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廣西低碳經濟發展的綠色財稅政策研究論文

  低碳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新潮流,是以低能耗、低汙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能源消費方式乃至人類生活方式的一次新變革。低碳經濟以能源技術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唸的轉變為核心,圍繞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等問題,通過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全方位改造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現代工業文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促進廣西低碳經濟發展的綠色財稅政策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促進廣西低碳經濟發展的綠色財稅政策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 隨著工業化的加速,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各國、各地區未來經濟的主要發展方向,而財政支援在低碳經濟發展中起著關鍵的作用。由於存在市場壟斷、外部性、資訊不健全等問題,公共物品的生產難以依靠價格機制實現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最優。本文對廣西發展低碳經濟問題進行分析,結合廣西實際情況提出了通過政府管制與財稅政策等一系列針對市場失靈的改進建議。

  一、研究目的及意義

  ***一***研究目的

  基於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巨大的威脅和挑戰,低碳經濟逐漸被各國關注,成為國際間相互合作的重要課題。歐盟委員會於2009年4月制定了《歐盟新能源方針》,給各成員國確定了具有約束力的具體減排計劃與目標,以確保在2020年新能源在總能源消耗中的比例達到20%。2010年,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減少了20%,而至2050年要減少60%。根據國外發展經驗來看,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發展低碳經濟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2009年8月,“全國人大會《關於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寫入了‘要立足國情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將綠色經濟納入立法檔案中。” 2010年,兩會期間, “關於推動我國積碳經濟發展的提案”被作為政協一號提案提出。低碳經濟可以說是一次全面系統的變革,如何充分利用和藉助這次變革提供的機遇,加快實現廣西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經濟發展,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從工業型社會向低碳型社會轉型,是當前廣西各級政府亟需解決的重大課題。

  ***二***低碳經濟對促進廣西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

  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儘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廣西位於華南經濟帶,經濟發展較落後,與其他省份相比,無論是在第一產業還是第二產業方面的發展競爭中都處於薄弱環節,而低碳經濟的興起可以為實現綠色節能發展、工業化升級提供有利保障。一方面,發展低碳經濟可以推動廣西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增強企業競爭力,促生新興產業,使能源使用趨於合理化、多樣化發展,帶動廣西的就業和消費從而拉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低碳經濟所帶來的低碳技術產業革命將給廣西帶來無限的契機。例如,低碳經濟的發展對柳州市開發新能源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為高科技企業的創新提供有力機會。

  二、廣西低碳經濟發展現狀概述

  ***一***城鄉一體化程序的加速,能源消費迅速增長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中國大陸的城鎮化率2012年為52.57%,2013年為53.7%,而廣西的城鎮化率2012年為43.6%,2013年為44.8%。因此廣西與全國的城鎮化率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在未來幾年裡廣西城鎮化程序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而,隨著城鎮化程序的加快,將不可避免會引致城市住房緊張,出現城市擁堵和交通不便等現象,同時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量也會隨之增多。從工業化角度來看,我國的工業化程序仍處於中期階段,而廣西工業化程序還處於初期。廣西工業化的發展會持續到2020年以後,由於廣西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還處於粗放型階段,因此,在此過程中對物質材料和能源等方面的消耗將是巨大的。長期的。

  ***二***能源稀缺

  廣西除水電資源較為豐富外,煤、氣、油類的能源都極為缺乏。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原來較為豐富的水電資源也越來越難以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因此,在能源使用方面,還在繼續採用以煤為主要能源消費結構的落後方式。為解決能源短缺問題,廣西主要從外省或向相鄰國家購買大量的煤炭、石油等資源,而且從世界範圍來看,煤炭與石油的年消耗量巨大,使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價格逐年攀升且居高不下。這些因素對廣西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能源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因此開發新能源,使資源消耗向集約型方式轉變是亟需解決的難題。

  ***三***低碳環保技術匱乏

  我國在低碳經濟發展方面尚處於初始階段,在低碳技術研發方面投入的資金較少,且突破性不大,技術水平不高。《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雖然都要求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低碳環保技術,但在實際中的執行情況並不樂觀。目前,我國低碳技術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而受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處於我國次發達地區的廣西在高效節能等技術方面更是匱乏。

  三、當前廣西實施綠色財稅政策存在的問題與誤區

  綠色財稅政策指通過財政和稅收兩種政策相結合,實行無汙染、可持續、有後勁的財稅政策。它是一種即注重經濟效益又兼顧公平的環境經濟政策手段。20世紀80年代以後,綠色財稅政策概念被廣泛應用。目前,廣西實施綠色財稅政策主要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政策覆蓋面不廣且系統性欠缺

