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總結的心得體會
課堂教學要不斷總結才能提高效率。關於如何寫呢?在寫時可以參考以下範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範文一
回憶新課改的一路走來,雖談不上收穫頗豐,但心得、體會終究溢滿心頭,淺談構建自己的有效特色課堂心得體會。 一彎溪水不論它多孱弱,只要還能潺潺流動,那就是生命的靈動。我知道自己的收穫或許極淺顯,但它終究是我對數學教學的真實感觸,它處處激盪著我和孩子們心與心#from 本文來自高考資源網 end#的碰撞的火花,我願意收集,更渴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節好課的準備,曾用“五實”來界定:紮實***學到了東西、鍛鍊了能力、培養了情感***;充實***效率:對多少學生有效;每個學生的效率多高***;豐實***生成性課堂:新資源的生成;新的過程狀態生成***;平實***融入學生、文字而忘我***;真實***課是有待完善的、值得反思可以重建的***。
一、 植根文字,紮實課堂,補足陽光雨露
文字是什麼,是土壤!種子呢?種子就是每一個孩子那小小的蓬勃、好奇的心。教師的解惑拔高、廣泛厚實的課外資源是和煦的陽光、甘甜及時雨露!
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生活環境不同,知識儲備的豐厚不同,再有時代、閱歷不同,這就造就了一篇篇內容、思想、風格各異的文章。尤其像那些經典的不朽文章,哪怕我們化身主人公,融入文章,都很難全面深刻的理解作者的心。粗略的讀文章,只憑自己感覺去猜,去說,那樣不僅扭曲了文字,長此以往會養成淺嘗輒止的壞學習習慣。不但學不到東西,更會成為找不到源頭的孤水、漂浮風中的枯木!
大樹的生長離不開陽光、雨露。廣泛的課外延伸補充,能使大樹長的更加肥美。
每一顆種子要想長成參天大樹,只有紮根文字,從中汲取知識;從中鍛鍊能力;從中陶冶性情、體悟人生;從中豐富閱歷。再由課內延伸課外,課內打通課外,課外充沛課堂。直至厚積薄發,育得滿園芬芳、叢林遍野。
二、自學為主,充實課堂,教師要張弛有度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要想讓學生學,首先要讓孩子們知道學什麼,怎麼學。
其次,教師要圍繞這些基本構築充分備課:一堂好課要發揚自身的長處,建立凸顯個人特色的鮮活教學設計,以保證整堂課孩子們大都積極主動、興致勃勃。
當然學生主體觀的重新確立,看一堂好課首先要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所以課的設計還要形式多樣,要靈活多變地組織聽說讀寫的訓練,使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參與的願望,使每一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我們要時時謹記充實課堂,貴在關注兩個有效:對多少學生有效;每個學生的效率又有多高。
再次,更要有生成性課堂的心裡準備,即不完全預設的新資源的生成、新的過程狀態的生成。
希望學生能夠走我們為他設計的道路,其實這是一種奢望,更是教育的悲哀。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他們小小腦袋裡會裝有千奇百怪的認識和問題。我們要做的疏通而不是堵截。所以當他們暢所欲言的時候,課堂便會向預設以外的方向挺進。有人說:熟悉的路上沒有新奇的景象。雖然我們手中有拉回風箏的線,但一定要張弛有度,萬萬不可緊緊的把著,這樣的風箏是永遠也飛不高、飛不出自由翱翔的雄姿!
專家指出:會教書的老師會把學生的質疑變成一種新的資源。
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課堂是智慧的碰撞,是生命力的蓬勃,是激情的洋溢!要允許學生出現不同的想法,更要允許學生創新。我國創造教育的偉大先驅陶行知先生畢生崇尚創造。他認為,創造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個民族文化中的精髓。他以滿腔的激情、閃光的睿智,大力倡導和推行創造教育。他形象地在《三代詩》中寫道:“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要有孫子,非先有老子不可”。這是說要從行動中獲得知識,再用知識去指導行動。行、知、行不斷迴圈往復,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社會不斷進步。
教師應該做的是大膽的解放學生,解放學生的頭腦、眼睛、雙手、嘴巴、空間。鼓勵他們豐富思考、細心觀察、勤於動手、、敢於表達、更要留給廣闊的活動空間。保證學生有時間去獨立學習、活動和創造,自由支配時間、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勤於反思,真實課堂,教師要換位思考
常常聽到老師們說:我們班的學生,那是問死死不吭。就是急死你,也問不出一句,活脫脫一個個木頭樁子!
