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亞文化視野下的高職班主任工作策略探討論文
班主任是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師。一個班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也是一個班中全體任課教師教學、教育工作的協調者。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青少年亞文化視野下的高職班主任工作策略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青少年亞文化視野下的高職班主任工作策略探討全文如下:
【摘 要】90後高職大學生成長在社會文化多元發展、科技資訊高度發達的年代。他們獨特鮮明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成為班主任工作中的難題。本文以青少年亞文化為切口,分析90高職大學生的亞文化特點,並結合工作實踐提出了相應的工作策略,以更有效地開展班主任工作。
【關鍵詞】
0 引言
班主任是班級的教育者和組織者,在高職院校中,班主任工作是學生工作中最基層的工作環節,班主任工作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學生在大學階段的各項發展。面對新一代大學生,班主任必須針對他們的亞文化背景進行研究,在工作策略上進行調整,因而班主任工作比其它事務性工作更加需要技巧。
1 90後青少年亞文化的特點
伴隨著中國由生產社會向消費社會轉型的過程,走入大學校園的新一代90後大學生,他們的生活比以往更物質,特點更鮮明,他們將自己的行為指向 “非主流”,一種脫離社會的自我定義,不追求社會主流文化的認同,甚至是違背主流文化的價值標準,他們的亞文化有著自己鮮明的標籤。
1.1 愛恨分明
一方面,90後有明確的是非價值觀,同時又具有強烈的個性,不畏強權,願意直言不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但另一方面,他們獨特的個性也常常會使他們缺乏冷靜思考,總是不顧客觀事實或是在沒有考慮周全的情況下就狂熱地支援或是激烈地反對某一事物。
1.2 娛樂精神
相比之前任何一代人,90後都更加希望在娛樂中生活,也在娛樂中學習和成長。大多數90後都沒有經歷過窮困的生活,因而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去追求精神慰藉。娛樂是生活中的調劑品,適當娛樂可以達到自我放鬆、緩釋壓力和消解煩惱的作用,但90後玩世不恭、遊戲人生的“泛娛樂化”、娛樂至死的心態也值得我們警惕。他們將娛樂明星作為自己的崇拜偶像,把時間與金錢都花在消費偶像上,靠仿效別人來盡情自娛,渴望像李宇春等超女明星一樣一夜成名。
1.3 自嘲
90後大學生普遍認同於自嘲這種心理排解方式。他們通常不會選擇對自己的現狀與境遇進行合乎常理的表達、對自尊感的保護也沒有強烈的意願。相反,自嘲成為時尚,成為90後大學生對某些現狀不滿、對自身境遇失望的一種表達。他們自稱“?潘俊保?面對不盡如人意的社會現實,他們不願一味的抱怨社會,他們更願意通過這種自我解嘲來化解內心的苦悶。這種表達並非是逆反的、自暴自棄的,而更像是一種借自嘲來嘲諷現實、嘲諷前輩傳統說教的一種心理。
1.4 具有強烈的成功慾望,但缺乏持久的毅力
90後大學生內心具有強烈的成就動機。雖然自稱一名“?潘俊保?但在內心深處,還是嚮往成為“高富帥”、“白富美”,尤為表現在對“富”的嚮往上。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和家庭的經濟地位來實現“逆襲”。但是,往往不能腳踏實地,淺嘗則止,一旦遇到困難往往表現出“急躁”和“焦慮”的情緒。他們追求過一種快樂的、幸福的簡單生活,但他們也知道這樣的生活只是暫時的,所以寧肯生活在網路裡的虛擬世界,也不願意改變自己以適應現實的生活,因為這種改變對他們來說是痛苦的。
1.5 成人化,缺乏家庭、社會責任感
90後的學生閱歷豐富,更成人化,比如事不關己就高高掛起,像班長之類的工作趨之若鶩,但勞動委員這樣的髒活累活,就很少有人願意主動承擔,有功利之心。90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大多數學生不願意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在談及畢業後的打算時,他們更多的是關注工作或繼續深造等與自己前途實際相關的話題,認為社會責任的承擔者應當是社會強勢群體的義務,而非弱勢群體之責。
1.6 牴觸現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90後大學生對正統說教排斥、嗤之以鼻,說教、灌輸失去了動員的能力,反而被90後學生們置之一笑。資訊的發達,使得學生獲得資訊的途徑越來越多,相比而言,現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具有吸引力。遇到問題時,90後大學生更傾向於到網路上去尋找志同道合者來傾述並商量解決方法。
