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前必讀的書籍有哪些

  即將進入大學的你,是不是比較迷茫?整天無所事事的不知道幹嘛?那就多看看書吧!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推薦的上大學前必讀的書籍,歡迎參閱!

  上大學前必讀的書籍

  1、《大學生的墳》

  劉興奇

  評分:7.2

  內容簡介

  《大學生的墳》內容簡介:“認清了你自己,就認清了整個世界。成大事者不拘專業,有軟實力笑傲江湖。”

  劉興奇,他是教育界的犀利哥。他的每一篇文章都飽含思想和觀點。他說要切除大學生的腫瘤,他說要挖了大學生的“墳”。翻開這本《大學生的墳》,看他如何挖大學生的“墳”。

  《大學生的墳》主要是寫給那些上進但可能有點迷茫或者其他問題的人看的,是寫給那些一直在為改變命運而奮鬥的人看的。

  編輯推薦

  1、劉興奇——他是教育界的犀利哥。

  2、他的每一篇文章都飽含思想和觀點。

  3、他說要切除大學生的腫瘤

  2、《追風箏的人》

  卡勒德·胡賽尼

  評分:8.8

  內容簡介

  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往美國。

  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卻發現一個驚天謊言,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阿米爾該如何抉擇?

  故事如此殘忍而又美麗,作者以溫暖細膩的筆法勾勒人性的本質與救贖,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書中句子

  1、得到了再失去,總是比從來就沒有得到更傷人。

  2、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

  3、時間很貪婪——有時候,它會獨自吞噬所有的細節。

  3、《瓦爾登湖》

  梭羅

  評分:8.5

  內容簡介

  這本書的思想是崇尚簡樸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光,內容豐厚,意義深遠,語言生動,意境深邃,就像是個智慧的老人,閃現哲理靈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樣的境界。

  書中記錄了作者隱居瓦爾登湖畔,與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園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異歷程。讀本書,能引領人進入一個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

  書中句子

  1、我願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2、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這就是真正的知識。

  3、唯有我們覺醒之際,天才會破曉。破曉的,不止是黎明。太陽只不過是一顆晨星。

  大學期間看的書籍

  1、《看見》

  內容簡介:《看見》是知名記者和主持人柴靜講述央視十年曆程的自傳性作品,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十年前她被選擇成為國家電視臺新聞主播,卻因毫無經驗而遭遇挫敗,非典時期成為現場記者後,現實生活犬牙交錯的切膚之感,讓她一點一滴脫離外在與自我的束縛,對生活與人性有了更為寬廣與深厚的理解。

  豆瓣網友:最近一段時間睡前都在讀這本書中度過,一度焦躁,想要擱置,幸而最近幾晚心裡都很安靜,仔細讀完後面的幾章節。讀完想說:不要批評她的文藝腔,她寫得非常真誠,在她剖析自己的文字裡,我也看到我自己。收穫的不僅是新聞業務上的感悟,更多是體味了人生中那些共通的道理和美好的情感。

  2、《活著》

  內容簡介:福貴本是個闊少爺,可他嗜賭如命,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福貴前去求藥,卻在途中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經過幾番波折回到家裡,才知道母親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養大兩個兒女。此後更加悲慘的命運一次又一次降臨到福貴身上,他的妻子、兒女和孫子相繼死去,最後只剩福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但老人依舊活著,彷彿比往日更加灑脫與堅強。

  豆瓣網友:“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3、《復活》

  內容簡介:貴族青年聶赫留道夫誘□姑母家中養女、農家姑娘卡秋莎·瑪斯洛娃,導致她淪為妓女;而當她被誣為謀財害命時,他卻以陪審員身份出席法庭審判她。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當時社會卻有典型意義。小說一方面表現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題──精神覺醒和離家出走;主要方面則是借聶赫留道夫的經歷和見聞,展示從城市到農村的社會陰暗面,對政府、法庭、監獄、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不過,作品的後面部分,漸漸突出了不以暴力抗惡和自我修身的說教。托爾斯泰的力量和弱點,在這裡得到最集中最鮮明的表現。

