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攝影最強口訣

  風光攝影一定是很多人愛上攝影的最初理由。

  那麼,怎樣才能拍好風景呢?

  今天就把史上最全口訣教給大家

  ▶好吧,直奔主題,先把口訣教給大家,之後再一一解讀:

  大景靠勤跑,睡前看氣象;

  正午沒好光,好光在晨昏;

  奇景重氣氛,雨霧不放過;

  天雨帶相機,傍晚等放晴;

  大底加慢片,腳架快門線;

  變焦易耀光,儘量用定焦;

  取下保護鏡,裝上遮光罩;

  腳架要鎖緊,預鎖反光鏡;

  風景測中灰,白加黑要減;

  長曝勤測光,上下包幾張;

  負片宜稍加,正片可略減;

  廣角重主題,長焦壓縮景;

  小光圈景深,全開糊背景;

  拍花側逆光,慢門顯動感;

  溪流宜長曝,綿綿又密密;

  見山尋側光,見水拍倒影;

  對焦對主題,水平要抓平;

  偏光去反光,漸變平反差;

  反差如過大,黑卡效果佳;

  長曝避車燈,岩石要溼潤;

  有云天要多,無雲地為主;

  前景位關鍵,三分九宮格;

  人物增趣味,畫龍要點睛;

  觀景去雜物,拍前揀垃圾。

  ▶這個口訣都是些什麼意思呢?下面就來分解一下:

  大景靠勤跑,睡前看氣象

  每一幅優秀風光攝影作品都是靠辛勤的勞動、不辭勞苦的長途跋涉、飽受了春夏秋冬、雨雪冰雹的洗禮而得來的,好意懶惰是永遠也拍不出好的風光攝影作品的。天氣情況是攝影人最敏感的問題,所以要首先掌握第二天的天氣情況,特別是關注一下第二天的早晨及晚間最重要。

  正午沒好光,好光在晨昏

  風光攝影對中午的直射強烈陽光最忌諱,一般是指在每天的上午10點以後到下午3點以前***根據地區的時差不同***,因光線太硬,是畫面過於乾燥,缺乏層次。風光攝影最佳的拍攝時間是每天的一早一晚,因色溫比較低,光線柔和,各種景物在陽光低照度的情況下,層次分明,色彩也很漂亮。

  奇景重氣氛,雨霧不放過

  在天氣的特殊條件之下,加之特殊場景的襯托,往往能夠拍出意想不到的奇景氣氛來,而且非常震撼。當然,這要完全取決於你的運氣了。雨霧天未必拍不出好作品,有些時候,在特定的場景之下,天空的雨霧能營造出特殊意境和神話般的畫面,美不勝收。

  天雨帶相機,傍晚等放晴

  下雨天未必不能帶相機,特別是雷陣雨天氣,往往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好光線,而且會經常拍攝出非常濃重氣氛的好作品。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要保護好你的相機不被雨水打溼。如果傍晚你能碰到雨過天晴,那是你最有福分的時候了。剛下完雨的地面會出現一片反光,而且非常通透,最適合拍攝夜景作品。一定要掌握好拍攝時間,因夜景的最佳拍攝時間最多二十幾分鍾。

  大底加慢片,腳架快門線

  一般風光攝影所使用的都是小光圈,大景深,由於使用小光圈,通光量也隨之減小,所以快門速度相對就慢了很多。三腳架和快門線是風光攝影必須配備的器材,手持操作基本是不可能的事,特別是要求大場景、大尺寸、高畫質的攝影作品,就更需要了。

  變焦易耀光,儘量用定焦

  變焦易耀光的變焦鏡頭一般是指一些低檔次、低價位的鏡頭,當今一些新開發生產銷售的品牌、原廠高畫質、高質量的變焦、帶ED鏡片的鏡頭已經基本避免了這個問題。俗話說“定焦無弱旅”,在一些特定的視角、特定的場景中,當然定焦鏡頭是首選,畫面的細節表現要比變焦鏡頭好的多,但只因拍攝使用當中及不方便,受各種場景的變換制約太嚴重,不及變焦鏡頭靈活使用。

  取下保護鏡,裝上遮光罩

  我們一般使用uv鏡來保護鏡頭,但是uv鏡往往也會影響成像,如果需要更好的成像質量,可以考慮摘下uv鏡。遮光罩可以有效的阻擋雜光進入,而且還能保護鏡頭,是攝影時必備的配件。

  腳架要鎖緊,預鎖反光鏡

  使用三腳架時,要將快拆板扣緊,三隻腿的鎖釦也要檢查好,不然照出的照片有可能變模糊,更甚者,腳架跌倒,損毀相機。反光鏡預鎖,則主要是減少曝光時的震動,相機震動導致相片模糊的來源有兩個:1是曝光時反光鏡彈起來的震動;2是曝光時的快門簾幕開閉的震動。

  風景測中灰,白加黑要減

  如何測光、如何曝光是風光攝影最重要的操作之一,數碼相機的曝光補償功能是必須要使用、必須要根據實際場景需要隨時調整的,所謂“白加黑要減”,是指如何控制好白場與黑場的表現,如拍白雪,需要加曝光補償,如果不加會偏灰,拍夜景需要減曝光補償,如果不減會偏亮等等。

