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地理人教版教案

  七年級下冊的教材難度加大,面對教學課程繁重的人教版地理,部分教案需要多看範例。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相信是課程教學的必備資料。

  :東南亞

  教學目標:

  1、東南亞的範圍,聯絡兩大洲和兩大洋的地理位置

  2、東南亞的氣候和農業

  3、東南亞的地形與主要的城市

  4、東南亞的風景

  教學重點:

  東南亞的地理位置

  馬六甲海峽的十字路口位置

  東南亞的地形與主要的城市

  教學難點: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東南亞的地形、氣候特點。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著名國際影星楊紫瓊的家鄉是哪裡嗎?她的家鄉就是美麗的熱帶島國------馬來西亞。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請一位同學上來指出馬來西亞的位置。

  ***放映東南亞的地圖***。

  [提問]:它大概位於中國的哪個方向?

  跨過中國的南部邊界,就到了與我國山水相連的東南亞。它包括了許多國家,從總體上來看,可以分為兩大塊,一個是半島,因為位於中國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島,請同學們用紅筆沿邊界畫下來,數一數有多少個國家位於中南半島上;另一個是群島,由幾萬個分佈於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請同學們用藍筆沿邊界大致畫下來。數一數有多少個國家組成。

  [總結]:指圖:東南亞位於亞洲的東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東面。緯度位置大約在10ºS—25ºN之間。地處熱帶,所以這裡四季常青,分佈有成片的熱帶雨林,成為當今的旅遊勝地。我們常聽到的新馬泰地區就是指這裡。

  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們仔細觀察一下藍筆和紅筆畫出來的地區可以發現,東南亞像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溝通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東南亞正是擁有這樣一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而成為各國往來的十字路口。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鄭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壯舉,就是通過東南亞而到達了北非、西非等國家和地方進行了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展示鄭和下西洋的圖片],而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則可以稱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連線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通道。[展示馬六甲海峽的圖片說明]

  剛才我們數了數東南亞的主要國家,發現東南亞由十一個國家組成。這十一個國家是:寮國、緬甸、越南、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汶萊、東帝汶。特別值得一提是東帝汶這個國家,於2000年獨立。這十一個國家就是位於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上。

  [活動]:下面我來請同學回答分別在空白圖上填出位於這兩個半島上的國家。

  其中的越南,寮國,緬甸是與中國接壤,唯一的內陸國是寮國,其餘都是臨海國和島嶼國。印度尼西亞,由13000多個島嶼組成,其名印尼是海島的意思,有“萬島之國之稱,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

  二、熱帶氣候和農業生產

  [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東南亞的風土人情嗎?東南亞人是什麼人種?他們的主食是什麼嗎?

  [思考]:我們發現他們和我們一樣主食是大米,這是什麼原因呢?

  [活動內容]在這樣一種氣候條件下,還適合什麼作物的生長?

  因此這裡也是世界著名的熱帶作物的生產基地之一。同學們在圖上找出哪些國家盛產椰子,哪些國家盛產橡膠和油棕,哪些國家盛產稻米和蕉麻。[圖片展示]

  好,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東南亞的自然情況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下節課我們將學習東南亞的人文景觀。

  [課後練習]:1、 東南亞由很多海峽為什麼只有馬六甲海峽被日本人稱為“海上生命線”?

  2、列舉出“東南亞之最”。

  3、收集東南亞國家的風景資料

  板書設計:略

  :印度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徵;

  2.明確印度是一個水旱災害頻繁的國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長的特點,理解印度人口與資源、環境及經濟發展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加強學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和讀圖說明一個國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讓學生學會運用文字、資料、地圖等資料,說明地理事物的特點或原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進一步豐富學生學習地理的成功體驗,激發形成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探究的興趣;

  2.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環境觀和人口觀;

  3.進一步形成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印度的人口問題。

  2.熱帶季風氣候與農業。

  3.印度的糧食問題。

  4.印度工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教學難點:

  1.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徵與成因。

  2.工業的發展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對糧食的消費量極大。因此,印度政府歷來十分重視糧食生產。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印度的糧食問題。

  講授新課

  1.提出問題,分組討論。

  ***1***印度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糧食生產不能自給的原因是什麼?

  ***2***印度在20世紀60年代之後,糧食迅速增長的突破口在哪裡?

  2.學生髮言,教師小結。

  由於水旱災害頻繁、生產技術落後等原因,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印度糧食不能自給,每年都需要進口大量的糧食。現在,印度糧食能夠自給要歸功於20世紀60年代推行的“綠色革命”。***學生朗讀P38閱讀材料“綠色革命”***“綠色革命”改進了糧食生產技術,使糧食供應狀況逐步得以改善。目前,印度糧食不僅能夠自給,而且還有一定的餘糧可供出口。

  3.課件展示:分析糧食作物的分佈與降水量的地區分佈、地形分佈的對應關係。

  4.小組討論,評價點撥。

  水稻和小麥是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二者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通過對照可以發現,水稻主要分佈在降水充足、地勢平坦的恆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麥則主要分佈在降水較少、光照足的恆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這也說明,農業生產和自然條件的關係是極為密切的。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地理環境,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也有很大的差異。***學生朗讀P39閱讀材料,對比印度南北方在飲食習慣方面的差異。同我國類似,印度也是“南米北面”,但是在製作方法上不太一樣***

  5.承接過渡:近代歷史上,印度有很長一段時期,處於英國殖民統治下,本國工業發展緩慢;獨立後,印度工業得以迅速的發展。

  6.課件展示:表格“印度獨立前後工業部門與形成原因的比較表”,閱讀P39頁相關內容,思考比較專案,並完成表格。

  7.課件展示:分析工業的分佈與原料產地之間的關係,並完成表格。

  工業部門:分佈地區:主要工業城市

  鋼鐵工業:煤、鐵產區:加爾各答

  棉紡織工業:棉花產區:孟買、班加羅爾、新德里

  麻紡織工業:黃麻產區:加爾各答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一般規律:工業中心應接近原料產地。

  8.學生閱讀P40活動第2題相關材料,並談談自己的看法。

  9.學生髮言,教師引導。

  通過討論,使學生樹立以下信念: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雖然還十分落後,但未必什麼產業都是落後的。比如印度在核電技術及其應用、計算機軟體產品開發及出口、航天技術及其應用等方面的突破,都有力地說明了發展中國家是可以逐步趕上世界經濟水平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可以騰飛。

  [課堂小結]

  印度與我國同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印度的經濟發展中有許多可供我國借鑑的經驗。比如印度為解決糧食問題而進行的“綠色革命”,印度大力發展高新產業的創新思路等。

  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