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孩子青春期問題行為矯正的個案分析論文
青春期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最關鍵的階段,由於體內荷爾蒙分泌的增加,加上他們智力方面的缺陷,生理、心理髮生地急劇變化,我班很多學生出現了行為問題。我選擇了患有多動症的寇某,針對其個性特點和行為變化,查詢原因為其制訂了醫教結合的個別化教育計劃,並取得家長的配合,家校配合實施計劃。通過近一年的教育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智障孩子青春期問題行為矯正的個案分析相關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智障孩子青春期問題行為矯正的個案分析全文如下:
摘 要:在環江縣特殊教育學校,由於受傳統觀念的束縛以及師資水平的影響,對智障學生青春期的教育一直是個盲區,尤其是青春期不良行為的矯正往往被視為學校德育的一部分,把心理問題與品德問題混為一談,甚至把一些心理疾病視為品質惡劣和思想錯誤。在這個時期,如果對學生引導不夠,出現差錯,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如何把握好這個階段學生的特徵,因勢利導,有效進行青春期健康指導和教育成為老師和家長們的迫切期待。
關鍵詞:智障孩子;青春期;不良行為;矯正
筆者擔任培智班班主任多年,在工作實踐中,最令筆者頭痛的莫過於智障孩子青春期的不良行為問題——他們對性行為的無知和原始性的性衝動。如何對他們的這些不良行為進行干預和矯正,筆者一時找不到適合的教育對策,只能簡單地批評教育。直到2012年3月,筆者所帶的培智三班***七年級***來了一個叫小化的孩子,徹底打破了以往沉寂許久的“寧靜”。他近乎“另類”的行為問題,讓筆者意識到智障孩子青春期教育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本文運用個案研究的方法,對一名青春期智障學生在一年半的時間內持續研究調查,分析他在青春期所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心理和行為方面對他加以輔導,及時防範或消除出現的不良行為,使其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
一、成長背景及家庭背景
姓名:小化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97年7月
智障程度:中度
就讀年級:培智七年級
學習情況:有一定的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較好,語文成績在班上屬中等水平,字寫得工整、漂亮,組詞、造句做得很好,但數學成績不是很理想,數字感特別差,20以內的加減法還未掌握。
二、問題行為的分析與策略
***一***問題行為分析
1.個案自身的因素
個案已經15、16歲了,語言發展和身體發育都較好,由於早年生病治療時所吃的藥物含有大量激素,他的青春期來得特別早,12歲以後就已經開始出現了明顯的第二性特徵,喜歡異性,尤其是喜歡成年的異性,已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個案缺乏基本的青春期相關知識,對自身身體變化產生好奇和不理解,缺乏自控和約束能力。
2.家庭環境因素
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會有很強的依賴心理,他們怕失去唯一的親人,所以會有戀母或戀父情結。個案從小在單親家庭生活,缺少家庭溫暖,尤其是母愛的缺失,強烈的不安全感使得他對女性教師產生了深厚的“興趣”,也造成了他對年長女性的過分依賴和渴望,***
3.教育環境因素
在我校,由於沒有針對智障學生青春期教育的系統教材,也缺乏這方面的專業教師,對智障孩子進行青春期教育的內容、方式、尺度的把握等方面也還存在疑惑。在教學中,也很少涉及有關青春期的知識,特別是性教育。甚至有些教師認為,對於智障學生沒必要進行青春期教育,講多了他們也不理解,有時還會起反作用。所以,對個案表現出來的一些異常行為,之前也只是以簡單的批評教育為主或乾脆避而遠之。可以說,學校對智障學生青春期教育非常薄弱,甚至可以說是一片空白。
***二***教育策略
1.從心理健康教育入手,積極開展適合的青春期教育。
2.鼓勵個案參加對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動,轉移其注意力。
3.在轉移注意力的同時,強化其性別意識。
三、對問題行為糾正的效果和思考
通過一段時間的疏導,雖然個案還沒有完全度過青春期,但是不良行為已經逐漸減少。學校的教師和同學也越來越喜歡他,而他也意識到了這些轉變帶來的快樂。對個案這些不良行為的矯正,及時地消除他因此可能造成的不良後果,使他樹立了正確的性道德意識和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當然,對個案這樣的智障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矯正不良的行為問題,筆者覺得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情感交流
對於個案這樣一個從小就缺失家庭溫暖的青春期智障孩子,他的不良行為的表現就反映出對母愛的強烈渴望及對父愛榜樣力量的需求。作為教師,只有走進他的心靈深處,才能洞悉他的內心世界,理解他的行為表現;只有通過與之進行有效的溝通,才能真正解決他所面臨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付出更多的愛心、關心、耐心、細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智障孩子的內心世界。
2.強化正面引導
由於智障孩子對問題的理解不靈活,不善於從反面事例中吸取教訓,還容易跟壞樣子學,所以對他們應作正面的啟發,積極引導。對智障孩子青春期所表現出來的異常行為,及時指出,幫助他糾正。首先,教師應該瞭解其問題行為背後的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如“你為什麼喜歡女老師?”“你為什麼要抱她、想親她?”然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地對智障學生給予正面引導,告訴他“你知道嗎,這是很不好的行為,老師會很不高興的。”“愛老師就應該好好學習,但不可亂抱老師,也不可亂親老師,這是一種違法行為。”切忌採取簡單粗暴的批評教育或採用“防、堵、禁”的教育方法。
3.增強法制觀念
智障孩子青春期所表現出來的問題行為,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引導教育,很有可能在以後的社會生活中轉化為違法行為,那後果將不堪設想。現實中,智障學生思維能力的缺陷、辨別是非能力的不足以及現階段智障教育中法律知識教育的不到位,很多智障孩子還沒有意識到什麼行為是違法行為,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嚴重的要受到法律制裁。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當前聾啞和培智學校最主要、最基本的德育內容。所以對智障孩子的不良行為,教師除了作正面的啟發,積極引導,還可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例項,讓學生討論分析,明辨是非,還可通過有獎問答和遊戲互動等方式,寓教於樂,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法律知識,從而知法、守法,遠離違法犯罪。
參考文獻:
[1]姚佩寬。青春期常識讀本。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
[2]銀春銘。***兒童的心理與教育。華夏出版社出版,1993-06.
[3]呂榮侃。青春期教育概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12.
[4]張巧明,楊廣學。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