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這時我們就要“把自己當自己”。我們是教師,是成人,更有是從事多年教學工作、經驗豐富的教師。為什麼孩子們課下生龍活虎,課上便蔫了呢?這原因究竟在誰?而不能生悶氣的抱怨、訓斥。
“把學生當自己”,就是要求老師象愛自己那樣去愛學生;要學會換位思考,以生為本,多站在學生角度考慮問題;要善於發現和張揚學生的優點,學會像欣賞自己那樣欣賞學生;要相信學生,依靠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學生也會把老師當作自己,老師工作也就遊刃有餘。
一節好課,不在於你講了多少知識,而在於學生學會了多少知識及一節課中學生思維量的多少。上一節課容易,要上好一節課並不容易,需要我們行動起來,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運用勤謹的頭腦創造具有自己特色的個性化課堂,從而更好的駕馭課堂,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吧!
範文二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在一堂課結束時要進行課堂小結,而且根據課堂內容的特點隨時進行思想、方法的總結,使學生能站在知識系統的高度去認識和理解所學內容。結合你的教學實際,。
答題內容:
課堂小結是課堂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一環,良好的課堂小結設計可激起學生的思維高潮,產生畫龍點睛、餘味無窮、啟迪智慧的效果。課堂小結是每節課即將結束時,教師一般用3-5分鐘時間,對本節所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總結,理清知識脈絡,構建知識框架結構,進行學法指導,深化、昇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可見歷史課堂小結是歷史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學生認知過程的重要階段。因此,作為我們授課者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精心準備課堂小結,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緊緊圍繞高中歷史課程目標的現實。在歷史課堂小結的設計上,要注意學生掌握鞏固歷史基礎知識,培養學生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參與歷史學習的過程和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深化、昇華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當然,一節歷史課的課堂小結不可能面面俱到,事實上也沒有必要做到面面俱到。教師只要認真分析了教材,依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學習實際,在進行歷史課堂小結的設計與實施時,在上述歷史課程目標的某一方面能鞏固,強化,昇華,落實實現,這節歷史課堂小結就是成功的。
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多媒體教學總結了以下八種歷史課堂小結形式:
一、表格式小結
表格式小結就是把所學知識通過一定欄目的設計,運用多媒體展現出課堂教學內容的歷史基本知識。體現知識之間邏輯關係的一種形式。表格小結的特點是內容簡潔,形式明快,一目瞭然。有利於學生對歷史基本知識的記憶和鞏固。
表格式小結最好利用多媒體幻燈片放映中自定義動畫功能,先打出表格欄目,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然後對錶格中具體知識點一邊由學生回答,一邊由老師按滑鼠的方法,完成表格的填寫。這樣更能加強對歷史基本知識的記憶和鞏固。同時可以使學生參加到課堂小結中來。
二、知識網路結構式小結
知識網路結構式小結是將本課內容經過歸納整理,形成完整的,系統化的,富於邏輯結構的知識體系和脈絡。這種小結便於學生對本課內容進行整體的、系統的把握,從而有利於學生對本課基本知識從幾個要素方面記憶,理解,掌握。
三、習題訓練式小結
習題訓練式小結是採用一定數量的填空題,或選擇題,或材料題,或回答題,引導學生對當堂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性訓練,並積極參加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參與性。習題訓練式小結所選訓練題要緊貼本課內容,要具有典型性。能鞏固本課所學歷史基本知識。填空題所要填的空白一般在10個左右,選擇題8個左右,材料題的材料一個或者兩個,問題設計一般不超過4個小題,設問要簡單。問答題1個,一般問題設計不超過4個,同樣,設問要簡單。訓練時間5分鐘,採用多媒體幻燈片形式最好。
四、數字整理式小結
所謂數字整理式小結就是利用數字對本課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提煉要點。這種方法通俗易行,有時還富有韻味,既能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鞏固,又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學科興趣,在教學中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問題探究式小結
