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才能提高孩子學習興趣

  現在的小孩面對各種電腦遊戲、各種新奇事物的誘惑,使他們對學習缺乏興趣。那麼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提高孩子學習興趣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提高孩子學習興趣的方法

  1.社會性增強

  用手勢、言語來鼓勵孩子的表現,例如拍手或讚美,但是一定要具體的讓孩子知道他們好在哪裡,例如說:“寶貝,你的太陽畫得好漂亮。”

  2.物質性增強

  可以用小禮物或小糖果、餅乾等具體的物質來獎勵孩子,只要覺得他們表現得好就給一樣,使其覺得得到實質的鼓勵,但是這種獎勵可以慢慢減少,直到孩子不是因為物質而去參與,而是自發性的喜歡。

  3.活動性增強

  如果覺得孩子表現的不錯,就可以帶他們去戶外走走,或者玩玩遊戲,讓孩子當小老師,帶頭與大家一起玩,小朋友會很有榮譽感,就會繼續專注這件事了。

  4.符號性增強

  可以用分數、有可愛圖案的章、貼紙等符號性的獎勵,讓小朋友知道他們表現得很好,甚至是列一張一個星期的表,用以比較每天的表現情況,得到的符號愈多,表示表現得愈好。但這也可以慢慢減少使用,讓孩子忘記可以得到章或貼紙時也會去做喔!

  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但是操之過急卻不見得好,所以,我們可以一樣一樣地來發掘孩子喜歡的活動,但其實無論如何,順其自然,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是最重要的。

  5、閱讀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喜歡閱讀,可以用符號性增強法來鼓勵,譬如用一張表來跟孩子說:“你今天讀了幾篇故事,就有幾張貼紙在面喔!”

  但對於小一點的孩子,家長可以和他一起閱讀,或者說故事給他聽,但說故事時聲調一定要誇張,要有抑揚頓挫,孩子才會覺得好玩,而不是用平淡的聲音,小朋友一下就會跑掉了。

  或者可以用手偶來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或是帶他們去看與書中有關的兒童劇,使其對內容熟悉,自然而然會喜歡閱讀拉。

  6、音樂

  要培養音樂素養,平時在家的時候就得放不同的音樂給孩子聽,多聽一些不同的旋律,可以刺激腦部對音樂的靈敏度。如果再加上樂器就有趣了,我們可以從最簡單的敲擊樂來玩起,那是孩子從一歲開始就很喜歡玩的遊戲,家裡不一定要有真正的樂器,只需要牛奶罐或者水桶,翻過來就可以當鼓來敲了。

  7、繪畫

  平常帶孩子到大自然去寫生,透過看到的東西來畫,可以加強對於顏色的敏感度,如果是在家裡,就可以用說故事的方式,引導孩子畫出故事中的東西,運用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畫出海底世界、畫出森林裡的動物等。

  還可以用各種素材教孩子玩貼畫的遊戲,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素材與教具愈多的遊戲及課程,愈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但是小一點的孩子,卻是愈單純愈好,以免他們手忙腳亂。

  8、體能

  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跑跑跳跳的,所以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及手腳協調,還可以透過各種親子游戲,讓彼此的關係更密切,對於置身在大都會的孩子來說,呼吸新鮮空氣,看看山、看看海,對於所有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

  9、智慧

  從小小孩開始,就可以買一些益智玩具讓孩子玩,讓他們想辦法瞭解玩具的玩法,例如積木、拼圖、串珠子、走迷宮之類的,不但可以讓他們多動動腦,還可以培養耐心及邏輯概念。再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開始學下象棋、跳棋了,這種非學術性的活動,可以讓他們對課堂上的事情也變得有耐心。

  10、創造多元學習環境

  孩子在小的時候還看不出來真正的興趣,家長可以讓他們多方面地嘗試,一定要多給他們學習的機會,所謂“多元智慧”就是要多元地發掘孩子的潛能,不只是語言、不只是數理,尊重他們的選擇,使他們盡情的發揮,孩子會有多元無限的發展機會,只要對於有興趣的東西,他們一定會發揮的更好。

