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學習方法指導讀後感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的觀後感,我們也可以這樣總結一下我們的學習情況!

 數學學習方法的掌握是決定學生能否學好數學的關鍵,對每個人來說學習數學的方法都不盡相同,有許多中學生,他們對數學學習很茫然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學數學。面對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在起始年級就減少學困生,如何讓更多的學生喜歡數學,筆者以為,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因此,我認真讀了常秀成主編的《中學生學習方法培養與指導》一書。

  該書共十五章:第一章為衝破苦學和厭學的困境,分了兩節講述分別是苦學和厭學是怎樣產生的、如何衝破苦學和克服厭學;第二章為端正教與學的指導思想,分了三節講述分別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觀、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觀、教與學的協調和統一——教學觀;第三章為重視培養與激發學習動機,分了三節講述分別是學習動機的作用和型別、學習動機的培養、學習動機的激發;第四章為如何培養與發展學習興趣,分了兩節講述分別是學習興趣及其現狀、學習興趣的培養;第五章為積極發展思維能力,分了三節講述分別是思維的特點、型別與學習,思維的方法、作用及現狀分析,思維能力的培養;第六章為怎樣提高記憶能力,分了三節講述分別是記憶的作用、型別與學習,記憶與遺忘,記憶的一般方法;第七章為努力提高觀察能力,分了三節講述分別是觀察及其作用、觀察的一般方法、觀察能力的培養;第八章為積極提高閱讀能力,分了三節講述分別是閱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培養良好的閱讀能力、常用讀書方法簡介;第九章為加強學習的計劃性,分了兩節講述分別是為什麼要制定學習計劃、學習計劃的制定與實施;第十章為怎樣正確對待預習,分了兩節講述分別是預習及其作用、預習的方法及注意事項;第十一章為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分了兩節講述分別是課堂學習的特點及其準備、努力提高課堂學習質量;第十二章為認真進行課後複習;第十三章為如何提高作業質量,分三節講述分別是作業的意義、分類及要求,做作業的程式,進一步提高作業質量;第十四章為主動進行系統複習,分三節講述分別是系統複習及其作用、系統複習的一般方法、系統複習應注意的問題;第十五章為發揮應有的考試水平,分三節講述分別是水平性考試、選拔性考試、答題技巧與意外處理。

  這本書編著者以10年的努力邊實踐邊寫作、邊修改邊完善的。因此,該書除了它的理論特色外,更突出的是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強調了實際、實用和實效。它力求與教學過程、教學環節相吻合,以便為教學服務。同時,它採用了教材形勢,方便了使用。它的內容生動活潑,不是講些乾巴巴的學習方法,而是舉了不少例項,增加了說服力、感染力和啟發作用。

  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同樣是教師苦口婆心地教、家長用心良苦地促、學生廢寢忘食地學……然而,有一些學生的學習效果總是不理想,成績上不去。於是,有的教師就一再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一味加大作業量。結果仍是事與願違,成績不但上不去,反而加劇了學習中的惡性迴圈,使得一些學生更加喪失了學習信心,增加了厭學情緒。固然,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成績存在差異是正常的。我們不能提出消滅差異。但是,卻可以提出如何解決學習中的惡性迴圈,變一味地苦學和普遍的厭學為樂學和會學。

  中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和指導,是深化教學改革,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重要內容。教學這種互動式的多向多邊活動,就要求培養和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實踐證明,教師是否能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而學會學習,是對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水平和自身素質的一種檢驗。如果只是一味地滿堂灌、機械地又無效地逼學生練,忽視了學習方法的指導與培養,正說明教學思想有待於轉變,教學水平和自身素質有待提高。同樣,如果學生只能接受滿堂灌,埋頭於題海苦練,不會探索運用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那就很難走出惡性迴圈、走出苦學與厭學的怪圈。

  我相信,該書對我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一定大有幫助。它,為學習方法的研究與實踐添了一磚一瓦;它,是教學改革園地中一株小草、一朵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