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森林閱讀答案

  《失去的森林》是作家許達然的力作,這篇散文通過對失去森林的猴子阿山的細緻描述,表現了作者對自由的、無壓抑的文明的渴望。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失去的森林》閱讀材料

  那時我在臺中做事。其實也沒有什麼事可做,就讀自己喜歡讀的書。那時薪水用來吃飯買書後已沒有剩錢回家,回家對我竟然是一種奢侈。即使有錢回家,也難得看到為了養活家跑南跑北的父親與為了點學問背東背西的五個弟妹。即使看到,也難得談談。即使談談,談東談西也談不出東西來。

  我離家後,大家都不得不忙些什麼。只有母親願意告訴我猴子阿山的生活,但母親不識字。

  其實猴子的生活也沒有什麼可以特別敘述的。活著不一定平安,平安不一定快樂。而要讓猴子在人的世界裡快樂不一定是它所願意的文明。我沒問過阿山快樂不快樂,是因為它聽不懂這噪音,也是因為我一向不問那個問題。記得從前有人問卡夫卡是不是和某某人一樣寂寞,卡夫卡笑了笑說他本人就和卡夫卡一樣寂寞。阿山就和阿山一樣寂寞,它的世界在森林,我不但沒有一棵樹,我連種樹的地方都沒有。

  我就知道它在一個不屬於它的地方,一條不應屬於它的鐵鏈內活著。是我們給它鐵鏈,它帶上後才知道那就是文明。是我們強迫它活著,它活著才知道忍受文明是怎麼一回事。我們既自私又殘酷,卻標榜慈悲,不但關人也關動物。

  後來接連有兩個冷冷的禮拜,它都靜坐一個角落,不理睬任何人。連我母親拿飯給它吃時,它也沒像以前那樣興奮蹦跳,而只是靜靜地坐在那裡吃著。母親以為天氣轉冷它不大想動,但猴子突然的斯文反使她感到奇怪了。有一次要給它洗澡抱起它時,才發覺鐵鏈的一段已在它的頸內。獸醫把阿山頸內那段鐵鏈拿出來的時侯,血,從它頸內噴出,從鐵鏈滴下……

  我彷彿又看到它無可奈何的成長。長大不長大對它都是一樣的,只是老而已。但我們仍強迫它長大。頸上的鐵鏈會生鏽卻不會長大。它要擺脫那條鐵鏈,但它越掙扎鐵鏈就越磨擦它的頸,頸越磨擦血就越流,血流得越我鐵鏈越生鏽。頸越破越大,生鏽鐵鏈的一段就滲進頸內了。日子久了,肉包住了鐵。它痛,所以叫。它叫,可是常沒有人聽到。偶爾有人來看猴子,但看它並不就是關心它。他們偶爾聽到它叫,聽不懂,就罵:“吃得飽飽的,還叫什麼?”後來,它也就不叫了。可是不叫並不表示不痛。它痛,卻只好坐在那裡忍受。人忍受是為了些什麼,它忍受是為了些什麼?它忍受,所以它活著。它活著,所以它忍受。

  如果鐵是寂寞,它拔不出來,竟任血肉包住它。用血肉包住一塊又硬又鏽的寂寞只是越包越痛苦而已。也許那塊鐵是抗議,但拿不出來的抗議卻使它越掙扎越軟弱。也許那塊鐵是希望,那隻能使它發膿發炎發呆的希望。

  鐵是鐵,不是寂寞,不是抗議,不是希望,所以拿出來後,它依舊無力和寂寞坐著和抗議坐著和希望坐著。生命對它已不再是在原地跳跳跑跑走走的荒謬,而是坐坐坐的無聊。從前它常和鐵鏈玩,因為它一伸手就摸到它,如果不和鐵鏈玩,它和什麼玩?和鐵鏈玩是和自己玩,和自己玩是欺負自己。後來它連欺負自己的力氣都沒有了。往前看或往後看對它都是一樣的,它看到自己除了黑以外沒有什麼意義的影子。但那黑不是顏料,它不能用來畫圖。而就連它這點影子夜也常要奪去。夜逼不了它睡,而它醒並不是它要醒。時間過去,時間又來。時間是它的寂寞,寂寞是它的鐵鏈,這長時與鐵鏈坐著與無聊坐著的文靜決不是從前阿山的畫像。

  我們這六個孩子,女的出嫁了,男的在外當兵在外做事在外讀書。從前肯跟阿山在一起玩的都走了,留下也長大了的它看守自己跑不了的影子。家裡除了我父母親外,它看不到一些從前熟悉的面孔。它不知道我們在哪裡?我們知道它在哪裡,但並不在家。母親每次看到它就會想起從前我們這六個孩子和它玩的情趣而更加掛念著不在家的我們。

  不久,阿山就死了。

  可是你一定還記得活著的阿山。你最後一次來的時侯,我帶你上樓看它,它張大著的眼睛映著八月臺南的陰天和你我的離愁。我說我這次遠行,再回家時它一定又不認得我了,我說要是我們常來看它,雖然它還是不會快樂,但就不會那麼寂寞了。

  選自《當代散文鑑賞·失去的森林》 選文有刪減

  《失去的森林》閱讀題目

  小題1:根據選文內容,概括猴子阿山的生活和特點。

  小題2:文中劃線的句子“生命對它已不再是在原地跳跳跑跑走走的荒謬,而是坐坐坐的無聊。”結合語境理解文中這句話的含義。

  小題3:文章主要通過猴子阿山的細緻描述來表現主題。在選文的開頭和結尾處都提到了離開家的六個孩子,當兵、做事、讀書,各自過著自己的生活,這些細節都在暗示著作者對生活的深刻思考,結合自己的理解談談你對套在“阿山”及套在它脖子上的“鐵鏈”的理解。

  小題4:結合全文,談談作者為什麼以“失去的森林”為題。

  《失去的森林》閱讀答案

  小題1:猴子阿山生活在人的世界裡,脖頸上戴著現代人賦予的鐵鏈,為人們豢養,卻又被人殘酷的損害。它在痛苦中忍受、在寂寞中抗議卻沒有希望。阿山的生活是寂寞的,痛苦的,受束縛壓抑的,希望卻看不到希望的。

  小題2:“跳跳跑跑走走”“坐坐坐”疊用的幾個動詞正是表現出了阿山的強烈反抗,以及反抗無效的無奈,阿山希望而希望破滅後無望寂寞地坐,抗議地坐,希望地坐,暗示現代人為了生存而到處奔波。這句話用這種疊詞的方式,加重了語氣增進了情感的表達——表現了阿山這個有知生命不斷的希望、抗議後的絕望。這種心態透視出在現代文明壓迫下的人們不斷的掙扎和絕望。

  小題3:猴子阿山象徵了生存於壓抑文明中的現代人,人們像阿山一樣寂寞地生活,痛苦壓抑地掙扎。阿山頸上的鐵鏈則象徵了現代壓抑人的文明,它鎖住人、傷害人。阻礙著精神的發展、鎮壓著精神上的反抗,它會把人們帶向滅亡。

  小題4:文章的題目以森林為中心,象徵了人們的精神家園。森林是猴子的家園,而自由無壓抑的文明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冠以“失去的”修飾語,表現現代文明對人的摧殘,對自由無壓抑的文明的渴望。失去的森林,表面是在寫猴子阿山失去地自己地生存家園,和文中地選材猴子阿山地悲慘遭遇相應,而實質上實在表現現代人在現代文明的壓抑和迫害下的失落痛苦和迷茫,這與作者所表現的人類精神家園暗合。文章以“失去的森林”為題,高度集中的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文章的文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