  提高孩子學習興趣的技巧

  1、利用網際網路,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現在網際網路的學習資料很豐富,針對各種年齡層的孩子都有。如果小孩平時很喜歡玩電腦,那麼家長可以利用孩子對電腦的興趣,引導他上一些學習性的網站學習。因為網際網路上很多學習網站都非常有創意,也不枯燥,可能會更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

  不過在引導孩子上網學習的同時,家長要注意的是:控制孩子在電腦前的時間,並監督孩子上網的內容。

  2、讓孩子嚐到成功的滋味

  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首先要讓他嚐到成功的滋味。家長要耐心引導,具體幫助,使孩子體驗到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樂趣。如孩子的數學好但語文差,做功課時,安排他先做數學,然後才做語文。如果程式相反,一開始就碰到了困難,後面的就沒心勁了,不但語文做不好,連數學也難取得進步。指導孩子做作業時,先讓他做一些簡單的題目,肯定他的微小進步,表揚他某一方面的成功,使其增加信心,然後再讓他做些較難的。一旦學習方法改進了,成績有所提高,原來減弱了的興趣又會增強起來。

  3、勞逸結合、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現在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太高,總希望看到孩子不停的學習學習再學習,於是休息時間就變的很少。而實際上,人的注意力是有時間限度的,一味的學習反而會造成孩子厭學情緒,得不嘗試。所以小編建議各位家長朋友們,在安排孩子功課的時間最好剛開始時間不易過長,其次中間一定要有幾分鐘休息,讓他活動活動一下,放鬆大腦和心情,才能事半功倍。

  4、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不依賴

  在學習中遇到有困難的題目的時候,父母不應該立即給出答案,而是要採取積極的態度去鼓勵孩子獨立思考,自己解決困難,不要讓他養成依賴性。

  5、不要急於求成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不能強迫孩子學習。逼得太緊的話,孩子會變得焦慮、不耐煩,使他感到學習是件“苦差事”,潛意識中產生反抗的情緒。因此變得善忘,一下子就會把剛學過的全部遺忘。若家長再加以責罵、打罵,“火上加油”,就會大大打擊孩子的學習情緒,乃至對整個學習生活失去興趣。

  6、不要拿自家孩子與別人攀比

  當孩子取得一點進步、成績有所提高時,要善於表揚,不能吝嗇讚美語言,更不能與別人攀比,否則孩子會產生反抗心理、自卑心理,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不自覺地放棄進取。

  7、為孩子佈置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使他不受干擾,安心做功課

  父母也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喜歡看書,不斷學習,經常帶孩子看看書展、逛逛書店,不時買幾本自己喜愛的書或為孩子買幾本適合孩子閱讀的書,這樣有助於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三個習慣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能力

  ★想提高孩子的成績,讓他們讀雜誌

  人們都說學習能力是“生存力”,如果從課程角度來說的話,語文可以算是基本的學習能力。

  從小語文好的孩子,可以說是精神年齡比較大的孩子。語文問題是不能只靠自己的想法去解答的,必須要借用他人的觀點,這跟其他科目是不一樣的。

  說得再通俗點,語文需要角色代入的能力,解讀作者意圖的能力,以及站在他人立場看問題的能力。否則小說和論文都不可能讀懂。

  站在他人立場來考慮事物的人就是“大人”。“孩子”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語文好的孩子,在學業上大多都是比較平衡的。大人,即所謂精神年齡大的孩子對壓力的耐性較好,所以最後的衝刺會有效果。

  精神年齡小的孩子在走升學考試的獨木橋的時候更容易進入恐慌狀態,情緒也不夠穩定。擅長的科目成績也會下降。這條法則對絕大部分孩子來說都是適用的。

  現在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開始學習英語課程。我個人還不能判斷這一趨勢的好壞,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對外語的理解不可能超過對母語的理解”。首先母語是第一位的。

  為了提高語文能力,家長們要做什麼呢?

