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人是怎樣管理時間的

  緊急的事情往往要優先做到處理完畢,否則就會讓你無法做重要的事情。那麼,?

  1、養成隨時建立索引的習慣:把一切活動和資訊都結構化,系列化,標準化,可以讓你節約大量的時間。

  2、最小化你的工作環境***擺脫對科技產品的依賴***

  3、一次只做一件事:集中精力打殲滅戰

  4、把事情至少做到80%才結束:我的習慣是先判定做到什麼程度是把事情做到一個無法倒退的點,下次再做才不至於從頭再來

  5、經常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然後提前準備

  6、學一點統籌方法:我們經常要同時做幾件事情。這個時候一定要養成隨時考慮最優次序的習慣,考慮得多了,哪些事情先做,哪些事情後做,哪些需要在無干擾情況下做,哪些可以在有干擾情況下做,這樣可以讓自己時間利用最有效率。

  7、緊急和重要:緊急的事情往往要優先做到處理完畢,否則就會讓你無法做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往往要堅持做到一個階段,否則就永遠也做不完。

  時間管理的主要方法

  1.帕累託原則在時間管理中的運用

  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下實現目標最大化,是高效管理者工作的重要原則。時間是實現目標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對高效管理者的時間進行更好地管理,我們引入帕累託原則。帕累託原則又稱做重要的少數、微不足道的多數,或80對20定律、猶太法則等,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由義大利經濟學家及社會學家帕累託提出的,最初是用於經濟領域中的決策。這一原則是說在任何一組東西之中,最重要的通常只佔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對於重要但只佔少數的部分必須分配更多的資源,更注重對它的管理。在時間管理中運用帕累託原則有助於應付一長列有待完成的工作。將一大堆需要完成的工作列出優先次序,把最應優先完成的作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各花上一段時間集中精力把它們完成。

  只有這樣,那些看起來可能是無法一一完成的工作才能通過我們所完成的那幾件重要工作而得到解決,獲得最大的收益。

  2.“座標法”在時間管理中的運用

  一個人在同一時間處理兩個以上的任務是件極為困難的事情,一直保持高效更是難上加難,因此管理者應把時間花在重要的、必須做的任務上,而不是那些並非必須要做的事情之上。

  如果以“輕—重”為橫座標,“緩—急”為縱座標, 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時間管理座標體系把各項事務放入這個座標體系! 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類別: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緊急。

  我們通常會把緊急的事情放在第一位,這不是管理時間的有效辦法。在最初,我們可能會重視事情的重要程度,做的是“重要且緊急”的事情,但應避免習慣於“緊急”狀態,否則,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喜歡上“到處救火”的感覺,把自己當成“救火隊員”,轉而去做那些“緊急不重要”的事情了。

  這樣一來,我們沒有時間去做那些“重要不緊急”的事,而這些事往往有著更深遠的影響。將大部分時間花在“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上,可以讓我們避免掉進“嗜急成癮”的陷阱中,更可以避免在事情變得緊急後才疲於應付。對於高效來說,“重要不緊急”的事就是教學。確定了教學任務,就明確了圍繞教學所需的人、財、物以及包括學術活動在內的各種活動,高效各個管理層的時間管理都應圍繞這一任務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