  我國“十一五”規劃剛要提出倡導“節能減排”,但隨後並沒有出臺專門的、系統的、具體的低碳經濟政策。雖然有部分學者對運用綠色財稅政策來支援低碳經濟發展做出研究,但由於國內經驗不足,沒有能夠形成全面系統的綠色財稅政策體系。廣西雖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在新能源發展和節能減排方面做出一定的貢獻,但成效不大。我區地方財稅政策覆蓋面不廣,政策內容不夠完善,主要涉及工業方面的技改節能、建築節能,以及工業汙染物的排放,如二氧化硫減排、化學需氧量減排等,而對於居民低碳消費限制和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沒有做出明確的財稅政策規定。

  ***二***執行手段單一,政策缺乏創新性

  我國現行的政策工具比較單一,以行政強制手段為主,在節能減排方面主要採取的方式有:一是制定節能降耗具體目標,逐級分解執行;二是強制淘汰高耗能企業。然而,過多行使行政強制手段,不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也不利於社會資源的合理配備。目前,我國正借鑑發達國家的政策工具,在發展低碳經濟時逐步以市場為主,減少政府幹預,以增強企業的自主性,但是在對以市場為導向的財稅政策執行中,仍然存在過於單一的缺陷。從廣西政策執行情況來看,也存在政策措施單一的問題。例如,如新能源的稅收優惠政策單一且籠統,主要以減免稅收為主,沒有進行細化規定,加速折舊、稅收抵免、再投資退稅、盈虧相抵等方式沒有得到合理的應用。

  ***三***現存採購政策執行不夠規範

  近年來,廣西雖然相繼制定且出臺了較多的政府綠色採購政策,並且在節能環保產品方面的採購也有所增加。但由於綠色產品成本高、採購人員自身環保意識缺乏,物品資訊獲取不全等因素,使綠色採購效率明顯降低。在編制採購預算、制定採購政策、與相關部門進行採購協商以及管理預算採購統計和評估等方面都沒有能切實的按照綠色採購政策來執行。

  四、國外實施綠色財稅政策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經驗

  參考近年來西方發達國家在運用綠色財稅政策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實踐中,其經驗和做法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鑑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具有穩定的財政預算撥款

  長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對於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多采取預算撥款、財政補貼、設立專項資金以及設立環境基金等方式,最主要是針對環境技術開發專案、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專案、廢棄物迴圈利用專案、環保設施的興建專案。政府預算已經成為提供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資金的重要渠道。隨著公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各國也越來越重視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財政投入力度呈增長的趨勢,目前各國形成了以財政撥款為主的,穩定的“綠色”財政投入機制。據相關資料統計,發達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對環境保護的投資已佔到GDP的1%~2%,其中德國佔2.1%,美國佔2%,日本佔2%~3%。尤其是美國更是將環境保護放在首位,在2000年美國聯邦政府將78億美元撥給芝加哥市用於環境保護支出。

  ***二***採取靈活又具有針對性的綠色稅收優惠政策

  環境的保護僅僅依靠政府來制定和執行環境保護政策是不夠的,因此,西方發達國家採用了稅收優惠政策,來鼓勵個人和企業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各國常採取稅收刺激作為主要的綠色財稅優惠政策。如,美國於1991年起,23個州對購買相關的迴圈利用裝置都免徵銷售稅,2004年又出臺稅收減免政策,規定通過風能發電的電力在第一個十年裡可享受每千瓦時抵免2.2美分的所得稅;日本對控制水、空氣、噪音汙染的設施減徵所得稅、公司稅、固定資產稅等。法國能源部公佈的資料顯示,2008年法國政府在生物燃料方面所減免的稅款達到7.2億歐元。芬蘭、英國對低尾氣排放車輛均減免年機動車稅。

  ***三***政府“綠色”採購制度倍受重視

  政府“綠色”採購是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以及事業單位等利用國家財政資金對符合節能環保標準的產品予以優先購買。政府“綠色”採購具有規模大、消費集中等優點,能夠更好的促進整個社會綠色消費模式的形成,促進環保節能產品的生產和銷售。20世紀90年初期,西方各國開始實施政府“綠色”採購。在執行過程中,各國政府越來越認識到“綠色”採購是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一個非常高效的方法,因此。這種採購政策在世界範圍內發展迅速,逐漸成為世界各國政府採購的主流。如歐盟委員會於2004年8月釋出了《政府綠色採購手冊》,該手冊主要用於指導各成員國在採購決策過程中如何考慮環境問題,還專門建立了採購資訊資料庫包括生態標籤資訊和產品說明書等。我國《政府採購法》第9條明也確規定了政府採購的保護環境目標,“政府採購應當優先採購高科技和環境保護產品,促進環保企業的發展,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五、廣西實施綠色財稅政策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項研究認為,中國的低碳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能源生產和消費,要求國家的能源戰略作出相應的調整。因此,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調節能源使用結構是我國低碳經濟的主要實現方式。結合廣西現有的產業狀況和資源優勢分析,廣西應建立完善的綠色財稅政策,綜合稅收、財政支出等手段,將重點放在研究和發展新能源、節能減排技術以及電動車產業上,才能更好的實現廣西低碳經濟良好、持續的發展。

