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什麼單位閱讀答案

  一人即一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疆土,它區別於自己所屬的疆土。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人是什麼單位》閱讀材料

  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人多生活在單位文化裡。陌生人見面,難免會被問及“是什麼單位的”。

  我曾說,一人即一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疆土,它區別於自己所屬的疆土。同樣,區別於“你屬於某個單位”,每個人更應該回答的是“自己是什麼單位”,“人是什麼單位”。

  我曾就此提問並得到一些答案。

  有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單位之中。有說:人是思考的單位。前者,道出了人類的困境或者人性的弱點。我曾說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人會製造並更換工具。之所以更換工具,是因為任何工具在被交付使用時,同樣會通過“具體使用方法”“奴役”人。單位同樣是人類製造出來的工具,在意識到單位可以並可能像工具般更換以前,人所受到的這種“奴役”幾乎是一輩子的事。 後者,“人是思考的單位”,這也是民主得以實現的前提。正因為人人都能思考,都在思考,民主作為利益協調器才成為可能和必要。

  我以為,若要真正解放自己的心靈,必須在時間與空間上對人之內涵撥雲見日。故而我關於“人是什麼單位”的回答是“人是時間單位”、“人是時間的尺度”。

  為什麼“人是時間單位”?且不說“時間就是生命”這樣的陳詞濫調,我們不妨找些其他論據。比如,為什麼我們介紹“思想家胡適”時,會在他的名字後面加上一段時間——胡適***1891-1962***?道理很簡單,人是生命,有生卒年月,人歸根到底是一段時間。我們在時間中獲得生命。

  那麼,胡適是不是地理***空間***單位呢?不是。胡適生於績溪,長在上海,學在美國,死在臺灣。顯然,我們不能在“思想家胡適”後面加上“績溪—上海—美國—臺北”這樣一條地理尾巴。真正屬於他的,只是他曾經生活過的71年。如丹東臨死前所哀嘆,沒有誰可以把祖國放在鞋底上帶走。然而,即使我們被送到月球上去,我們同樣能夠帶走屬於自己的時間。

  理解人是時間單位,而非空間單位,非“屬於某個單位”的單位十分重要。“我是單位”,“我是時間單位”,“我是時間的尺度”,在此基礎上,我們關於生命意義的挖掘,並非忠誠於地理與環境,而是忠誠於自己的一生***這段時間***——正是通過這段時間我們參與並見證一個時代。所以,一個寫作者,應該站在自己的生命本身,站在一個時代的立場上表達心聲,而非生在中國便只為中國人表達,到了美國便只為美國人說話。正因為此,歷史上那些真正留下豐功偉績並值得後世懷念的人,其所創造的,多是“劃時代意義”,而非“劃地理意義”,或“劃種族意義”,“劃單位意義”。 他們將自己歸屬於時間並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他們站在時間的維度,做一個世界公民,實現一生。在此意義上,那些即使如中國某院士所言“不幸生在中國”者,亦沒有理由為自己所處的空間感到羞恥,每個人只對自己的時間負責,並因其創造榮耀。

  人應該愛時間,而不是愛空間。時間之愛是面向個體的,是絕對的,那是我們唯一的存在;而空間之愛則是相對的,是面向公眾的,是通過物質或精神的契約才得以實現的。我願將我所熱愛之國視為時間之國,立於時間維度上的精神與思想之國,而絕非空間意義上的地理與政治之國。

  所以我說,人應該為時間耕耘,而非為空間奔命;一個人無論佔有多少疆土,如果不能在時間上做自己的主人,其所擁有的不過是貧困一生。以生命與時間的名義,每個人作為其所生息的時代中的一員,不應該停留於尋找地理意義上的歸屬,而應忠誠於一生的光陰,不斷創造並享有屬於自己的幸福時光。

  ***選自熊培雲的部落格,有刪改***

  《人是什麼單位》閱讀題目

  12. 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5分***

  A. “ 一人即一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疆土,它區別於自己所屬的疆土”,兩個“疆土”的意思不同。

  B. 任何工具在被交付使用時,都會通過具體的使用方法“奴役”人,因此,人要更換工具。

  C. 如果人人都能思考,人人都在思考,民主作為利益協調器才有必要存在,並有可能實現。

  D. 文中引用丹東臨死前哀嘆“沒有誰可以把祖國放在鞋底上帶走”,是為了說明祖國不屬於某個人,而是屬於公眾。

  E. 人應該愛時間,而不是愛空間。因為時間是我們唯一的存在,而空間則是公眾的,是相對的,是通過物質或精神契約才能實現的。

  13. 根據文意,下列推斷中不合理的一項是 ***3分***

  A. 在作者看來,人是小概念,時間是大概念,因為人只是衡量時間的一個尺度。

  B. 人只有意識到單位可以更換,才有可能減少被單位奴役的時間或擺脫被單位奴役的命運。

  C. 一個寫作者忠誠於自己的一生,其表現應該是:生在中國只為中國人表達,到了美國依然只為中國人說話。

  D. 若能將自己歸屬於時間,站在時間的維度上實現一生,中國某院士就不會發出“不幸生在中國”的感慨了。

  14. 文中兩次用到“思想家胡適”的例子,各有什麼用意?***4分***

  15. 理解“人是時間單位”有何重要意義?請根據文意分點作答。***4分***

  《人是什麼單位》閱讀答案

  12. D E***D引用丹東的話是為了說明人不是空間單位,而是時間單位。E“空間則是公眾的,是相對的,是通過物質或精神的契約才能實現的”不符合原文,“空間”應為“空間之愛”。***

  13. C ***“生在中國只為中國人表達,到了美國依然只為中國人說話”說法不符合文意,文中相關資訊是“一個寫作者,應該站在自己的生命本身,站在一個時代的立場上表達自己的心聲,而非生在中國便只為中國人表達,到了美國便只為美國人說話”。***

  14.①第一次意在從時間角度說明“人有生卒年月,人歸根到底是一段時間” ***或“人是時間單位”***這個觀點;②第二次意在從空間角度說明胡適不是空間單位,真正屬於他的,只是他曾經生活過的71年***或“人不是空間單位”***這個觀點。

  ***每點2分,共4分。***

  15. ①理解人是時間單位,就會懂得在挖掘生命意義的時候,忠誠於自己的一生,參與並見證一個時代。***或:懂得對自己的時間負責,並利用其擁有的時間創造榮耀。***

  ②理解人是時間單位,就會懂得熱愛時間***或:懂得為時間耕耘、做自己時間的主人***,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時光。

  ***每點2分,共4分。第一點從“個人與時代”角度回答;第二點從“個人自身”角度回答。意思對即可。若照抄原文“以生命與時間的名義,每個人作為其所生息的時代中的一員,不應該停留於尋找地理意義上的歸屬,而應忠誠於一生的光陰,不斷創造並享有屬於自己的幸福時光”給2分。不分點作答則在原得分基礎上扣一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