  第一個就是讓孩子讀報刊雜誌。如果擔心大幅彩照會對孩子有不好的影響,剪下來也無妨。

  報刊雜誌充滿了藝人緋聞、政治家瀆職、殺人事件等各種揭露社會錯綜複雜本質的文章。孩子們越瞭解“人還有這些側面”,就越能獲得他人的觀點。

  可能有人覺得“報刊雜誌什麼的太低俗”。但是在考試的問題裡面,會有很多涉及人類本質的問題。

  比如《奔跑吧!梅勒斯》,恐怕沒有幾位家長會反對孩子閱讀吧。但這個故事所描寫的人的心理,孩子們又能讀懂多少呢?

  有這麼一道題。

  故事最後,梅勒斯到達朋友要被處死的地方,克服了種種困難,衣服殘破不堪。

  朋友按照約定,被釋放了。梅勒斯和朋友擁抱在一起。他們緊緊相擁,然後在人群中奔跑。衣服破爛的梅勒斯跟全裸差不多了。

  這時人群中有一位少女,投給梅勒斯一頂斗篷。

  這裡有問題了。為什麼少女要給梅勒斯斗篷呢?

  答案是“不想讓自己喜歡的人被其他人看到裸體”。

  《奔跑吧!梅勒斯》連小學生都可以讀,但這個答案小學生是不會理解的。不想讓自己喜歡的人被其他人看到裸體的這種感覺,只有精神年齡比較大的孩子才能理解。初中男生可能也會覺得很難,初中女生應該會有人可以理解。

  語文這個學科可以讓人看到人生和社會百態。

  但只在表面上看故事的話,是不會明白的。所以我才推薦讓孩子讀報刊雜誌。

  人類是極度愚蠢、混亂複雜、攻擊性強、只為自己生存的生物。

  但同時,人類也是祝願他人幸福,看到他人喜悅自己也會落淚的優秀生物。

  從這兩個方面都可以理解人類。

  有數位家長都在實施我的這個建議,然後他們孩子的語文成績日益提高。

  但是看多了男女之間的八卦,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就會問:“老師戀愛了還是結婚了?在相親嗎?”但這也不要緊。

  家長要覺悟到這些,不要把孩子包裹起來,而是要讓他們看到人的本質。通過讓他們閱讀就可以實現。

  ★討厭算術不等同於討厭數學

  首先要傳達給他們的是:算術和數學是不同的兩種學科。

  算術是需要思考出算式並計算的。算式也是普通的基礎計算。無論多難的問題,只要列出算式來,剩下的算術計算就非常簡單了。

  另一方面,數學可以全部置換成問題。比如可以用鶴龜同籠的問題來說明。

  “仙鶴和烏龜一共三十隻,一共有一百隻腳。那麼有幾隻仙鶴,幾隻烏龜?”

  從算術角度考慮的話就會這麼想。首先,假設三十隻都是烏龜。但實際上的腳只有一百隻,假設跟實際有差別。這種非跳躍性的思維是費力氣的。算式就是***30×4 -100***÷2,計算就很簡單了。

  數學不需要費力思考算式,但需要解算式的能力。假設仙鶴為x,烏龜為y,那麼就用x + y=30,2x + 4y=100這種方程去解。也就是費力的地方不一樣。

  我是這樣解釋的。

  “你們之前做的是全部假設為仙鶴,或者全部假設為烏龜,這是不合常理的想法。

  “我們接下來學的是跟這個完全不一樣的。要從解方程的學習開始。所以算術跟數學的區別很大。解方程通過訓練,任何人都能解出來。所以不擅長算術的人現在也可以放心了。”

  這樣來開始訓練。但是最終還是需要“讀寫算”。解方程也需要閱讀能力和計算能力,所以幼兒期的讀寫算訓練仍然很重要。

  孩子學習的根基是在幼兒期的教育,也就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讀寫算”,這個要徹底教好。到小學二年級之前,只教這個其實也就夠了。

