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學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摘錄:企業文化分為兩個層次。表層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的形象,即CIS系統;深層的企業文化是價值觀和企業精神。要建立一套卓越的企業文化,就需要把表層的企業文化與深層的企業文化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CIS宣傳、推廣企業的價值觀和企業精神;通過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精神來增強CIS的內涵和市場認知度。

  

  一、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企業文化學的奠基人勞倫斯?米勒說過,未來將是全球競爭的時代,這種時代能成功的企業,將是採用新企業文化和新文化營銷策略的企業。誰擁有文化優勢,誰就擁有競爭優勢、效益優勢和發展優勢。企業文化能激勵與支援創新活動,能夠增強企業凝聚力的保證***減少內耗***,將能進一步增進創新產品或服務商業化的機會,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決定了企業的發展和未來。

  企業文化也是企業精神與企業價值觀的人格化。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企業要努力培育“生死與共”的價值觀,使企業全體員工增強主人翁意識,能與企業同呼吸、同成長、同發展、共生死,做到企業精神與企業價值觀的人格化,實現“人企合一”。

  要辦好企業,必須研究好企業文化。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家企業能流傳下來的不是產品或服務,而是企業文化

  二、如何搞好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分為兩個層次。表層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的形象,即CIS系統;深層的企業文化是價值觀和企業精神。要建立一套卓越的企業文化,就需要把表層的企業文化與深層的企業文化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CIS宣傳、推廣企業的價值觀和企業精神;通過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精神來增強CIS的內涵和市場認知度。

  1、注重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企業的知名度與美譽度有機結合即構成了企業在公眾中的形象。企業形象直接與企業的興衰、優劣相聯絡。良好的企業形象,是企業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能吸引比同行更多的投資、人才和資源。經濟全球化使得競爭更為激烈,企業要脫穎而出,形象戰略尤為重要,它是企業在市場經濟中運作的實力、地位的體現。2l世紀,企業競爭除了人才與科技的競爭以外,企業形象將對企業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培養企業精神增強企業凝聚力

  培養企業精神增強企業凝聚力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部分。它要求企業在經營管理的實踐中培育能表現本企業精神風貌、激勵職工奮發向上的群體意識,並以此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強化職業道德。

  “人心齊,泰山移”。企業文化建設的內涵就是切實做好企業員工的相互瞭解和溝通,強調協作與團隊精神;企業文化建設的外延就是要提高企業的產品文化的附加值。因為企業組織成員的自我價值的實現,都有賴於組織成員之間的相互協作,有賴於企業的發展。沒有這種相互協作和團隊精神,企業就不可能快速高效發展,從而也就不會有組織成員的自我價值的實現。因而協作與團隊精神培育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它包括管理人員和員工的感情緊密度、企業的團隊精神、向心力等。任何一個有文化內涵的企業,都會建立一種感情投資機制。要管理就應先尊重對方,使與被管理者建立起信任情結,有了這個感情上的紐帶,企業員工對管理人員就有了感情依附意識,管理就比較順暢;同樣,企業管理人員也會充分尊重員工的人格。團隊精神是通過運用集體智慧將整修團隊的人力、物力、財力整合於某一方面,使整個團隊擁有同一精神支柱和精神追求,各方的價值體系得以融合,從而迸發出創造力,主動將自己的行為與企業的榮譽融為一體。

  3、建立激勵機制

  企業要保持永久的創造力,必須建立起激勵機制。將調動員工積極性當成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行為,在企業中養成一種尊重創新、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圍,每個人都能從中感受到事業成就感。

  4、注意學習氛圍的培養

  學習對組織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建立起一個學習型組織是企業文化得到認同和執行的有力保障。21世紀最成功的企業將是學習型組織,它不僅僅被視為業績最佳、競爭力最強、生命力最強、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使人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在心靈上潛移默化、昇華生命的意義。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企業組織形式向扁平式的靈活方向發展,隨著其管理的核心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從線性思維到系統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轉變,對組織成員及企業的知識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中強調“系統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根源於知識及知識的靈活運用和潛能及智慧的開發”。

  5、管理者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領導者、傳播者、駕馭者

  企業文化通過組織、群體、個體的行為和語言表現出來,但企業文化需要管理者來設計、建立和推動。管理者是企業文化的領導者、傳播者、駕馭者。

  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企業文化的底蘊首先來自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同時兼收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是一元與多元相相容且豐富多彩。一種優秀的企業文化,必定是融合了民族文化和歷史人文精神的精華,必定注重吸收傳統文化的營養來充實、豐富、發展自己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發展的總趨勢將呈國際化、本土化、多元化、人性化。我們要以開放、相容的學習精神,主動吸納外國優秀的企業文化,把它融合到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之中,而不能全盤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