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說明文閱讀練習及答案

  《洱海》介紹了洱海的位置及得名、洱海的自然風光、洱海的文明史、洱海的形成原因、洱海的氣候特點、洱海的魚類資源等,讓我們更深刻的瞭解洱海。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洱海》閱讀材料

  ⑴雲南大理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風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這是人們對大理自然風光最為集中的概括。蒼山洱海是大理雄奇秀麗的自然風光的代表。在橫列如屏的蒼山腳下,盪漾著風光明媚的洱海。

  ⑵洱海是一個高原湖泊,古稱葉榆澤、昆彌川、西洱河等,位於大理縣城東約2千米,因形似人耳、風浪大如海而得名。其南北長約40千米,東西寬為3~9千米,平均水深接近12米。

  ⑶洱海形成於約12000年前。當時,在大理附近發生了一次強烈地震,地殼斷裂為一個大的內陸盆地,而後聚水成湖。

  ⑷洱海地區是南北氣流輻合的地帶,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為15℃~16℃,所以湖水從不結冰。洱海地區因受沿橫斷山脈北上的孟加拉灣海洋風的侵襲,下關、大理一帶經常颳風,所以湖面多浪,一遇大風,波濤洶湧。

  ⑸洱海風光綺麗,景色宜人。島嶼、巖穴、湖沼、沙洲各具風采,古人將其概括為“三島、四洲、五湖、九曲”,其中尤以金梭島、玉幾島、赤文島為尋幽覽勝的最佳去處。金梭島是洱海中最大的島嶼,長約2千米,中部略低而窄,是個良好的避風港灣。赤文島是一座群鳥棲息的小島。

  ⑹洱海湖水碧綠,波光粼粼,與西岸蒼山積雪相輝映,構成一幅清新秀麗的大理風光畫,故有“銀蒼玉洱”之譽。洱海盆地“風、花、雪、月”四大奇景享譽中外,這四大奇景係指:下關的風,上關的花,蒼山的雪和洱海的月。每逢農曆十七至二十日,洱海中稍缺的月亮倒影,與蒼山雪峰在海中的倒影交疊,仍似滿月,這就是“洱海月”。相傳,月宮裡的七公主思慕人間美景,來到洱海,愛上青年漁民段岸黑,結成連理。七公主為幫洱海漁民多打魚,把自己從月宮帶來的寶鏡沉入洱海,照見海中的魚群。從此,魚打得多了,漁民都過上了好日子。後來,寶鏡變成了月亮,永遠在洱海中放射著光芒。

  ⑺洱海的魚類資源豐富,常見的有鯽魚、鯉魚和細鱗魚等,年水產量約為100萬千克。洱海中有種體形瘦長、鱗細肉嫩、味美可口的弓魚,在當地有“魚魁”之稱,但資源已遭嚴重破壞,目前無產量可言。

  ⑻洱海不止是風光旅遊勝地,也是白族祖先的發祥地。迄今為止,在洱海及其周圍的山坡地上所發現的新石器和青銅文化遺址共達30多處。環湖而居的白族土著先民被稱為“西洱河蠻”,難怪人們都把洱海稱為“白族的搖籃”。

  《洱海》閱讀題題目

  1.閱讀選文,理清思路,請概括⑵~⑻段的內容,按照示例依次填入A、B、C處。

  洱海的位置及得名→ A******→ B******→洱海的自然風光→ C******→洱海的文明史

  2.請說說選文第⑹段引用傳說的作用。

  3.選出下列表述中對選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A.選文按邏輯順序組織材料,運用列數字、作詮釋、舉例子等說明方法,語言準確生動。

  B.約12000年前,大理附近發生了一次強烈地震,地殼斷裂為一個大的內陸盆地,而後聚水成湖。

  C.古人將洱海的島嶼概括為“三島、四洲、五湖、九曲”,其中面積最大的是金梭島。

  D.洱海是白族祖先的發祥地,所以人們把洱海稱為“白族的搖籃”。

  4.清晨和傍晚,群鳥棲息的赤文島,是一幅極美的圖畫。請你發揮想像,以導遊的身份,向遊客介紹赤文島清晨或者傍晚群鳥活動的景象。***要求: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方法,50字左右***

  5.請閱讀以下材料,探究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絡,寫出你探究的結果。

  ①洱海盆地“風、花、雪、月”四大奇景享譽中外。

  ②大理白族少女的頭飾漂亮別緻,人們將她們頭飾左側的白穗稱為“風”,把頭飾頂部的白絨寓為“雪”,整個頭飾形如滿月,鑲邊上繡著鮮豔的花朵。

  ③納西族婦女勤勞、能幹。她們起早貪黑,辛勤勞作,在她們的服飾上有著形似星月的裝飾物,意為“披星戴月”。

  ④郭沫若說過:“衣裳是文化的表徵,衣裳是思想的形象”。

  《洱海》閱讀題答案

  1. A洱海的形成原因 B洱海的氣候特點 C洱海的魚類資源

  2.答案:①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洱海月”的特點; ②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性; ③給四大奇景中的“洱海月”增添了美感和神奇色彩。***答對兩點即可***

  3.C

  4.答案:島的頂端為古祭天台,全島與海印小普陀遙遙相望。這裡海水一年四季清亮碧澄,全島怪石崢嶸,花草樹木到處可見。水中游魚成群,岸邊是各種水禽棲息的場所,蝶飛鳥鳴,漁船穿梭,為洱海沿岸的主要旅遊景點之一。如今每天都有不少中外遊客到此旅遊觀光。最近,該島被一些中外開發商看中,準備投巨資進一步開發利用。

  5.答案:①民族服飾的特點往往反映了這個民族的生活習俗、自然風光; ②民族文化的內涵往往具有特定的地域色彩; ③藝術源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