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可持續發展的毛概論文
國內一些學者則認為:可持續發展包括環境、經濟、社會、體制四個方面,也可稱為“生態、生活、生產、體制”的“三生一體”的正規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道路交通工程與可持續發展》
摘要:我國的城市交通規劃多年來一直強調公共交通優先,但真正實施到位情況的不容樂觀,如何以有力的分析論證說服政府及公眾,在城市的空間資源利用、政府財政預算、技術進步支援等方面確實實施公共交通優先戰略,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技術進步;道路交通
可持續發展是當今使用頻率相當高的一個詞彙,其基本定義可以表述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思想,意味著觀念的轉變;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方向,意味著規劃和目標的修正;可持續發展是一種宣言,意味著具體行動中的計劃和貫徹。在可持續發展思想指導下,道路交通現代化建設需要進行觀念的調整、目標的調整,以及系統結構的調整。
一、觀念的調整
早期在有限的建設能力和資金能力基礎上,其構成只包含了最基本的部分―道路、鐵道的本體;當交通安全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之上以後,交通標誌和標記、交通監控系統等成為交通設施體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當交通環境問題提上議事日程,隔音牆、交通環境監控裝置等成為交通設施體系中的新成員;與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相適應,支援與土地利用規劃相結合的交通規劃決策支援系統和資訊採集管理系統、更加充分發揮交通設施能力的交通誘導系統等成為交通設施體系中的重要成員。在這種硬體設施構成內容變化的背後,設計觀念的更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目標的變化等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基礎設施建設與可持續發展
與基礎設施建設緊密關聯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是:改善人類居住區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改善居民的居住工作環境和生活質量。這一目標需要通過多種途徑的努力才能有效地實現,作為基礎設施重要組成部分的交通建設對這一目標產生多方面的作用:引導作用,對區域社會經濟空間形態發展的引導;支援作用,提供區域空間的基本支撐框架;保障作用,對於地震等災害的救援來說,交通網路是最基本的生命線。
三、道路交通綜合系統的構成
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導下建立道路交通綜合系統是一個包括“政府調控行為、科學技術能力建設和社會公眾參與”的複雜系統工程,採用巨集工程的觀點看待這一問題,需要分析系統外部環境對道路交通系統所提出的功能要求,根據這種功能要求確定系統的結構,支撐這一結構的科學技術體系。
根據執行可持續戰略的要求,道路交通系統將與其它系統之間形成如下介面關係:與自然系統的直接介面,包括從自然界的索取、向自然界的排放、對自然界的干預等。與社會系統的介面,與城市化程序的協調,對國土發展均衡程度的調節,對消費模式的影響等。與經濟系統的介面,包括與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協調,與能源利用政策的協調,對產業結構與佈局的影響等。
這種介面關係要求道路交通系統滿足如下功能:基本交通功能,保證交通運輸通暢、安全、快速、舒適、便捷;環境保護功能,提高單位土地的利用效率,減少對自然界的索取和排放;促進社會進步功能,通過有效的規劃手段促進城市體系、區域佈局的健康發展,正確引導社會消費方式,促使社群健康發展;支援經濟發展的功能,保障經濟發展戰略的實現,促進經濟結構和經濟佈局的調整。
四、需要關注的研究領域
具有遠見的規劃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因而交通規劃研究領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交通規劃從以基本依靠經驗的定性分析為主階段,到調查研究基礎上的定量分析為主階段,在向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新階段,呈現了一種螺旋式上升發展的過程。這首先是由於對於交通系統的要求變化,不僅需要滿足交通需求,而且需要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支撐條件。要求的變化造成研究範圍的擴大變化,使得我們更加難以對研究物件的長期發展作出準確的預測。因此,交通規劃的研究範圍進一步擴大,更加註重與社會經濟系統之間的協調配合,更加註重解決戰略規劃層面的問題,同時更加註意在長期交通需求預測不可能準確的前提下交通規劃方法的研究。作為理論基礎,巨集工程理論和從定性到定量綜合整合技術正在引起研究者的關注。
從規劃研究內容來看,發展城市公共交通,促進合理交通模式的建立,正在引起人們的重視。有限的自然資源不可能承擔迅速發展的私人交通,必須採用政策、稅收、建設、管理等多方面手段促使大量的人員利用公共交通系統。我國的城市交通規劃多年來一直強調公共交通優先,但真正落實下來的情況並不好,如何以有力的分析論證說服政府及公眾,在城市的空間資源利用、政府財政預算、技術進步支援等方面確實實施公共交通優先戰略,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交通需求管理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需要給予關注的問題,人類應該較為自覺地調整自己的消費觀念,其中交通消費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交通需求管理通過停車管理、稅收管理等多種手段實現對交通方式的調節,鼓勵減少交通出行的模式及較少資源消耗的模式。
