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的一些不足
21世紀是“創業時代”,創業活動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部分,鼓勵創新與創業,已成為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競相實施的國家戰略。在我國,隨著就業壓力的日益增加,不少大學生走上了創業之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
1、缺乏積累,可利用的基礎資源不足
除了資金以外,大學生創業者面臨的普遍障礙還包括沒有經驗,沒有人脈,沒有渠道…並非小創君成心打擊,細數大學生創業者缺乏的資源,這裡還有一份調研報告:
雙創評估報告顯示,39.6%的意向創業者認為缺技術,38.6%的認為缺團隊,32.7%的認為缺市場渠道,30.7%的認為缺人脈,15.1%的認為缺供求資訊…
2、急於求成,市場意識及管理經驗不足
大學生的市場意識較為淡薄,不少大學生認為只要有新奇的創意、獨特的技術就可以吸引到投資人。這些技術或產品究竟會有多大的市場空間,他們往往會忽略。在商業計劃書內,即便提及市場話題,他們多半也只會計劃花錢投廣告而已。
在經營管理方面,諸如目標市場定位與營銷手段組合、專業團隊搭建等也相當重要,而大部分大學生創業者全然沒有概念。
其實,真正能引起投資人興趣的並不一定是那些先進得不得了的東西,相反,那些技術含量一般但卻能切中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常常會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對於這些,你必須有一整套細緻周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實施計劃,決不是僅憑三言兩語的一個主意就能讓人家掏錢的。同時,創業者應該有非常明確的市場營銷計劃,能強有力地證明贏利的可能性。
3、缺乏實踐,心理承受能力不足
對大部分大學生來說,十幾年的學校生活單純且簡單,可謂之象牙塔,他們對外面社會了解不足,也缺乏一定的社會歷練,遭受的挫折失敗還僅僅停留在考試與情感上面,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他們經常在社交網路上看到各種90後甚至00後創業成功的案例,獲得融資上千萬,心態自然都是理想主義的,認為只要有創意一切皆有可能。
其實,成功的背後還有更多的失敗,風口過去,摔下來的新興創業者不在少數,吹牛逼被抓了原型的也大有人在。很多出來社會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創業者,對創業中的挫折失敗,尚且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更毋提大學生創業者。
看得到成功,也要看得到失敗,這才是真正的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年輕的創業者們變得更加理智,而非盲目樂觀。馬雲在湖畔大學開學典禮上發表的演講,小創君覺得很值得細想:這裡只研究失敗。
4、缺乏資金,金錢得來不易體會不足
剛創業的大學生缺乏資金積累,專案還不足以吸引投融資機構注意,多數靠家庭支援。今年2月份進行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顯示,超過7成的大學生創業資金來自家庭支援。這意味著可能出現這麼一種情況:即部分創業者體會不到金錢得來不易,拿著父母的錢到處‘散’的事經常有。
如果他們在社會工作了幾年,體會到錢的來之不易,再去創業時,會倍加珍惜自己手裡的資金,會把每一分錢花在該花的地方。
大學生創業成功之道:
1、自信
聽過太多“曇花一現”的大學生創業失敗的經歷,如今的畢業生有創業想法的多,但實踐的少。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就在於現在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對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而創業是需要激情和信心的。
2、創新
談及創業,創新是必可少的要素。在某種意義上說,創新決定了創業成功與否。這其中包括技術創新和思維創新。對於想利用技術創新創業的大學生來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發明創造;該發明創造可轉化為市場產品並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有可靠的資金來源。
3、務實
大學生們受社會整體認識的影響,一提到創業想到的就是高科技產業相關的,這固然很好,但創業不一定全是開大公司做大買賣,哪怕是傳統行業中一項具有革新意義的技術創新、哪怕是開個小店,這也是創業。關鍵就在於畢業生們有沒有從小做起、從實際做起的勇氣,對行業進行深度審視,對社會和大眾消費有一個深刻了解,不盲目,能從自身能力出發。
4、知識積累
創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創意,還需要創業者具有較高的多維素質,主要體現在知識儲備、行業經驗、資源整合、社會人際網路建設、管理能力等方面。而這些的獲得沒有3—5年的社會工作經驗的積累是不可能的。
5、艱苦奮鬥
也許有人看到這個標題會笑,但從統計的創業者中得知,沒有一個不強調,創業不是風花雪夜,其中的艱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得,“每天從早上8點開始工作到凌晨3點休息,沒有周末,沒有娛樂,同樣的事情必須比別人做得更好!”並且在公司沒有贏利之前,不要指望別人會願意給你風險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