  長曝勤測光,上下包幾張

  長時間曝光時要多次測光,並且使用包圍曝光,用欠曝,正常,過曝多拍幾張。

  負片宜稍加,正片可略減

  拍攝負片可以稍微加一點曝光,正片就減一點曝光。

  廣角重主題,長焦壓縮景

  利用廣角鏡頭拍攝是風光攝影中最常見的選擇之一,特別是一些大場景,能顯得畫面大氣、寬廣,而不拘謹。有些場景單純用廣角鏡頭拍攝還不夠,往往利用接片的形式後期合成。長焦鏡頭的特性由於對場景起到了一定的壓縮作用,同廣角鏡頭正好相反,特別適合拍攝遠距離、區域性特寫等。如某一特定的場景表現。

  小光圈景深,全開糊背景

  小光圈景深大,焦點範圍就大,能起到大場景清晰度和細節表現的作用。大光圈景深淺,焦點範圍也就小,能起到突出主題,虛化背景的作用。但還要跟據鏡頭的焦距、攝距等來定奪景深的實際應用。焦距越長、光圈越大,景深越淺,焦距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同時攝距的長短對景深的控制也有很大關係。

  拍花側逆光,慢門顯動感

  拍攝各種花卉利用側逆光是常用的手法,其優點是由於光線的原因,使畫面具有層次感、立體感,同時也能使花卉顯得透明、質感也能充分表現出來,也能形成明暗的鮮明對比,突出主題。有些特殊的花卉可以利用慢門操作,形成動靜結合的意想不到的意境和效果。

  溪流宜長曝,綿綿又密密

  一般情況下,見到有瀑布、溪流等場景時,大部分可以利用慢門、長時間曝光,可以使畫面呈現出綿綿細雨的感覺,別有一番情調。但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創意,利用高速快門拍攝,來凝固住水珠等場景,將又會是一種景象。總之,要根據你的個人愛好來決定了。

  見山尋側光,見水拍倒影

  見山尋測光的目的就是利用陽光的低照度,會使場景富有層次和立體感,而不至於使畫面平平,缺乏衝擊力。見水拍倒影也是攝影人常用的手法之一,特別是在風和日麗、無風五雨的情況下,水面就像一面鏡子,利用可以利用的場景拍出倒影的作品更具有詩情畫意。

  對焦對主題,水平要抓平

  對焦對主題,這是攝影人最基本的操作規程之一,焦點在哪裡,主題就在哪裡,這是法則。拍攝風光攝影作品的首要問題就是地平線的平衡,不可東倒西歪,畫面失調,失去平衡等現象,尤其對風光攝影就更為重要了。

  長曝避車燈,岩石要溼潤

  在夜景拍攝時,最忌諱的就是強光的照射,比如強光刺眼的汽車前大燈、探照燈以及路燈等,由於夜景拍攝一般都屬於長時間曝光,如果不避諱以上強光的照射而選在畫面裡,毫無疑問,最終的結果就是嚴重過曝。拍攝岩石時,最好選擇雨後或者是溼潤的岩石,因乾燥的岩石拍出的效果會顯得蒼白、乾渴、缺乏質感和層次。溼潤的岩石最能顯示出色彩、質感和紋理的表現。

  有云天要多,無雲地為主

  有云天要多,無雲地為主是風光攝影中最為常用的順空溜之一了,大部分攝影人都能理解這兩句話的含義,藍藍的天空,漂著厚厚漂亮的白雲,是攝影人最為幸福、最為振奮的時刻,再具有震撼的魅力場景加以襯托,大片就出自你的手中了。無雲的天空往往是缺乏層次、灰暗一片,所以,還是少取些天空,以地面為主題為好。

  人物增趣味,畫龍要點睛

  對於人文、人像、紀實等拍攝,大部分畫面中是以人物為重點,一個合格的攝影人首先要熟悉掌握理解對人類的認識和了解,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能代表每個人不同的舉動和想法。大家都知道,一個家庭乾淨不乾淨,首先要看窗戶玻璃和地面,要看人有沒有精神,首先要看的就是表情和眼神。拍攝攝影作品也是如此,人的眼神能代表人的一切舉動和意念,這就是“畫龍要點精”的真正含義。

  前景位關鍵,三分九宮格

  前景位是關鍵,這句話講的非常好,有了合適的前景位配合,能使畫面顯得有層次、有深度、有感染力。失去了前景位,往往會使畫面顯得空虛、失衡之感覺。三分九宮格是攝影構圖最為基本、最為常用的手法之一,它在畫面中共分了四個黃金點,分別有:左上點、右上點、左下點、右下點,利用這四個點拍出的攝影作品具有靈性,而不至於呆板。另外還有其它的很多構圖法,比

  如對比法、對稱法、S構圖法、斜線構圖法、三角構圖法等等,總之,要根據實際場景的需要靈活運用。

  偏光去反光,漸變平反差

  如何正確使用偏光鏡或漸變鏡是攝影人必須要弄清楚的問題,偏光鏡的特性也就是能更好的除去場景的一些雜亂、刺眼的反光現象,漸變鏡能夠平衡光線的反差。特別是漸變鏡在攝影當中最為常用,除了能夠平衡光線的反差外,在與陽光成45度左右拍攝的情況下,還能壓暗天空,使天空更藍、白雲更白的效果。

  觀景去雜物,拍前揀垃圾

  “觀景去雜物,拍前揀垃圾”這句話對攝影人來說尤為重要,雖然說得誇張了一些,但說明了在拍攝攝影作品時,儘量能使畫面越簡潔、越乾淨越好。避免使畫面出現雜亂無章、主題不分,喧賓奪主的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