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自然文藝觀閱讀答案

  老子的自然文藝觀影響到莊子,被莊子發揮為“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發揮為“天樂”、“天籟”,發揮為“大美”,對中國後世文化藝術的影響也是頗為深遠的,陶淵明、司空圖等等都是受其濡染了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歡迎參考閱讀!

  《老子的自然文藝觀》文章閱讀:

  老子的自然文藝觀

  玄珠

  如果說先秦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藝觀最突出的特點是“尚用”,那麼先秦時代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文藝觀最突出的特點則是“貴真”。“貴真”的觀念由莊子提出,其前提是“法天”,“法天”的思想即是繼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核心理念的。由“道法自然”出發,老子的文藝觀可定論為自然文藝觀。

  老子的自然文藝觀是以其“道”論為基礎的。“道”是中國哲學的基本概念,也是中國古典文論的基本概念。“道”字在甲骨文中尚沒出現,西周早期金文與文獻中的“道”僅指道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道的內涵不斷擴充套件併成為中華文化的核心和理論原點。經過道儒兩家的詮釋及後世發展,道在中華文化中的含義有:道是世界的本原和本體;道是萬物執行的規律、法則和必然;道是事物內在的規定性和本質;道是公正、善、高尚;道是美,是藝術的真諦。

  老子的“自然之道”用於社會政治,就是“無為而治”。“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無為”有兩層意思,一是完全順應自然規律,不妄為,不強為,不做違反自然規律的事情。二是凡合乎自然規律的事則必須去做,在做的過程中也要遵循自然規律。雖然老子反對言說,其主要的觀點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但老子的“自然之道”的觀念仍然可運用於對語言藝術的要求,主要是在言辭表達上要合手自然。正如老子自己所說,“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語言的表述,也應該是以“淡”為益的。老子與孔子一樣痛恨巧言令色,但孔子主張必言傳道,老子卻主張“希言”,主張“善者不辯,辯者不善”,主張“大辯若訥,大巧若拙”,這雖然有些偏激,也不妨視為對堆砌辭藻的語言表達方式的一種蔑視。

  老子在論述大道玄奧莫測時,用“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來形容它。因為它們在事實上又觸及到文藝的高超玄妙的境界,所以又可視為對老子自然文藝觀的闡發。在老子看來,高超的藝術境界是“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顧易生、蔣凡先生在《先秦兩漢文學批評史》中解釋“大音希聲”的含義大致為:“自然完美、蘊蓄巨集深、變化多端之音,其聲悠揚迴盪,若斷若續,混沌要妙,莫辨宮商,達到高度的和諧,聞者不能聽清,也不必聽。”這種大音,就相當於是自然的音樂,而“大象無形”,應是指大道法象,它不是具體的事物形狀,同樣是天道自然之象。這些表述都可以成為老子自然文藝觀的註腳。

  從崇尚自然,反對聲色修飾的角度出發,老子認為世俗的那些享樂會使人失去本心。因此他提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的觀點,其目的是強調聖人應保持內心的純樸平靜。而誇飾失真的文藝,因為使人心***性,所以成為老子反對的物件。

  老子的自然文藝觀影響到莊子,被莊子發揮為“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發揮為“天樂”、“天籟”,發揮為“大美”,對中國後世文化藝術的影響也是頗為深遠的,陶淵明、司空圖等等都是受其濡染了的。

  《老子的自然文藝觀》閱讀題:

  1.根據原文提供的資訊,下列各項中不屬於老子自然文藝觀的一項是

  A.不應堆砌辭藻,言辭表達要合乎自然的規律。

  B.強調文藝的社會功能,反對空洞、沒有教化作用的文章。

  C.藝術的至高境界高度和諧,是無法用具體的形態來描述的。

  D.誇飾失真的文藝,會使人動搖心性,遠離內心的純樸平靜。

  2.下列對“道”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道”是中國哲學的基本概念,並被應用到古典文論中,成為一種審美標準。

  B.“道”是春秋戰國時期道家學派創造並發展的特有的哲學觀念,對中華文化影響深遠。

  C.“道”在中華文化中的內涵十分豐富,而且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演進變化。

  D.《老子》用“道”這個核心概念來闡釋不同領域的觀點。

  3.下列各項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老子的自然文藝觀主張“道法自然”,反對違反自然規律的誇飾,這與他的整體哲學觀念是一致的。

  B.《老子》中的一些文字並非直接討論文藝問題,但後人可以從中體會到老子崇尚自然的文藝觀念。

  C.儒家主張以言傳道,而老子卻主張“希言”,更為深刻的反映出語言形式和文章內容之間的關係。

  D.莊子受老子自然文藝觀的影響並有所發揮創造,對中國後世的文化藝術發展有很深刻的影響。

  《老子的自然文藝觀》閱讀題答案:

  1.B***從文中“儒家文藝觀最突出的特點是‘尚用’”、“孔子主張以言傳道”可知,這應是儒家的文藝觀。***

  2.B***根據文中“經過道儒兩家的詮釋及後世發展”可知,“道”並非道家學派的特有哲學觀念。***

  3.C***“更為深刻的反映出語言形式和文章內容之間的關係”在文中無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