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國外的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每個國家教育孩子的方法都有所差別,現在我們來盤點一下外國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以下是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盤點國外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英國父母教育孩子:把餐桌當成課堂

  作為紳士國度,英國家庭很重視“餐桌教育”。餐前的舉手投足是每天要重複的事,他們認為,如果在這些細節上都做不到有教養,別的方面就更難教育了。

  現代的英國家庭在餐前要等家中的老人和女性先坐下就餐。在人口多的家庭,傳統的英國家庭會在老人或是女性成員臨時入座時,要求在場男性成員,無論年長年幼都要站起再坐下,以示禮貌。在用餐過程中,無論長幼,都要求端坐。刀叉的使用一定要得體。英國的孩子從小就被父母教育正確使用刀叉,永遠不要將刀叉銳利的一頭對向他人,放置刀叉時也需要輕拿輕放。

  父母要求孩子,不要在吃飯時發出不雅的聲音。不要邊說話邊喝湯,不要在吃飯時要求喝飲料。一些年幼的孩子這樣做了或是提了要求,都會被父母嚴厲制止。時間長了,孩子們就習慣了這些規矩。另外,英國人在用餐時間,就是坐在餐桌邊吃飯,誰都不可以開啟電視機或看平板電腦,為人父母首先要做到這一點。在餐桌前,不要輕易打斷別人說話,要等到別人說完了再發言。另外,如果自己要離席,需要向在場成員說明後才離開。

  美國父母教育孩子:校車有30條規矩

  美國是個自由國度,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們可以不懂規矩。拿坐校車來說,學生們需要遵守的規矩就達30條之多。據美國交通局的統計資料顯示,每天坐校車的學生佔中小學生總數的54%,美國目前有44萬輛校車穿梭在居民區和學校之間,每天要接送2500萬名中小學生。一年下來,這些校車接送的中小學生就高達100億人次。

  每學期開始之前,學校會對需乘坐校車的學生進行統計,併發給家長和孩子乘坐校車的規章制度,具體包括:在校車來之前,必須提前五分鐘在指定地點排隊候車;當校車靠近時,必須站在離路邊至少6英尺處,且排隊不能延伸到街邊;在校車停靠之前必須等待,只有當車停好,門開了並且司機說可以上車後才能上車***見圖2***;如果要從車頭前繞過,需確保自己和校車保持10英尺距離,確認自己和司機都在相互能看見的範圍內;禁止從車尾穿過;如果學生的東西掉在校車附近,告訴司機幫忙來撿,禁止私自去撿,避免司機看不見學生而發生悲劇……

  對於以上嚴格的規矩,多數孩子都能遵守,不過也有少數孩子做不到。因為涉及學生的安全,老師會先對他進行嚴肅教育,讓他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再通知家長共同教育。對於屢教不改的學生,可能會禁止乘坐校車。

  法國父母教育孩子:教孩子學會等待

  尊重他人是法國家庭教育的一個基本點,學會等待便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父母從小就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形成這種習慣:並非你提什麼要求都可以立馬得到滿足。例如,孩子一哭,中國父母通常會立刻將孩子抱起來哄。法國父母通常覺得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只要哭聲不異常,一般都不去理會。幾次下來,小孩子在潛意識中就會明白,把哭當成“要挾工具”無效。

  父母們還會教孩子管理時間。去法國人的家庭做客,家裡人無論年齡大小,都懂得嚴格地尊重其他家庭成員的作息時間,小孩也不例外。該幾點睡就去睡,鬧也沒用;該幾點起來就得起來,賴床也不成;該幾點吃飯就得按時吃飯。記者在法國家庭中從未看到有家長追著給孩子餵飯的情況。家長們還會通過家庭遊戲等方式鍛鍊孩子的獨立性。

  在公共場合,法國孩子一般頗守規矩。比如按秩序排隊、不打擾別人、說對不起、謝謝等。法國學校從小學就開設了公民教育課程,小學主要講社會生活的規則,如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不要打擾別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等。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公共場所控制情緒

  在公共場合,與中國孩子的自由活潑、天真爛漫相比,日本孩子則顯得沉默、老實。日本孩子坐公車時不會來回走動,在餐館吃飯時不會大聲哭鬧或喧譁。有時有的孩子明明搶了別人的玩具,但對方父母會趕緊上來道歉,並要求自己的孩子與小朋友分享玩具。其實,孩子的心智都差不多,不同的是家庭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孩子“內外有別”,指的是對家庭和公共場合要區別對待。在家庭裡,小孩子可以完全放開,因為身邊都是父母等可以接受你的親人,而公共場合周圍都是“別人”,沒有接受你所有表現的義務。所以必須對自己的言行表現有所收斂和控制,表現出好的一面才不會給別人添麻煩、惹人厭惡。這是日本家長[微博]教育孩子公共場合言行的基礎理論。

  日本父母還會手把手教孩子,在公共場合怎樣的表現才是好的,老師也會教孩子學禮儀和規矩***見圖3***。一般素質良好的日本中產階層的父母,會讓孩子從控制自己的情緒開始:無論高興、難過都不能不分場合地宣洩,更不能大聲叫喊。在孩子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之後,日本父母會教孩子怎樣和別人談話、相處。包括儘量站在對方的立場,說讓對方寬慰的話,不必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若是觀點不一致,更不用直接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而是為避免更進一步的對立暫時展現出低姿態,但保留自己的想法,等條件成熟時再向對方表達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