  如果這個基礎打好,成績就會像二次曲線一樣上升。如果大意馬虎的話,將來就可能摔一跤。

  孩子容易摔跤的有這麼幾個地方。大部分的孩子首先會在“比例”上感到迷惑。這是現在小學四五年級學習的內容。

  “比例”中有比較量、原來量和比例這三種數,讀寫算的基礎如果沒有打好,就理解不了這個概念。

  當然也不是不能挽回,下面用一個具體例子來說明吧。

  比如在黑板上畫一塊蛋糕,問:“老師拿二分之一,你拿二分之一,這能聽懂吧?”孩子都會說:“嗯嗯,能聽懂。”

  然後畫兩個大小不一樣的蛋糕,說“老師拿大的那個蛋糕的二分之一,你們拿小的那個蛋糕的二分之一”,孩子們就會說“老師你好壞”。

  “為什麼?不都是二分之一嗎?”

  “原來它們的大小就不一樣。”

  “是嗎,這就代表總體量。”

  如果只在黑板上寫數字,會有孩子完全跟不上,但如果給出具體例子,他們就會一下子明白。

  之後的數學題目全部都跟這個概念有關,所以“比例”的概念非常重要。

  所以如果不能理解“比例”的意思,之後的內容全部都跟不上。

  這樣的話,孩子們首先就會開始討厭算術。算術和數學的性質雖然不完全相同,但“討厭算術,不擅長算術”的孩子們喜歡上數學的概率也肯定不高。他們會一直帶著不擅長的意識接觸數學。

  為了不討厭算術,一定要好好理解“比例”的概念。

  ★像玩遊戲一樣設定限制時間

  稍微強迫人做一些做不到的事情,會讓他一下子提高很多。

  成長期的孩子就更是如此。

  我們在大黑板上寫滿了板書然後講解的時候,這個過程中絕對不讓學生做筆記。

  講解完畢後,會讓學生們問問題,老師邊回答提問,邊繼續在黑板的空隙處寫滿內容。這期間也不讓學生做筆記。

  等到所有問題都回答完之後,才說“好,現在可以記了”。一般來說慢慢寫的話,十分鐘總可以寫完了。

  但一開始我們會說“給你們五分鐘時間”,孩子們肯定會感到驚訝。但是不要管他們的驚呼聲,邊看錶把控時間,邊倒數計時說“還剩四分五十六秒”,這時大家就會認真做起筆記來。

  五分鐘後,馬上把黑板擦得乾乾淨淨。使用這個方法進行四五次後,他們在五分鐘之內就完全可以寫完了。然後可以把時間限制在三分鐘,然後是兩分鐘。

  之後會發生什麼呢?學生們會只把自己不明白的部分和認為重要的部分寫下來。自己能領悟的內容就不會寫,只挑重點記。這樣的話一分鐘也是足夠了。

  這就是成長。

  當然,也有孩子不能馬上學會這種記筆記方法。

  但是不用擔心,只要問他一句話就可以了。

  “板書上寫的你都不明白嗎?”

  “有的能明白。”

  “那就沒必要把很明白的內容寫下來了,只把你不懂的和覺得重要的地方寫下來就可以了。”

  這樣他下次就能學會了。

  而且理解的內容就不寫在筆記本上,這樣就不會不聽老師講課了,這也跟提高注意力聯絡了起來。

  他們會努力思考,除去那些有必要靠自己創造的領域,所謂的“會學習”就是提高資訊處理的能力。把老師說的資訊妥善整理好、精細檢查、提高效率。這就是處理能力高的表現。這個領域並沒有創造性的東西,只要多做練習,就會很嫻熟。

  在家裡也可以嘗試用這個方法。

  無論是算術還是漢字練習,把時間縮短,孩子的學習能力就會不斷提高。限制時間,就跟集中精力玩遊戲一樣,能學得越來越好。

1.家長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怎樣培養學習興趣

3.培養學習興趣的方法

4.如何提高小孩學習興趣

5.怎樣教育孩子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