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導論論文參考

  計算機導論是關於整個計算機學科綜述性導引課程,是計算機專業學生的一門先導基礎課程,它主要講述電腦科學的特點、歷史淵源、發展變化、知識組織結構和分類體系。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高職高專計算機導論課程內容及體系結構改革研究》

  【摘 要】本文通過對現有高職高專計算機導論課程內容進行分析,結合上海地區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指出目前課程內容存在的問題。通過對上海地區該課程的地位和作用進行重新定位,以學習性工作任務為載體,按學習專案的教學順序組織教學內容,重新確定了計算機導論的課程內容和體系結構。

  【關鍵詞】高職高專 計算機導論課 改革

  計算機導論是關於整個計算機學科綜述性導引課程,是計算機專業學生的一門先導基礎課程,它主要講述電腦科學的特點、歷史淵源、發展變化、知識組織結構和分類體系。安排在大學一年級的第一學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既要使學生全面瞭解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概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建立起學好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從總體上把握各門專業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的關係,有助於學生明確進一步學習的目標,為以後的專業學習建立學科框架基礎。

  一 高職高專計算機導論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本課程內容包括概述、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系統結構、作業系統、網路技術、程式設計與演算法分析、資訊系統、軟體工程等,具有內容多、涉及的知識面廣、概念集中的特點。而對於高職高專類學院的計算機專業教學,由於學制短***通常是2~3年***、學時有限,很難把握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導論課程的作用認識不夠,有的是學過就忘,認為本課程對後續課程的幫助不大;另外,有的學生覺得內容太多理論性又太強,學習起來沒有興趣;還有的認為難度太大,學不懂。這樣,必然導致學生在以後的專業學習和自我學習能力培養方面出現很大的障礙。

  二 分析問題的原因及改革建議

  1.教學定位不準確導致教學內容不適宜

  目前在教學中對計算機導論的定位概括起來有兩種。一種是將導論的學習等同於計算機文化基礎***或計算機操作初步***,認為只要教會學生日常的Windows操作、打字及Office辦公軟體就夠了,而對於計算機理論的學習因為涉及的知識面廣、內容較多、學生缺乏興趣就講得很少甚至不講。顯然,這種定位降低了教學要求,與計算機導論課程的主旨相去甚遠,當然也就完不成導論課的重要任務。另一種是將導論課設計成一門純理論課,理論教學過於複雜,使剛入學的大學生一時難以接受教師所講的眾多計算機理論內容。這種情況下,儘管老師在課堂上花很大的力氣對一些抽象的理論內容做詳細的講解,但由於面對的是大學新生,這種教學效果往往不好。由於課時的限制,每堂課都組織得非常緊張,新的名詞、概念、理論過多,嚴重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打擊了學生日後學習的信心,產生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2.學生基礎存在差異導致教學內容難把握

  由於現在的院校基本都是面向全國招生的,這就導致入學的新生來自全國各地,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其一,在入校前,存在家庭經濟條件、對電腦接觸時間長短等差異。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學生對電腦的興趣有很大的差異,有的學生本身就很喜歡電腦,從而選擇了該專業,因此這部分學生對電腦的興趣很高;有部分學生對電腦沒有多大瞭解也不是很感興趣,只是由於家長的決定才被迫選擇了該專業;有部分學生對電腦毫無興趣,甚至討厭電腦;還有部分學生是由其他專業調劑過來的,沒有自己的想法,更無所謂興趣。其二,由於地域城鄉教學水平的差異,很多地區的高中甚至初中和小學就開設了資訊科技課程,有的甚至還學習了一些軟體程式設計的知識***C語言程式設計***,而一些農村來的學生,基本上沒碰過電腦,這給計算機導論課程的任課教師在教學內容安排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3.計算機導論課程內容及體系結構改革依據

  上海市每年都組織高等學校計算機等級考試***簡稱計算機一級***,旨在檢測和評估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考試時間一般固定在11月份,學生處於大二第一學期前半學期。考試內容涵蓋了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作業系統和辦公軟體使用、多媒體技術基礎和計算機網路基礎。而高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安排很難覆蓋到考試要求的所有內容,這就造成計算機專業學生一級考試的通過率還不如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而計算機導論課內容恰好能涵蓋計算機一級考試內容,時間上剛好在計算機一級考試之前。筆者就組織了課題組老師進行多次討論,看能不能將計算機一級考試的內容完全融合到計算機導論課中。這樣既可以通過計算機一級考試的通過率來考核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同樣學生也可以通過是否拿到計算機一級證書作為檢驗該課程的學習成果。

  計算機導論課應該能夠使學生學到相應的一些實用技術而不完全是枯燥的概念介紹。實用技能的學習是最受學生歡迎的,也是其最感興趣的。但在內容選擇上,應該是最基本的,在學習、生活中又是最需要的,使其能夠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為學習、工作帶來方便。因此,本課程總體以“基於工作過程”為指導,將知識點的介紹融入具體的實際應用中,並結合上海市一級考試的考點要求,以此為依據確定本課程的課程內容。

  4.計算機導論課程內容及體系結構改革方案

  計算機導論課程內容及體系結構的設計充分注重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要求,將實踐教學明確放在重要的位置,更好地體現學科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特徵。通過拓寬知識面和強化理論性教育來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體設計以學習性工作任務為載體,按學習情景***學習專案***的教學順序描述教學內容,按學生應獲得的知識、能力與素質說明學習目的和要求,特別要突出能力要求。具體方案如上表所示。

  三 結束語

  計算機導論課程的教學難點在於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不好把握,本文結合該課程的特點和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及計算機專業學生計算機一級考試通過率不高的現象,主要討論了上海地區高職高專院校在計算機導論課程內容和體系設計上的改革方案。整個教學過程以“工作任務”為導向,將具體的知識點融合到具體的實際應用中,同時將計算機一級考試的通過率也納入到計算機導論的課程考核中來,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玉龍.計算機導論[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7

  [2]李志蜀主編.計算機文化導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3]李明東主編.計算機導論[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