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離鬆土打一成語

  足就是腳,我們每個人都有,,你們知道答案是什麼嗎?如果不知道,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腳踏實地

  腳踏實地的詞語解析

  [釋義] 腳踏在實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認真、踏實、不虛浮;一步一個腳印。

  [語出] 宋·邵雍《邵雍聞見前錄》:“君實***司馬光字***腳踏實地人也。”

  [正音] 踏;不能讀作“tā”。

  [近義] 足履實地

  [反義] 好高騖遠

  [用法] 含褒義。較多用在工作、治學上;也用於為人等。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和“兢兢業業”;都包含“做事很踏實”的意思。但~為“實事求是”;用於治學和做事方面;“兢兢業業”為“小心;謹慎”;僅用在做事上。

  [成語故事]

  司馬光,字君實,夏縣涑水鄉人,人稱涑水先生。他是宋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就是他主編的。這部鉅著在我國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司馬光青年時代就喜好研究歷史,讀過不少史書。宋英宗時,他受命主編《通鑑》,前後十九年中,無時無刻不在努力鑽研,專心寫作。他的工作態度十分嚴謹,對許多章節都做了反覆修改。全書編成時,共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錄三十卷,《考異》三十卷,包括上起戰國,下至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歷史。宋神宗將這部書定名為《資治通鑑》。宋神宗熙寧三年,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京師,住在洛陽獨樂園。這段時間裡,他常與邵雍一起聚談閒遊。有一次,司馬光問邵雍:“你看我這個人怎麼樣?”邵雍回答說:“君實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啊!”

  腳踏實地造句

  1. 作學問應該腳踏實地,最忌裝腔作勢,任意吹噓。

  2. 要想成功就得腳踏實地,兢兢業業,不要想一步登天。

  3. 做人應該腳踏實地,不應該好高騖遠。

  4. 我們張校長工作腳踏實地,任勞任怨,不務空名,受到師生好評。

  5. 經過次考試,我終於明白了考試要腳踏實地能臨時抱佛腳.

  6. 學習一定要腳踏實地,來不得半點虛假。

  7. 既然立下鴻鵠之志,就該腳踏實地,奮發努力,否則只是好高騖遠而已。

  8. 只有腳踏實地的作風,才能建立起堅壯的根基。

  9. 他就這樣腳踏實地,創立了他的超市王國。

  10. 小明做事總是腳踏實地,投機取巧的事他絕不肯做。

  11. 四個現代化需要的是真心實意、腳踏實地的實幹家。

  12. 做事必須腳踏實地,千萬不可耍小聰明偷工減料。

  13. 我們要腳踏實地地工作,不要老是異想天開。

  14. 我們張校長工作一向腳踏實地,任勞任怨,不務空名,受到師生好評。

  15. 這位新來者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地工作,謀取了好職位。

  16. 只有腳踏實地,刻苦鑽研,才能對本職工作勝任愉快。

  17. 我們既要有遠大的革命理想,又要有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

  18. 我們要腳踏實地幹工作,決不能心血來潮,蠻幹一陣子完事。

  19. 志在四方又不好高騖遠,腳踏實地而又挑戰極限。

  20. 他們漸漸丟了那空架子,腳踏實地向前走去。

  21. 我們從小就要養成腳踏實地,勤學苦幹的好作風。

  22. 學習上想取得進步,與其投機取巧,毋寧腳踏實地,勤學苦練,終能成正果。

  23. 做事應腳踏實地,好高鶩遠、不切實際,是會一事無成的。

  24. 做人要腳踏實地,不要追求一錢不值的虛名。

  25. 挑土工不聲不響,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上攀登。

  26. 做事必須腳踏實地,千萬不可耍小斷明偷工減料。

  27. 有些年輕人才疏志大,沒有腳踏實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