作為資訊科技實現載體,交通誘導系統、交通資訊系統、交通控制系統在現代道路交通體系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將交通主體―人或物、交通工具、交通基礎設施、交通管理部門聯絡為有機的整體,減少了由於系統內部不相協調造成的效率下降。
五、災害情況下保障道路交通的措施
在災害情況下,特別是在救援工作初期,人們往往失去有效的組織性,這種分散無組織的行動有可能造成交通網路總體機能的喪失,因而對於城市救災保障交通系統設計中需要考慮這種特殊情況下的供需關係,以及對應的交通保障方法。類似的研究需求在抵禦火災、水災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義。
六、對策與手段
道路交通的環境汙染主要分為交通噪聲、大氣汙染、交通振動三個主要方面。道路交通噪聲是由通過道路的汽車群發生、並傳播到道路沿線的隨機噪聲,其特點是大小不規則,且變動幅度大。降低道路交通噪聲的主要措施有改善車輛結構、改善行駛狀態、控制交通量等。
汽車是大氣汙染的移動發生源,由汽車排放的汙染物質有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氫化合物、鉛化物、顆粒物質等。為減少汽車的排放汙染,最重要的控制發生源,首先可以採取較少汽車排出的汙染物質數量***例如採用無鉛汽油***;第二,可以以強化排出氣體管理規章為中心,促進汽車結構的改善;第三,利用交通控制系統保持交通流的暢通,通過交通規則改善行駛狀態;第四,促使私人汽車交通轉向公共交通系統,以及促進貨運方式的合理化等交通總量控制手段;第五,改善道路結構,確保環境設施帶、綠化等緩衝區域等。
篇二
《論環境保護工程與可持續發展》
摘要: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在大力發展科技的同時積極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對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和使用。現階段我國仍然以重工業為主,環境汙染問題嚴重,急需加強環境保護工程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基於此,本文圍繞我國環境發展實際情況,對環境保護工程與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資源
環境工程這一概念最早是在上世紀60年代被提出的,當時工業迅速崛起,而工業迅速崛起的背後就是環境汙染問題,當時環境問題遠沒有現在嚴重。因此,當時環境保護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由於區域性汙染導致的環境問題。在保護環境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現如今,隨著世界範圍內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更多能源被開發和利用,導致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嚴重,並呈現出多樣化特點。人們逐漸意識到環境汙染對人類本身和自然環境造成的威脅和傷害,環保意識正在不斷增強,也意識到了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這一意識的產生和深化進而推動了環境保護工程的發展。上世紀末為了解決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環境保護工程也逐漸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伴隨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並進一步朝著生態化的方向發展。由此可見,對環境保護進行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環境可持續發展概述
可持續性發展這一理念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產物,這一思想在我國經歷了漫長時期,充分展現了人類與環境之間建立的發展關係。21世紀初為了解決更加多元化的環境汙染問題,我國以及大部分以重工業為主的發展中國家提出了與此相應綱領和基本議程。充分肯定了這一理念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21世紀對外國來說有著劃時代的意義,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國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國家為了應對環境問題所提出的可持續發展能理論深入人心,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認可,產生共識。在多年環境保護工作中,我國積極借鑑國際發展經驗,結合自身國情,投入到了可持續發展研究的工作中。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環境可持續發展這一新理念被提出,伴隨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這一理念很快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這也為我國順利開展環境保護工程建設奠定了良好的輿論基礎。
目前關於環境可持續發展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這主要是因為環境保護並不只是單方面的,包含的領域較多,比如建築、政治、科技等都可以作為環境保護內容。由於領域各不相同,因此對這一概念的理解也是千差萬別,所以關於定義自然也就有所出入,但毋庸置疑的是都離不開“可持續發展”。我國已經召開多次環境可持續發展相關會議,會議指出,這一理念既要使當代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又要為子孫後代謀福祉,避免由於人類能力的提升導致環境破壞問題越發嚴重。
二、影響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分析
1、人口因素
