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音樂教育論文
幼兒園音樂教育是孩子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它不僅符合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而且有利於幼兒大膽自主表現、抒發自身快樂情感活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走出幼兒園音樂教育的誤區》
摘要:幼兒園音樂教育是孩子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它不僅符合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而且有利於幼兒大膽自主表現、抒發自身快樂情感活動。結合綱要中藝術領域的目標、內容要求和指導要點,通過多種途徑,為孩子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和條件,在音樂活動中促進孩子主動發展。
關鍵詞:音樂教育 音樂素質 音樂活動 幼兒
隨著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幼兒音樂教育以其符合幼兒好動等特點的活動性和豐富多彩的內容吸引著孩子們的熱情參與,而幼兒教師在此方面的不斷實踐與總結,使得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多年來已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一些與幼兒音樂教育有關的思想、教育方式也在老師的頭腦中形成了定式。隨著教改的深入發展,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迫使我們重新認識幼兒,重新審視我們的音樂教育。
隨著音樂教育的功利化和世俗化,單純的音樂教育很難讓孩子享受到它的快樂,何談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因此如何改革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幼兒園幼兒音樂素養,達到較好的音樂教學效果,是幼兒園音樂教育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之一。
一、音樂教育活動存在的誤區
1.重結果輕過程,忽視對教材的分析和幼兒音樂技巧的關注。音樂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對幼兒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我們借音樂能動情的特點對幼兒進行教育,幼兒喜聞且樂於接受。只是隨著教學的開展,我們對幼兒音樂教育達標與否的評價標準是看結果,每評價一個活動就看是否達到了制定的目標,而對於孩子在活動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置之不理。如幼兒對音樂作品情感的領會,往往是停留在歌詞表面的瞭解;在發音咬字上,很多孩子是扯著嗓子在吼歌,不會正確的發聲歌唱;在音樂欣賞中不能真正地去體會那種意境等,違背了新綱要的基本理念——重過程輕結果,忽視了在音樂活動中的音樂享受、審美感受和表現力。
2.活動結構模式單一,環節連線不緊密。我們所調查的音樂活動中,絕大多數教師採用的是傳統三段式,開頭有時複習上一節的內容,有時隨便做一個律動或唱歌;中間教孩子新的內容;結尾回顧與複習或講一講下次活動的內容。很多教師匯入部分甚至是和活動的主要內容是不相關的,結尾也沒有評價,所以整個活動看起來較分散,重點不突出。音樂活動的知識線索和人文線索沒有連續,教師的隨機性很強,活動環節只停留在感知體驗上,沒有進一步深入到創造環節和評價與反思環節。
3.幼兒的學習主體性不突出。音樂教育活動應該偏重於直覺、想象、靈感頓悟等感性思維的激發,讓幼兒有機會感受、表現、創造,教師只是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指導。但是,我們所瞭解的現狀是高標準化的模仿和高控制化的指導。如一個小班的音樂活動,在幼兒初步熟悉歌曲後,教師並沒有給孩子消化與磨合的時間,而是要求幼兒馬上再現歌曲,而且在音高上要準確、強弱等表情要做到、甚至動作也要到位。其實是要求幼兒完全地模仿教師。當幼兒做不到時,教師就立即手把手地指導。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與孩子成了訓練者與被訓練者的關係;教師往往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強加到幼兒身上,“看哪個小朋友唱得最準確”成了評價標準。
對於表現音樂“準確”的追求,教師在指導幼兒時往往忽略幼兒的年齡特點與能力,同時還不得不採取高控制化的方法。教師的這種高控制化的指導與幼兒的主體性發展之間形成了反比關係:教師干預得越多,控制程度越高,幼兒越被動,幼兒主體性發展就越受到抑制。教師為了追求高質量的效果去訓練幼兒,也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緊張。我們瞭解到,教師讓孩子表現音樂時,孩子的狀態是緊張的,表情是嚴肅的,生怕出錯誤,一旦出了錯誤,教師就馬上來糾正。這樣,注意力全在具體的音準節奏上,而忽略了孩子對音樂的整體把握,忽略了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從而使幼兒對音樂的創造也受到限制。
4.歌舞表演活動成為音樂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內容包括以下5個相對獨立又相聯絡的領域:歌唱、韻律活動、音樂遊戲、打擊樂器演奏和音樂欣賞。而調查中我們發現,歌舞表演活動成為音樂教育活動的主要內容。在角區的音樂活動通常是孩子隨音樂表演舞蹈、唱歌;教師組織的音樂活動也都是以教一首歌、一個舞蹈或律動為主,至於打擊樂活動、音樂遊戲與音樂欣賞活動卻很少見。只有兩位老師分別組織了打擊樂活動和音樂欣賞活動,而效果也不盡如人意。音樂欣賞用在音樂活動的開頭和結尾,其實只是起到輔助歌舞活動的作用,而並不是真正意義的欣賞。
一些教師反應,歌舞表演活動好組織,又容易出成果,資料又多,所以歌舞活動多一些,而其他活動難易程度不好把握,組織起來較難,孩子容易興奮而收不回來,資料又少,教師們都儘量不組織。幼兒園領導也有同感。目前並沒有對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做內容上的具體指導與規定,教師們可以自行安排,必然會出現教師擅長什麼就上什麼,怎樣省力又有效就怎樣做的現象。
新頒佈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沒有具體規定,什麼內容佔多大比重,但是明確指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這裡強調的是多種的藝術形式,這裡強調的是幼兒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那麼音樂活動就不應該只是按部就班的歌舞表演,而是應該採用多種不同形式的音樂活動,提供給幼兒更多自由表現的機會。
