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所見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夜書所見》這首詩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所寫,蕭蕭的秋風吹動梧桐葉,這對於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水平很有幫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夜書所見》閱讀題目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夜書所見》閱讀原文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夜書所見》閱讀題目

  ***1***請簡述詩歌的三、四兩句所表現的內容。***3分***

  ***2***這首詩歌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請就其中的一種手法,結合相關詩句做具體分析。***4分***

  《夜書所見》閱讀答案

  1******3分***詩人發現,不遠處的籬笆旁有一盞燈火,原來是孩子在深夜捉蟋蟀***1分***,這是一幅歡快而有趣的生活圖景***1分***。孩子的天真幸福反襯出了詩人對故土家園的懷念之情***1分***。

  ***2******4分***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二兩句寫自然環境,三四兩句寫生活場景。落木蕭蕭,寒聲陣陣,秋風秋江,傳達漂泊不定、悽愴落寞之感;秉燈夜遊,捉弄蟋蟀,兒童歡悅,流露忘乎所以、得魚忘筌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襯,表達了抒情主人公的思鄉之情。

  ②動靜結合,以動襯靜。蕭蕭風聲,頑皮兒童,這些動態情景巧妙地反襯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靜,更引發人們對寒涼靜夜中詩人那顆愁緒難眠的苦況心靈的體味。

  ③悲歡對比,以歡襯悲。一二句寫景,秋風掃落葉,長天送寒意,是悲景,傳悲情;三四句寫人,深夜挑促織,明燈照籬落,是樂景,傳歡情。悲喜交加,以歡襯悲,更顯遊子流浪天涯的孤寂無奈、惆悵無眠。

  ④擬人的手法,增輝添彩。“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一“送”一“動”,寓情於物,賦予梧葉、秋風以人的情態意緒。這些物態聲情的詩文,似乎把讀者帶進了一種風送寒涼、情動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難返,惆悵滿懷。

  ***指出表現手法1分,結合具體詩句分析2分,思想感情1分。***

  《夜書所見》創作背影

  江上的秋風吹過來,梧桐樹沙沙作響,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風的聲音,最能觸動在外的人的思鄉之情。夜已深了,還有兒童點著燈,在籬笆邊找並捉蟋蟀。

  節候遷移,景物變換,最容易引起旅人的鄉愁。作者客居異鄉,靜夜感秋,寫下了這首情思婉轉的小詩。

  《夜書所見》閱讀賞析

  ①作者抒發了一種思鄉念親、懷想故園的感情。

  詩中一、二兩句寫梧葉飄飛,寒聲陣陣,秋風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詩人客居他鄉、輾轉漂泊的淒涼心境。三、四兩句描寫兒童挑燈夜遊、捉弄蟋蟀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引發詩人的聯想。他會想起自己童年時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開心有趣;他會想起故土家園的溫馨美好;他會想起親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種如歸故里,如返童年的親切感油然而生。

  ②詩歌抒發了作者客居他鄉、歸無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兩句寫景,借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烘托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淒涼之感。一江秋水,滿天黑暗,觸耳寒聲,詩人徹夜難眠必定是心有鬱結,意有不順。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

  ③詩歌抒發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留戀的思想感情。

  通觀全詩,整體而論,三、四兩句寫詩人客舟所見。兒童夜捉蟋蟀,興致勃動,忘記了瑟瑟秋風、陣陣寒意,忽略了落木紛紛、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還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專注痴迷,那份謹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舉手一投足的舉止中展露無遺。這種歡快有趣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勾起詩人對自己童年生活的追億、留戀。一二兩句也可以作這樣的理解,蕭蕭寒聲、梧葉搖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種漂泊不定、愁緒莫名的感覺,更反襯出詩人客居他鄉對童年無憂無慮生活的留戀、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