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閱讀的方法

  閱讀是自我充電的最好方法之一,把閱讀當成一種平常學習習慣,那閱讀將會是最好的自學老師。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根據小學生的學識心理精選課外書刊。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思維方式主要是以視覺形象思考主為,在幫他們選書的時候儘量以圖文並茂的讀物為主;圖文並茂的讀物能更加生動形象的描述書中枯燥無味的文字內容,讓小學生在閱讀時對讀物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興趣。

  將閱讀與課內課外相結合

  課本中的有限文章與內容不能使學生們舉一反三,這時我們就要指導學生閱讀內容廣泛的課外讀刊補充“能量”,學生每學一篇課文,只要有與這篇文章相關的資料都可以介紹給學生閱讀,並指導怎樣讀才能掌握其中的中心,課外閱讀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對課外閱讀興趣提升了,讀書的熱情也提高了,自然就能舉一反三。

  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閱讀能力與想像,讓學生在閱讀中享受閱讀帶給他的樂趣。

  古人說得好“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閱讀時也要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將好的句、段以筆記的方式記下來。或者在字句下面畫橫線,圈圈等多種形式,如果家長、老師看到學生做的筆記方式不要過多幹涉,讓他們以自己的形式做筆記,自由發揮。閱讀也是一種創作的基礎,為以後寫作可以打下堅實的基礎。

  正確的閱讀方法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效率

  一般在課堂上老師都會讓學生自己默讀一遍課文,然後問這篇課文章中心思想是什麼,這樣可以教會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獨立閱讀的方法,在課外閱讀中就能自主的進行閱讀,擴大知識面。1、按順序閱讀。每讀一篇文章,先按一定的順序閱讀,把文章從頭到尾讀一遍,找出文章大致要表達的意思,然後再深入找出文章中表達的先後順序,比如:先說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找出作者想表達的中心思想。2、分步朗讀。讀懂了全文,瞭解了文章的主要思想與內容後,就要分步賞讀,學生應該養成“不恥下問”的精神,看不懂的地方就要提出來弄明白。僅會提問題也還是不夠的,要學會回答問題。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更大的興趣。這樣學習起來即輕鬆也快樂。

  小學生閱讀的小技巧:

  1.目標閱讀法。

  要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與讀物的實際情況來選定閱讀目的。大到思想內容、寫作特點,小到段落層次、遣詞造句,制定明確的目標。在閱讀時要直接捕捉與目標有關的材料,通過各種途徑達成目標,要避開與目標無關的內容,避免繞圈子。然後,在此基礎上,及時進行篩選,找到真正切中目標的實際內容。

  2.快速閱讀法。

  要求學生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資訊,讓學生懂得這是一種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積極的、創造性的理解過程口閱讀時不出聲,使理解材料的思維過程簡化,以加快閱讀速度。同時閱讀時盡力推廣視讀廣度,以句、段文字為一個閱讀單位,做到一目十行。閱讀時注意力高度集中,閱讀途中不回視、不重讀。另外,還可靈活運用多種篩選資訊的方法,只選取主要資訊,儘量排除次耍的與無關的資訊。閱讀結束後,要求學生複述大意、濃縮要點、編寫提綱,及時反饋,檢查有效閱讀的效果.

  3.以意逆志法

  孟子說:"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這就是說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識、經驗來推想作者的思想。小學課本中出現一些古詩、古代寓言故事以及一些有比較深刻的思想意義的作品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加深理解。如林巧稚說"我們要得一百一十分",其中"一百一十分"是什麼意思?小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生活中所見的倔強性格、不甘歧視、頑強精神、目標動力、志氣骨氣等"意"來逆推作者的"志"。

  4.十目一行法。

  清傳學者阮元說:"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餘晒之。夫必十日一行,始是真能讀書也。"這是說精讀之法。有的書要速讀p那是為了快速攝取資訊;有的書要精讀,這是為了從內容到形式仔細地研究,做到剖析至微,以更好地領會作者的筆法、作者的旨趣。

  5.寫寫畫畫法。

  美國哲學家、教育家阿德勒主張隨著閱讀和思考,在書中寫寫畫畫,作各種各樣的記號p並寫下自己的隨感。他認為這才是書籍的主人,這過程就是佔有書籍的過程。小學生尤宜採用此法,凡是好詞好句用一種符號圈出,作者的思路立意用另一種符號畫出,疑難不解之處再用其他符號勾出。多讀多思,勤畫勤寫,一定會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