二、讓孩子享受快樂的音樂
走出誤區是為了更好地改革我們現階段的幼兒園音樂教育,更多、更好地培養具有良好音樂素養的人才。因此作為學前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加強對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科研工作。作為幼兒園音樂活動的施教者,老師們要根據一定的教育目標,在一定的學前音樂教育理論和教育原則的指導下,積極構建適合音樂教學活動設計要求的教學結構,將其與相關的教學策略等因素進行優化組合,從而形成相對穩定而又概括的幼兒園音樂教學課程模式。
作為上級主管部門,要積極參加進去,對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改革和探索進行大力的支援、鼓勵和調研,並展開相關音樂教學活動的評選活動,包括徵集音樂教學活動改革的論文和教學案例等。從整體上形成重視幼兒園音樂教育科學探索的良好氛圍,促進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課程模式的不斷改進,引導幼兒園音樂教育科學探索向更先進的方向發展。
2.注重教師音樂素養、理論知識的不斷更新。可以說教師對音樂的態度決定著幼兒音樂素養和能力的發展。因此,積極提高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和音樂理論知識,對於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為幼兒園,要積極鼓勵教師走出去進行深層次的進修和學習,多向幼兒音樂教育專家、幼兒園音樂名師學習,提高幼兒園教師整體的音樂素養。同時要組織教師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培訓和音樂教學觀摩,從理論上接受了先進的幼兒園音樂教育,有的放矢地進行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指導和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幼兒園可以通過定期組織全園音樂教育觀摩活動、評選優秀教師等方式,檢驗音樂教學活動的發展和改革成效。
3.掌握靈活新穎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應該是教師們創造性的勞動,對於教學方法的採用,不應該使其變成僵硬的教條。教學指導中的過於具體的指示、規定只會妨礙、限制教師們表現他們自己的才能,夾住了他們發揮創造力的翅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關於藝術教育的解釋也是給教師留有很大空間的。但基本原則應該要有,如教學中教師和兒童是“互動”、互相促進的關係;音樂活動應該有藝術氣氛,有遊戲性。6歲以前的幼兒意志薄弱,他們既不能清晰地意識到自己行動的目的和意義,也不能很好地主動設計、支配和調整自己的行動。如果活動不能激起他們的興趣並使他們產生積極的體驗,是很難說服和強制他們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的。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在實際教學中能夠機智靈活地處理各種變化。教學的領導者不必強調教學採用什麼固定的程式。教師可以在他們的知識範圍、所瞭解的教學方法中選擇要使用的方法,並且考慮適合於他們自己的愛好和所接受過的音樂訓練。“教師要了解教育的本質,這是最重要的。同樣還要了解所選擇方法的每個步驟和目的。這樣教師才能依據他們自己和幼兒的特點、所使用的教學材料的特點,實施他的教學方法。”
4.給幼兒創造的空間。兒童的主體性發展和創造力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幼兒園音樂教育要達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不能過分干涉,應該允許兒童自由表達,敢於創造;通過教師與兒童之間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建立,保證兒童在溫暖親切、輕鬆愉快的藝術氣氛中學習和創造。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教師應該富有創造性,懂得使用創造性的理論和方法,引導兒童進行創造性的藝術活動;要重視藝術活動的過程必須符合兒童的發展規律,強調學習過程和培養的能力,而不注重兒童最終學到了什麼;應講究教學方法,如情感渲染、多渠道感受理解、多形式嘗試表現,環境薰陶等等。這些方法不能孤立地使用,而應相互滲透、相互交融,讓幼兒在適度愉快、主動學習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5.積極進行教學反思,提高教學水平。反思性教學以及如何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是近年來教師培養和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中經常被專家和園長們提到的問題。教師在學習了先進的音樂教育理念之後,要會“揚棄”,要會進行積極的教學反思。反思,是讓幼兒教師提高自己專業素養、改進教育實踐的必經之路。因此教師要學會在幼兒園先進音樂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積極藉助於行動研究,不斷對自己的音樂教育實踐進行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提升幼兒園音樂教育實踐的合理性,並使自己逐漸成長為專家型教師。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反思,你就會發現:原來枯燥無味的節奏練習可以通過拍屁股、摸鼻子就能學會;整堂音樂教育活動中的音樂原來也可以用嘴唱出來,而不只是磁帶、光碟等現成的音樂;以前老師在音樂活動中說得太多等等……經過教學反思能提高自己的音樂教學水平。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要培養幼兒表達心靈和心理感受的語言。對幼兒來說,音樂能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能提高對情感的感受和體驗能力,陶冶幼兒的情操,提高幼兒的文化和音樂修養等。作為幼兒園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課程模式,併發掘一切有利於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種種因素,使孩子成長為具有良好音樂素養、適合未來社會需要的人。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