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小學一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要想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就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剛進入學校,對周圍一切事物都感到特別的新奇, 美術課也給他們帶來了新的發現,原來只是在紙上隨意的塗牙,可到了學校,經過學習發現畫筆可以畫出很多漂亮的事物來,學生也就特別的喜歡上美術課了。作為老師就要通過長久而不間斷的鼓勵、誘導,才有可能使學生產生對美術學習的濃厚興趣,並能長久的保持下去。

  一是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我選擇了一些適合學生學習的,同時也是學生們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把進度調慢,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掌握這些他們喜歡的東西。比如,在上繪畫課時,我不是給學生一個題目,規定他們去畫什麼,而是給學生提一個要求,允許他們大膽的去畫、去表現自己的創作思路。並且在每次上課時,對一些容易出現問題的學生進行糾正、鼓勵;而對一些畫得好的學生則進行表揚,把好的作品貼在黑板上讓大家欣賞點評,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

  二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豐富的想象力對學生創作美術作品是必不可少的。當學生產生了豐富的想象力後畫面就會充滿了浪漫的色彩。低年級餓孩子們他們經歷的事情少,對世界的許多認識不得不靠想象來填補空白,在電視事業發達的今天,螢幕上各種形象更可以開闊他們的眼界。

  三是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動力之一。教師要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特有魅力,利用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教學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教材的內容以及教學的環境等因素進行協調統一,激發學生的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

  播種希望,收穫快樂,只有讓學生在自己高高興興地參與實踐中,才能使得他們的思維高度集中,創新的火花迸發,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把課堂知識掌握了。希望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收穫更多。

  範文2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從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而美術課堂就好比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容易。不論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一、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麼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為那些型別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二、課堂的教學

  課堂的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在這裡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師都知道,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保證,這也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一個原則。可往往有些型別的美術課卻不需要孩子們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也學需要幾個學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幾個同學湊在一起共同創作難免會各抒己見。而且他們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就會造成紀律的不好。就比如,不僅要剪的像樣,還要分清楚陽刻與陰刻的區別,這樣勢必就給此課增加了難度,授課教師就會考慮小組分工合作,相應的課堂紀律也會混亂。還有一些課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卻並非無效。我曾看過一片文章說,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時不需要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創作,學生甚至還可以畫在桌子上,還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經說過:“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

  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的是課堂必須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安靜,往往會抹殺孩子的自由發展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可怎樣才能使兩樣兼顧呢?那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縱,不壓制。例如:,可以嘗試採用比較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藉助一些外界的媒體,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參觀一些剪紙作品展;有同學說他***她***的奶奶***姥姥***很會剪紙,還可以把這些老人請來當成他們的課外輔導員。而作為教師的我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學到更多關於剪紙的一些知識。能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學到知識。而且我認為,有時候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一些環境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反而獲取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感覺是那樣的貼近自己,其實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更何況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我覺得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紙中的陽刻和陰刻》那一課之後的一些感想,一些我個人的心得體會。其實不論是一年級還是六年級,我們上美術課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於生活 !

  範文3

  《魚兒遊遊》是小學美術課程年改革試驗教材***人教版***第一冊中的第8課,屬於造型·表現類。通過此課的傳授,讓學生感受美術課學習的樂趣,進而培養學生善於發現美,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動物的情感。以下是我課後的兩點體會。

  一、抓住童心,引發激情,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氛圍。 《海的女兒》、《海底總動員》等是學生最受歡迎的童話故事,在他們的腦海中常常出現各種神奇美妙的幻想,色彩豔麗的各種魚兒在他們的心目中更是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本課的引入階段,我利用教學多媒體對他們進行了視聽感官的刺激,讓他們再次欣賞並感受魚兒在造型和色彩上的變化。引言的匯入也富有童趣:“今天我們的美術課堂上將要來幾位可愛的嘉賓,讓我們用掌聲請他們上場……”“咦,他們怎麼沒有穿衣服呀!”“你想給他穿上什麼顏色的衣服呢?”“你還能給它們設計出更好看的服裝嗎?”話音剛落,孩子們的思維馬上就打開了,他們天真無邪,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想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之中。

  二、以故事情節為線索,昇華情感。 在學生創作表現的同時,我將有趣的童話故事情境作為啟發他們創造力的手段。“海底的魚兒們將舉行一場盛大的晚會,他們都開始準備起來,有的穿上了漂亮的新衣裳,有的畫起了彩妝,有的準備著自己的節目,還有的找到的夥伴們商量開起了商討會議呢……”在課堂上優美的音樂聲伴隨下,孩子們筆下逐漸展現了一個個富有情節的畫面。


看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