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運營管理讀書心得

  當今社會,不斷髮展的生產力使得大量生產要素轉移,運營過程和運營系統成為了運營管理的物件。今天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開宗明義,本學期學習的運營管理,就是對運營過程的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是與產品生產和服務創造密切相關的各項管理工作的總稱。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運營管理也可以指為對生產和提供公司主要的產品和服務的系統進行設計、執行、評價和改進。同時跟隨王明艦老師所學習瞭解決運營管理問題的基本工具excel的運用,不但明確了運營管理的基本流程還了解和掌握瞭如何做好運營管理的計劃。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同時也較好的實踐了王老師精心準備的上機實習的情景案例,從品嚐紅酸果、痛飲啤酒,從解決週期性產品需求到幫助一個學友如何在面試過程中,充分展現出如何出色的運用運營管理的相關知識。

  企業運營管理,從向我們明確展現了企業生存贏利的關鍵要素和這些要素之間所存在的邏輯關係,企業的運營管理的良莠,決定了一個企業的市場經營成果。從長遠的戰略發展角度觀察,我們可以說,決定著一個企業能否有未來,關鍵就是能否找到並且實踐好適合企業經營需要的企業運作模式並不斷完善、優化。

  通過一個學期,在任課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對運營管理有了瞭解、運用有了初步的掌握,同時對於運營管理也有了新的認識。在前期相關的管理學課程中我們曾經學到過,一個企業的競爭優勢就綜合地體現在Cost***成本***和Service***服務***、Time***時間***、Customer***客戶***、Qulitity***質量***、等關鍵要素的指標體系上,這些反映了企業實際的市場運營能力。

  縱觀中國企業所處的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企業要想求生存謀發展,吸取經濟變革的新因素是必須的。同時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也需要大力培育。這樣才能在在業界一直處於領先,超過同行業平均水平投資回報率,為企業創造出可持續性的競爭優勢。

  當今社會,不斷髮展的生產力使得大量生產要素轉移到商業、交通運輸、房地產、通訊、公共事業、保險、金融和其他服務性行業和領域,傳統的有形產品生產的概念已經不能反映和概括服務業所表現出來的生產形式。運營管理,正是提高企業競爭優勢的必要條件之一。

  運營過程和運營系統成為了運營管理的物件。運營過程是一個投入、轉換、產出的過程,是一個勞動過程或價值增值的過程,它是運營的第一大物件,運營必須考慮如何對這樣的生產運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和控制。運營系統是指上述變換過程得以實現的手段。它的構成與變換過程中的物質轉換過程和管理過程相對應,包括一個物質系統和一個管理系統。

  企業運營管理要控制的主要目標是質量,成本,時間和柔性,在實際的運營管理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企業競爭力的根本源泉。邁入二十一世紀,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產品本身的技術和知識密集程度不斷提高,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過程日趨複雜,市場需求日益多樣化、多變化,世界範圍內的競爭日益激烈構成了現代企業的重要生存環境,這些因素促使運營管理本身也在不斷髮生變化,不斷的改變的企業運營的生態圈。

  我們所接觸、學習的研究內容已經從生產過程的計劃、組織與控制,擴大到了包括運營戰略的制定、運營系統設計以及運營系統執行等多個層次的內容。把運營戰略、新產品開發、產品設計、採購供應、生產製造、產品配送直至售後服務看作一個完整的“價值鏈”,對其進行整合管理。

  這學期我們在企業運營管理的學習中真正做到了立足管理來討論運營問題。老師講授的內容遠遠超出了課本中枯燥的內容,通過豐富多彩的課件、案例分析、上機材料使得我們對這門課程的知識有了更高層次的認知。,對於我們同學中已經在或者正準備投身公司或運營管理領域的人士,都具有極高輔導的價值。我們從一學期的企業運營管理學習中獲益匪淺,因為這門課在闡明概念、提出問題的同時也介紹了許多運營管理的實用技巧。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很多的不理解和問題,是作為剛開始學習企業運營管理的初學者的我們必須面對的情況。任課老師儘可能的深入淺出、知識點結合精彩的安排,為我們介紹運營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技能。幫助我們更加深入的理解並解決我們存在的問題。

  在這門課程涉獵了許多方面,如質量管理、設施選址、需求預測,產品設計,運營安排等,都是我們現在在工作中已經認識到的企業核心活動。因此,對我們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學習運營管理是一個充滿挑戰又充滿樂趣的過程,上機實踐的案例具有非常高的挑戰性。通過本學期的學習,我對這一專業充滿了濃厚的興趣,開始欣賞並喜愛運營管理者這一角色。今後的工作中定會運用這門課程的精髓,方法和技術。我相信,在今後的工作中企業組織的運營效率提高,會有我的一份力量,會有這門課程的一份貢獻。

  篇二

  一個由於視力被迫輟學的人,一個被工人稱為野獸般殘忍的人,一個與工會水火不容、被迫在國會聽證會上作證的人,一個被現代管理學者不斷批判的人。

  這個人就是弗雷德裡克〃泰勒,管理髮展史中最重要的,同時也是最富有爭議的人。泰勒於1856年出生在美國費城。年輕時,他先在液壓機廠做學徒,之後加入一家鋼鐵公司,在那裡開始奠定科學管理的理論基礎。1898年,泰勒來到伯利恆鋼鐵公司,開始他著名的改革。1901年,他離開公司,進行無償的諮詢工作。期間,他的《工廠管理》與《科學管理原理》相繼發表,泰勒的影響日漸廣泛,遍及全球。