  豆瓣網友:當我們以中國是文學教育的眼光定義小說時,《復活》簡直是一部範本。當有人問起“什麼是小說?”,或者更確切的“什麼才是真正的小說時?”我們大可以說:“讀讀《復活》吧。”這種情況的出現當然因為這部小說在文學史上的經典地位,但更主要的是我們的文學理論曾經很大程度上受蘇聯影響,而蘇聯的文學理論自然主要概括自俄語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於是,作為批判現實主義小說的名作,《復活》自然被作為“定義”式的作品,無數後人.....

  適合大學生看的書

  1、《烏合之眾》

  內容簡介:古斯塔夫・勒龐 Gustave Le Bon***1841-1931*** 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他自1894年始,寫下一系列社會心理學著作,以本書最為著名;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已有的著作中,最有影響的,也是這本並不很厚的《烏合之眾》。古斯塔夫・勒龐在他在書中極為精緻地描述了集體心態,對人們理解集體行為的作用以及對社會心理學的思考發揮了巨大影響。

  豆瓣網友:本書被譽為大眾心理學的開山之作。作者經驗性地討論了大眾心理的產生與執行,展示了大眾非理性的充滿變數的心理世界。作者層層分析,逐步推進,明確指出個人一旦融入群體,他的個性便會被淹沒,群體的思想便會佔據絕對的統治地位,而與此同時,群體的行為也會表現出排斥異議,極端化、情緒化和低智商化等特點。進而對社會產生破壞性的影......

  2、《狼圖騰》

  內容簡介:倔強可愛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後艱難的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進而思考人類歷史中那些迄今縣置未解的一個個疑問:當年區區十幾萬蒙古騎兵為什麼能夠橫掃歐亞大陸?中華民族今日遼闊疆土由來的深層原因?歷史上究竟是華夏文明徵服了遊牧民族,還是遊牧民族一次次為漢民族輸血才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為什麼中國馬背上的民族,從古至今不崇拜馬圖騰而信奉狼圖騰?中華文明從未中斷的原因,是否在於中國還存在著一個從未中斷的狼圖騰文化?於是,我們不能不追思遙想,不能不面對...

  豆瓣網友: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也和大部分國人一樣,對狼的感覺就是貪婪、狡猾、凶狠、殘暴,讓人厭惡、畏懼。古往今來,沒有一個國人歌頌過狼。然而《狼圖騰》能夠顛覆每一個有良心的國人原有對狼的觀念。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當我們不瞭解一樣事物的時候,會跟著前人的觀點人云亦云,但一旦深入瞭解以後,才會發現事實與觀念反差如此之大。 我相信這本書的真實,我也相信狼圖騰。 這本書雖然給我帶來閱讀的快感,但它給我更多的......

  3、《雙城記》

  內容簡介:狄更斯,英國十九世紀文豪。《雙城記》堪稱他遲暮之年的巔峰之作。

  法國大革命時期,名醫馬奈特偶然目睹了封建貴族埃弗瑞蒙德兄弟草營人命的暴行,因為打抱不平,反被投入巴士底獄,監禁了十八年。出獄後,馬奈特之女露茜卻與仇家的兒子達奈墮入情網。於是,在法國革命的旋渦中,一幕幕家族的恩怨情仇隆重上演,善、惡、生、死在衝突中交融,在轉瞬間變換……《雙城記》結構嚴整,語言凝練,狄更斯對革命與人性的深度思考和令人歎為觀止的寫作才華,在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豆瓣網友:《雙城記》的開頭是一段名言:“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個睿智的年月,那是個矇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時期,那是疑慮重重的時期……我們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們大家都在直下地獄。”這段話被廣泛傳誦,早已超越國界,不過,美好和糟糕並存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我能明白“矇昧,疑慮重重,黑暗籠罩,讓人絕望和一無所有……”如果狄更斯感到“那個時代和這個時代是如此相似”,那麼,我對悲慘的一端更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