我國得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正因為如此,我國一直都是人口大國,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發展道路上的重要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我國社會發展。目前,我國人口數量已經超過14億,並且每年人口數量正在呈現緩慢增長的態勢。人口數量過於龐大直接導致我國環境發展緩慢,並且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環境的問題很難徹底解決。根據專家統計,到21世紀中葉,也就是2050年左右,我國人口將達到15億。而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帶來的直接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人均資源佔有量將減少約四分之一左右;其次,老齡化問題嚴重。老齡化問題一直是我國發展主要問題,人口老齡化一方面將增加子女贍養負擔,而另一方面也會給社會帶來嚴重影響,比如醫療等問題。據統計,2014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已經突破3億,這也意味著老人的贍養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難題。
2、投入與產出之間的矛盾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在環境建設的和保護方面取得了諸多成就,但是離實現可持續發展還存在著較大差距,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速度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致力於環境保護,但是企業隨意擴張等行為並沒有得到有效約束。第二,效益方面。我國環境發展已經取得了明顯提升,但是環境工程施工單位人才流失現象嚴重,難於管理,對我國環境工程建設發展極為不利。
3、環境和資源因素
社會環境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環境汙染的影響。以大氣汙染為例,對我國六百餘座城市開展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城市大氣達到國家一級標準,這主要是由於近年來我國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導致汽車數量猛增造成的。此外,水資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體現在我國內陸地區較多,淡水資源嚴重不足且空間分配極不均勻,北少南多。
三、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
我國環境的增長離不開勞動力、資源以及科技的重要作用。因此,應當逐漸提高這三個要素的比例,實現累積增長,使其成為推動我國環境發展的重要力量。勞動力在我國社會發展中有著不可估量的貢獻,勞動力問題也始終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我國是人口大國,在環境保護方面,雖然勞動力並沒有明顯的促進效果,但是卻為第一產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在上述三個要素中,要優先發展科技,只有科技得到發展,環境可持續發展這一戰略目標才能早日實現。
我國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裡,在環境保護方面實現了穩步提升,從整體上來說,與改革開放前相比,環境已經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在科技方面不但沒有取得進步,反而下降。科技創新率也在持續下降,這樣一來,環境和科技就出現了矛盾,科技創新速度已經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環境要求。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就是科技創新,從我國環境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相應體系也將逐漸完善。環境體制的轉型將會對科技創新產生刺激作用,進而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結語:
綜上所述,自從我國實施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以來,得到了廣大群眾的積極相應,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由於我國人口數量過於龐大,無論是在人均資源佔有率還是在人均資源利用率方面都要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我國正在進行工業轉型,轉型過程中必然需要對環境體系進行調整,而這一過程將會遇到重重阻礙。
參考文獻:
[1]丁奔.環境工程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探討[J].房地產導刊,2015***11***.
[2]田慧娟.馮啟言.王春豔.人類自我科學管理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J].環境保護科學,2013***2***.
- 論可持續發展的毛概論文
- 三星電腦老是藍屏該怎麼解決
- 小學生優秀英語作文
- 工程建設管理論文
- 愛情公寓陳美嘉的臺詞精選
- 彈簧草怎麼養彈簧草的生長習性
- 寫給高中同學的傷感贈別留言
- 現代家居軟裝飾設計簡單的效果圖
- 大雪時節吃什麼豆類食品
- 表達自己無能的說說_形容無能為力的句子
- 白癜的有效治療方法有哪些
- 九年級英語如何快速記憶語法
- 白羊座的女生是不是很花心
- 童帽編織方法圖解教程
- 野豬的養殖技術是什麼
- 大學同學溫馨的畢業留言板
- 生產主管簡歷的自我評價_生產主管的個人簡歷自我評價怎麼寫***2***
- 漢字的魅力手抄報圖片素材
- 女人腎虛吃什麼補才最有效
- 關於中學的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