果覺得好就用卡車把他們載到附近店裡去買。以這樣的方式,他親自跟著卡車,跑了印度整整八十一個城市。

  這七年時間裡,他幫公司打開了阿聯酋、伊朗、以色列、哈薩克、烏茲別克等國家的市場。

  外派回國,他成為了公司的亞太區總經理,為人信服。

  在貧窮落後的印度、在紙醉金迷的迪拜,在各種巨大的文化差異下,他經歷過艱難,忍受過孤獨。也是有過退卻之心的,但他“逼迫”著自己堅持下去,繼續披荊斬棘、開疆闢土。

  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你有多優秀;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潛能。

  很多“優秀”,就是這麼逼出來的。逼自己不要懶惰、不能膽怯、不準退縮,逼自己從舒適圈裡走出,讓自己在一場場硬戰中日趨成熟。

  面對人生抉擇時,退一步,並不會海闊天空。你一次次退讓,其實是在拱手交出對生活的選擇權。你不逼迫自己,到了最後,就只能為生活所迫,被動地束手就擒。

  我也問過自己:總是逼著自己,那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前段時間,我採訪了幾個瘦身成功的妹子。其中一位,三個月瘦了三十斤,骨骼肌從22.5kg上漲至24kg,胸部從C-CUP升到了D-CUP。

  減肥的那三個月裡,她逼著自己每天下班後,七點趕到健身房,拉伸到八點,有氧四十五分鐘,再拉伸到九點。回到家,已經是十點。有的時候要加班,她就約一大早七點的課。

  公司發蛋糕,她把蛋糕分給所有人,自己不敢吃,眼巴巴地問同事好不好吃。

  加班時叫外賣,同事們點了麥當勞,她就只敢點一份土豆泥,用水泡過後再吃。

  她說:“我想試試看,這麼多年來,我究竟能不能堅持下來一件事。”

  逼自己堅持三個月,當然不容易啊。可是瘦下來以後,就可以穿腰身盡顯的好看裙子,就可以在自拍時不用拼命找角度,就可以不經意晒晒鎖骨和人魚線……

  ——你現在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是為了將來能盡情地做想做的事。

  現在的你,逼著自己去成長、去變成更好的樣子,把握人生的主動權,將來才不會為形勢所迫,被驅使著艱難前行。我們逼迫著自己努力,是在為將來爭取隨時任性的權利。

  有時候,人要逼著自己去成長——別偷懶、別膽怯、別退卻。“進”一步,才能看到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