課堂小結能對本節教學內容高度概括,面面俱到固然很好,但每節課的課堂小結不可能把所有問題都囊括進去,有些問題需要在新授課任務完成後,引導學生思考,由學生合作探究來完成。問題探究式小結就是授課者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精心設計一個典型問題供學生在課堂獨立思考,自主探究,或互相討論,合作學習,探究和交流。通過對問題的探究,學生對本節課有一個高屋建瓴的認識與理解,設計的這一典型問題可以是人們習慣認識上容易偏差的問題,也可以是史學研究中的一些觀點,但問題不能很難。問題探究式小結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有利於培養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與人合作學習交流。如嶽麓版高中歷史必修Ⅰ第15課《辛亥革命》這節課後的課堂小結。我打出幻燈片提出問題:有人認為“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又認為“辛亥革命”失敗了,你認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然後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合作探究,交流。
這一問題激發了學生探究問題的慾望,在相互討論後,個個發言踴躍,課堂氣氛熱烈,從同學們的表情中我發現學生對歷史課的學習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同學們各抒己見的基礎上,我按同學們的發言要點將其稍加整理如下:辛亥革命成功是因為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頒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失敗是因為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果實。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完成,中國社會性質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過同學們對這一問題的合作探究,交流,很容易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六、邏輯結構式小結
邏輯結構式小結是粗線條地勾畫出本節課所學知識的總體框架,並體現出知識點的有機的,內在的聯絡,形成邏輯知識結構系統。通過對歷史事實的概括這一認知活動,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具體的說就是培養學生歷史思維的整體性。邏輯結構式小結能調動學生視覺的記憶能力,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對歷史事實的概括能力。
七、比較式小結
較式小結是把兩個性質相近或相同或相似的歷史事件***包括制度,思想等***多角度地分析對比,找出兩者或三者等的相異點或相同點。通過比較能加強對新授知識和已學知識的深刻認識與理解,從而培養學生歷史比較思維能力,逐步掌握歷史學習中的比較方法,為探索認識歷史問題奠定一定的基礎。例如我在講授完嶽麓版高中歷史必修Ⅰ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體的建立,第9課《北美大陸的新體制》後,對本課進行課堂小結時則採取比較式小結,把美國的總統制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從10各方面,多角度的進行比較、區別。
八、語言文字式小結
語言文字式小結是採用純粹的,精煉的語言文字對本節教學內容作高度概括和總結。這種小結方式在歷史課堂小結中是授課者運用最普遍、最傳統、也是運用頻率最高的課堂小結方式。它能夠培養學生綜合概括的歷史思維能力,更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昇華。有利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目標的落實與實現。
範文三
1. 從“實”出發,設計教學流程。現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研究,本身就體現了從“實”出發。語文有效教學應在課堂實施中應該求真實、求樸實、求紮實,體現一種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和實實在在的教學作風。這裡的“實”還應體現在教師教學前需結合實際的教育、教學環境,結合班情、學情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提高語文課堂有效性的前提。這個前提是看得見的、摸得著的東西,體現“實情” 能給予課堂教學最大限度的指導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教學設計。
2.紮實學習,領會教學目標。注重學習,把握並落實好教學目標是實施語文有效課堂的保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六年了,從通識培訓到學科培訓,再到提高培訓,可謂是進行了一次大洗腦。教師必須加強學習,不僅要學習課標,還要學習教材。如:不同學段對識字寫字就有不同目標要求——第一學年段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學習漢字的願望,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第二階段提出“對學習漢字有濃厚興趣,養成主動學習漢字的習慣”……。課標在設定目標時考慮到低年級兒童身心特徵,還有一個很重要指導思想,那就是多識字少寫字,識、寫分開。如果我們在上課時不加區別,做的就是無用功,提高教學實效就無從說起。教師不學習是會誤人子弟的。教學目標必須體現語文的教學價值,即學生要知道什麼?應學會什麼?悟出什麼?教學目標只有適宜於學生,教學才可能有效。
3.分層教學,落實“培輔”計劃。教學要因材施教,作為老師要儘可能地多關注、多嚴格要求每一個學生。俗話說“十指不會一般長”,一個班級總免不了有那麼幾個讓教師犯難和頭痛的學生,面對現實,因為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要尊重這種差異。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