  《科學管理原理》出版於1911年,標誌著一個管理新時代的到來。至今,這本書仍然帶給管理人無窮的啟示,是不可不讀的管理經典。我花了一些時間把泰勒大師的《科學管理原理》這本書讀完了,準確來說,從內容上來講這不是一本書,而是泰勒大師的一篇科學管理智慧結晶的論文。

  18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蓬勃發展,資本主義的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同時管理思想也隨之發生了深刻變化,產生了影響世界的管理思想,如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的勞動分工思想,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資本主義贏得了極大的經濟效益。然而,社會的大分工、分層使資本主義國家中勞資雙方矛盾突出,工人普遍認為如果她們迅速工作將會導致大量工人失業,於是出現了大家所熟知的“磨洋工”現象。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泰勒科學管理原理應運而生,泰勒抱著解決勞資雙方矛盾,提高勞動生產率,解決由於沒有管理或管理不當造成的巨大浪費的目的,通過大量的貼近實際的實驗,提出了科學管理原理。

  泰勒對科學管理作了如下定義:“諸種要素——不是個別要素的結合,構成了科學管理,它可以概括成如下:科學,而不是單憑經驗的方法;協調,而不是分歧;合作,而不是個人主義;最大的產出,而不是有限制的產出;實現每個人的勞動生產率最大化,富裕最大化,而不是貧困。”這個定義,既闡明瞭科學管理的真正內涵,又綜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

  全書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從“磨洋工”這一現象出發,講述其三個主要原因,闡述了自己科學管理原理形成的背景、基礎。 第二部分,作者認為,在管理實踐中,存在著積極性加鼓勵的制度,但是與科學管理原則比較起來,科學管理所產生的優越性是積極性加鼓勵制度所無法比擬的,在積極性加鼓勵制度下,實際上全部問題由工人決定,而在科學管理制度下,一般問題由“管理者決定”。接著,作者從搬運生鐵、鏟運、砌磚、檢驗鋼珠、金屬切割這五個例項中,分別闡述了科學管理的存在與有效性。這個五個例項,作者分別講述了動作時間、工具、***輔助工作***方法、個人係數,變數模型在科學管理中的運用。作者在列舉上述五個例子的過程,也講述了一些關於組織、福

  利等的管理知識。

  談到組織,在鏟運例子中,他認為工人數量不易平均分,即應以任務量來分,並且大班組存在其固有的缺陷,應加以消除。而對於分紅,在檢驗鋼珠的例子中,作者認為,比起一般的福利,個人的雄心大志已經並且永遠起到強大的激勵作用,以促使工人竭盡全力的工作,並且分紅要講究時效性,要準時獎勵,1+1>2的原理在這裡是存在的,以此,也引出了科學管理的別稱“任務管理”,並且得出合適工作由合適的人來做的觀點。在砌磚例子中,作者認為管理者不應只站在一旁,他應該整天和工人工作在一起,幫助工人,鼓勵工人,需要時自己模範做工。在金屬切割例子中,作者拿經驗比較和科學管理來比較,並進行了實驗,證明了科學管理的存在性與經驗管理的不可攀比性,他指出了在一定情況下,即使沒有任何經驗的工人,如果有金屬切割科學原則***理論***的應用指導,也能比經驗頂級的老工人,生產出高其幾倍的產量。

  最後,就是這本書的總結,也是泰勒先生這篇論文的結論。科學管理是過去就存在的各種要素的“集合”,即把原來的知識收集起來,加以分析、組合並歸類成規律和規則,從而形成的一門科學。“它將為全世界帶來最大的收益。” 泰勒科學管理的對管理學而言有著極大的貢獻。他在歷史上第一次使管理從經驗上升為科學,而其講求效率的優化思想和調查研究的科學方法也被後人所重視。所以,科學管理的確勝利了。它運用於企業管理中,使得許多企業生產效率成倍提高。它的許多效率措施至今還被人們廣泛使用。泰勒科學管理揭開了幾千年來罩在管理上的“神祕”的面紗,譜寫了管理理論和實踐史上新的一頁,成為人類管理思想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人們把泰勒所處的時代稱為“泰勒時代”,把他的管理理論稱為“泰勒制”。雖然他已作古近百年,但他的科學管理思想對於經濟比較落後,管理水平不高的國家,仍然有著現實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我國現在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以需要學習借鑑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

  但是科學管理思想仍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泰勒認為工人的主要動機是經濟的,工人最關心的是提高自己的金錢收入,即堅持“經濟人”假設;科學管理僅重視技術因素,不重視人群社會的因素;“泰勒制”僅解決了個別具體工作的作業效率問題,而沒有解決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如何經營和管理的問題。

  此外,還應當注意到,泰勒的一系列工時研究所用的時間並非一兩個月,而是幾年甚至十幾年。這也啟示我們,做研究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不應急功近利。這樣,經過縱向與橫向的比較、綜合的比較後,我們得出的結論才會更具有說服力。

  正如編者按:他提出的管理問題依然存在,他總結的管理經驗依然有益,他研究的管理邏輯依然普遍,他創造的管理方法依然有效。

  泰勒的管理理論看似簡單,其實內涵極為豐富,需要我們不斷研讀,也需要我們不斷地實踐,才能實現組織管理的目標——“使僱主的財富最大化,同時也使每一位僱員的財富最大化”。

下一頁還有更多優秀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