2 引導90後高職學生亞文化健康發展的班主任工作策略
針對以上特點,筆者在工作中採取了以下幾點工作策略。
2.1 學會傾聽
2.1.1 理解學生
學生做事有他自己的理由。找學生談話時需耐心傾聽,掌握學生真實的想法。切忌打斷學生的敘述。有時老師作為“過來人”在聽學生敘述他們的想法時,會感到幼稚、不成熟,忍不住就打斷學生的敘述,講自己的觀點。其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想漸趨獨立,並且往往執拗地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老師在學生敘述想法時打斷學生,學生之所以會聽,完全是出於老師的職業威信。而這樣的處理結果往往會促成學生越軌心理的出現,造成更大的叛逆,以及老師不是“自己人”的想法。僅僅在表面上、口頭上答應卻不落實在行動上。
2.1.2 瓦解心理防線
從人類社會心理學角度分析,人在與任何人交往時都會下意識地築起心理防線。這並不等同於弗洛伊德的意識與潛意識理論,而是建立在意識空間中的自我心理防護。這道自我心理防線,保障了在客體之中的“投影自我”的形象,展現給客體的是“想要給對方看”的個人形象。因此如果想要真正接近學生就要設法突破這道“自我心理防線”。這時筆者所採用的辦法是“疲勞”。當一個人疲勞至一定程度時其心理防線將會出現瓦解的現象,在此時即可獲得對話者最真實的意願與要求。聽學生傾述,不僅瓦解了學生的“心理防線”,同時,給學生造成了教育心理學上的“自己人”效應,為今後的工作打下了更好的基礎。
2.1.3 順勢發展
當了解到學生真實想法後,切忌直接指出學生說的不對,或者做出明確的個人主觀判斷。班主任可以順著學生的思路為學生髮展,接續他的談話內容。用言語描述出,如按學生的想法發展,那麼這件事情將會按照一種什麼樣的趨勢發展,不給予明確的對錯判斷,而由學生自己判斷。
2.2 接近學生心理狀態
以上的談話技巧需一定的前提條件,即學生肯與老師講實話。90後的學生在心理方面更多的是掩飾自己。因為學生認為,老師不是“自己人”。越把自己真實的想法暴露給老師,那麼自己越危險。因此筆者認為,要建立與學生的“自己人”效應場。但是“自己人”效應場之所以難建,在於代溝的存在,如何消除代溝成了工作重點。筆者認為,教育工作者應該主動去了解自己的教育物件,分析瞭解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並抓住學生共性的文化特徵是完成這項工作的不二法門。
現在,學生的許多想法與認識來自於網際網路。特別是90後的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網際網路上度過的,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對網際網路生活形態有一定的瞭解。瞭解越多,在進行學生工作時越容易瞭解學生的真實想法。經常回復學生的微博,瞭解最新的資訊對工作大有裨益。
2.3 個性對待
青少年亞文化有各種獨特的社交形式,他們的文化***下轉第233頁******上接第220頁***角色不是單一的,而是具有異質性、多方位滲透性、可變性和短暫性等特點。90後的學生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與個人個性,因此對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從個體分析,抓住該生的特點進行工作,而非鬍子眉毛一把抓的大統一工作方式。
3 結語
面對90後高職大學生的亞文化特點,班主任需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對於工作中出現的一些意想不到的特殊情況,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研究問題原因,針對性地實施新舉措,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 青少年亞文化視野下的高職班主任工作策略探討論文
- 極其冷的腦筋急轉彎
- 部隊個人述職報告最新範文
- 畫家為何輕視批評家的閱讀答案
- 中學生卡通人物畫
- 病毒性肝炎的護理論文參考範文
- 怎樣快速去除眼袋
- 分手後表達心疼的短句子
- 摩托車撞死人怎麼處理
- 睡前經絡伸展瑜伽有什麼減肥方法
- 導致口臭的原因有什麼
- 吊蘭盆栽怎麼養吊蘭盆栽的習性
- 關於母親的短文章感人
- 女士如何防止脫髮掉髮
- 團拜會主持人主持詞精選***2***
- 中學班主任工作總結範文精選
- 嚴重失眠怎麼治療
- 小兒感冒造成什麼危害和如何治療
- 關於研究生面試的自我介紹模板
- 低血壓老人吃什麼好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