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學習好習慣的方法

  孩子家長在孩子的幼年時期應著重培養哪些習慣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一

  立規矩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適時為孩子立規矩。中央電視臺的《生活空間》欄目中曾報道過一名五歲兒童生活很有條理,自己的玩具櫃、小書架、抽屜等都是自己主動整理,小小的年紀已初步養成了愛整潔、愛勞動和有條理的良好習慣,令人稱讚。從報道中得知,自孩子兩歲開始母親就對他立下規矩,要求他玩完玩具必須收回原處,若不收,媽媽就將玩具沒收。正是由於這位母親注意立規矩並嚴格要求,孩子才逐漸養成了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和愛整潔、有條理的好習慣。

  方法對頭

  培養幼兒良好習慣要依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採用相應的方法。對於幼小兒童應使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方法來引導培養良好習慣。比如培養兩三歲的孩子玩完玩具收回原處的習慣。在開始訓練時,家長可以用遊戲的口吻對孩子說:“玩具要回家了,你幫它找找家在哪兒,把它送回家去吧!”這就比干巴巴地向孩子提要求效果好得多。當孩子把玩具收放好以後,家長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孩子受到稱讚後,下次定會再重複這種良好行為的。

  堅持不懈,嚴格要求

  習慣是在不斷重複中逐漸養成的一種比較穩定的行為傾向。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為家長不能想起來就要求一下,想不起來又聽之任之,要始終如一,持之以恆,日復一日地進行訓練,使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例如,說好了不能隨便吃零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鬧,家長就心軟,常常遷就、退讓,直至“敗下陣來”,以妥協告終,繼而發展到有求必應,致使孩子養成了隨便吃零食的壞習慣。也有不少家長在培養孩子良好習慣方面取得了成效,這是由於他們能理智地愛孩子,把愛與嚴結合起來,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地要求和耐心訓練的結果。

  教者要求一致

  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特別需要施教者在教育上要求一致。首先是家庭內部***父母、祖輩及家中的其他人***對孩子的要求要一致,如培養孩子不隨便吃零食的習慣,如果父母嚴格要求而爺爺奶奶放縱,那是不可能培養起好習慣的。

  其次是家庭與幼兒園的教育要一致。現在,不少孩子在幼兒園裡能自己吃飯、自己穿衣,一到家中則判若兩人。如果孩子在家、在園表現不一,就說明還沒有養成好習慣,也反映出家園在這方面未能很好配合。如果家庭與幼兒園彼此密切配合,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

  1***、收拾自己的相關物品。

  要讓孩子自己收拾書包,自己的物品自己擺放,整齊條理,作業獨立完成。家長在輔導孩子時,要重引導,輕代理,重方法,輕題量,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在學校學習的基礎上再學習的能力。

  2***、讓孩子養成上課注意聽講的好習慣。

  學校教育以課堂教育為主,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老師會通過各種方式把學習方法、基本知識等內容教授給學生,因此課堂時間非常寶貴。小學階段知識點少,只要上課能注意聽講,跟著老師的思路,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就會達到非常好的學習效果。孩子從貪玩的學齡前兒童轉變為一個接受課堂教育的小學生,會有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家長應該注意觀察,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才會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3***、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我們都知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人一生忠實的朋友。好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可以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轉化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孩子終生受益,讓閱讀成為一種樂趣,伴他一生;讓閱讀成為一種需要,伴他一生;讓閱讀成為一種動力源泉,伴他一生。以後孩子上高年級,有了作文課,就需要有素材和大量的詞彙,才會寫出好作文。所以從現在開始,讓孩子每天讀一個小故事或是成語故事等知識性的小短文,以增加孩子的知識儲備並藉此機會增加他對閱讀的興趣,培養定時閱讀,快樂閱讀的好習慣。

  4***、注重擴大孩子知識的的廣度和深度。

  小學階段知識點相對來說較少,除了課本知識,還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興趣,適度涉獵課外知識以擴大孩子的視野。所以在興趣班的選擇上,應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但是現在孩子由於年齡還小,對自己的興趣或者瞭解不多,或者堅持時間不長。我們班已經有兩個孩子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興趣班學習後發現自己對所選課程不感興趣。這個時候就應該讓他知道,可以給你再次選擇的機會,但是要考慮清楚,興趣班的選擇只能更改一次。讓孩子有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