  ***一***提高低碳節能財政資金的投入

  廣西應設立低碳經濟專項財政投入資金和穩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大力支援低碳技術的研究和發展,對於低碳產業的發展做出相應的支出預算支援,以促進潮汐能、風能、生物能源等新能源技術和節能減排技術的開發。例如,廣西地處亞熱帶,生物資源富饒,發展生物質能源優勢得天獨厚。因此在新能源的發展上應優先發展生物能源,如燃料乙醇。再如,廣西有較長的海岸線,在北海、欽州、防城港等市可加大財政的投入積極發展潮汐能發電。此外,對於電動汽車的可發與應用、企業節能減排環保產品的使用,也應加大財政的投入支援。

  ***二***實施“綠化”稅制

  綠化稅制,是隨著環保稅收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而日益流行的新概念,其基本內涵是使稅制整體上利於經濟發展的同時符合環保要求,通過對傳統稅制進行全面系統的“綠化”調整,來體現稅收的環保功能。借鑑各國的經驗來看,“綠化”稅收可開徵多種環保稅;對原有稅制加以調整,採取新的有利於環保的稅收措施。廣西雖然已經在環保方面開徵了資源稅、汙染稅、生態稅,但稅制政策不規範,存在較大的改進空間。例如,廣西可以對汙染稅加以改革,變單因子收費為多因子收費,即嚴格的按各自的排汙成份和排汙量來收費,從而有效的遏制企業的汙染行為。除此之外,廣西還可以借鑑國外稅制經驗開徵能源消費稅、機動車稅,使稅率設計與汙染程度掛鉤,對高汙染能源徵高稅,才能更好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增強企業和公民的環保意識。

  ***三***對居民低碳消費實施財政補貼

  為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2012年5月,英國政府出臺1000萬英鎊的計劃以推動家庭對低碳供暖裝置的採購,包括生物質鍋爐、太陽能熱水平板和熱泵等產品;2013年5月,德國正式啟動對太陽能電池系統儲存的補貼政策。該政策規定,如果個人為太陽能裝置購買新的儲存電池,將從政府得到最多達660歐元/千瓦的補貼。這些做法都是非常值得廣西借鑑,一方面不僅鼓勵消費者自願購買環保產品,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環保產品的使用率。同時,廣西應該繼續大力推行我國政府為刺激內需鼓勵消費出臺的“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空調節能補貼”三項加點扶持政策,這讓廣大消費者感到實惠的同時,也促進了居民購買節能型家電,對倡導節能、綠色、低碳消費意識具有積極作用。最後,廣西農業人口眾多,可以對使用沼氣代替天然氣的農村居民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鼓勵居民節約能源,將廢棄物用到實處,為新農村的建設做貢獻。

  ***四***對企業開徵排碳費

  瑞士是最先徵收碳稅的國家,取得很好的成效,相繼英國政府也開徵了為期二十五年的氣候變化稅,且逐年提高稅率,從而促使這些企業轉向相對低碳的生產方式。雖然我國目前沒有開徵碳稅,但是廣西可以在徵收排碳費上進行嘗試。廣西高耗能產業居多,可以對高耗能企業如鋁冶煉、製糖、鐵合金冶煉等開徵排碳費。同時對積極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的高耗能企業除免徵排碳費外,再予其一定的物質獎勵,使這些企業繼續保持低碳環保生產,同時也吸引更多不同的產業加入節能減排建設的隊伍中。

  ***五***進一步加強政府綠色採購政策的執行

  為更好的促進廣西整個社會綠色消費模式的形成,廣西在政府採購中應嚴格執行《政府採購法》、《節能產品政府採購實施意見》、《民用建築節能條例》、《公共機構節能條例》等綠色採購相關條例,不斷提高政府部門採購人員的環保意識,落實好各採購環節,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政府綠色採購。首先,對節能環保型的日常辦公裝置、辦公用品、交通工具***以電動汽車為主***優先列入政府採購目錄,以體現政府以身作則,貫徹落實綠色採購政策,並安排適當的採購預算進行合理採購。其次,建立綠色採購標準,公開政府採購資訊,公佈綠色採購清單等,優先購買高科技和低碳環保產品。再次,不得采購高排放、高能耗的產品,優先安排購買綠色低碳產品的採購預算。最後,由於建築耗能佔全社會的能耗比重達30%,因此廣西應以建築節能為重點,將建築節能與交通節能、工業節能、公共機構節能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政府可通過減免稅收的方法來降低綠色建築產品的採購成本,來鼓勵公民到綠色建築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