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案
世界地圖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優秀的教案以供大家學習。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七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絡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體會科學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執著精神,並能把課後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
從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說的過程中領悟觀察、思考、論證的重要。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法指導】
自讀自悟,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導語:
師:同學們,這是一張世界地圖。我們地球分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學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麼形成的呢?現在,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師:就是這樣一張普普通通的地圖,面對它,德國著名天文學家、氣象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卻有了重大的發現。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略讀課文──
***板書課題,生讀課題。***
2、分小組學習課文:
⑴ 請同學們嘗試用五分鐘時間想辦法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最難的或最喜歡的部分可以再反覆地讀一讀,看誰最會利用時間。
⑵ 自讀課文,邊讀邊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初步感知內容,並提出不懂的問題。
⑶ 看到同學們的認真勁兒,我想把課文讀通肯定沒問題了,接下來讓我們把課文讀懂。大家知道略讀課文前面都會有一段話提示我們怎麼讀懂課文,這段話又給了我們哪些提示呢?趕快讀一讀,劃一劃。交流。
⑷ 同學們互幫互助學得可認真了!剛才老師發現有同學讀第二段課文有困難,確實這一段真的很難!現在你再去讀一讀一定會感覺順暢許多!快,開始吧!
⑸ 理解第二自然段的重點詞語:
魏格納性格豪放,天生好動在靜謐舒適的病裡坐臥不安,就像軟禁在牢籠中的困獸一般。“靜謐”是寧靜的意思,寧靜而舒適的病房與魏格納“豪放”“好動”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納很不適應病房的生活,就有了“就像軟禁在牢籠中的困獸一般”的感覺。
⑹ 小組內交流不懂的問題,再讀課文,思考:
魏格納的奇妙想法是怎樣產生的?有了這個想法後,他做了些什麼?
3、用自己的語言簡要的複述課文,並說說讀了課文之後的感受。
二、探究課文,領悟道理
1、指導學生觀察世界地圖,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陸突出部分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去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像書上說的那樣驚人的吻合。
2、反覆讀第5自然段,瞭解魏格納的“假想”是什麼?
3、理解“大陸漂移”的意思;並聯繫上下文,體會魏格納的這一假想是在反覆地、仔細地端詳地圖上的一塊塊陸地和一條條海岸線的形狀之後才得出來的。
4、讀第7自然段:
⑴ 理解重點詞語:
他開始在各大洲之間的聯絡和對比中進行考察,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大陸漂移的證據。“浩如煙海”形容文獻資料非常豐富。魏格納從那麼多的資料中尋找證據,就好像大海撈針一樣的困難但他並不是一個輕易改變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難面前沒有退縮,終於找到了證明這個學說的證據。從“浩如煙海”這個詞語中我們可以推想出他所經歷的艱辛與挫折。
⑵ 引導學生理解,魏格納發現了一個什麼重要的證據,證明他的假想是正確的:
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龍既見於巴西東部,也見於非洲西南部。中龍是爬行動物,不可能飛渡重洋。中龍當時是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陸以前是連在一起的。
三、總結課堂,課外延伸
1、交流學習了課文,有什麼感受和啟示:
圍繞“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麼”讓學生體會到: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覆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
2、從魏格納身上我們能學到什麼:
從魏格納的發現到提出大陸漂移的假說,不放棄自己的想法,努力克服困難找證據,我們體會到他是一個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覆論證,是他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他的這些品質也正是我們學習的地方。
3、學生可以繼續交流查閱到的有關大陸漂移學說的其他資料。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課文閱讀推薦:
1910年的一天,年輕的魏格納因病住進了醫院。病房潔白寧靜,就連穿著白大褂的醫生也是腳步輕輕。
魏格納性格豪放,天性好動,在靜謐舒適的病房裡坐臥不安,就像軟禁在牢籠中的困獸一般。他常常耐著性子,面對牆上的地圖呆呆地出神。實在無聊了,魏格納就站起來,用食指在地圖上畫著各個大陸的海岸線,藉此消磨時光。他畫完了大洋洲,又畫南極洲;畫完了非洲,又畫南美洲。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來停在地圖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塊突出的部分,眼睛卻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進的幾內亞灣。瞧!這兩個地方的形狀竟是這般不可思議地吻合!魏格納被自己偶然的發現驚呆了!他精神大振,仔細端祥著美洲和非洲大陸形狀上的不同點。果然,巴西東海岸的每一個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狀相似的海灣;同時,巴西的每個海灣,又能在非洲找到相應的突出部分。
“這不會是一種巧合吧?”
魏格納興奮極了,將地圖上一塊塊陸地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從海岸線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陸塊都能夠較好地吻合在一起。
於是,這位年輕人的腦海裡形成了一個嶄新的奇想:在太古時代,地球上所有的陸地都是連在一起的,後來因為不斷漂移,才分成今天的各個大陸,它們的海岸線才會驚人地吻合。
第二天一早,他叩開了著名科學家柯彭教授的大門,把自己這個想法告訴了他。教授肯定了他的假想有道理,並說也曾有人提起過,但都沒有足夠的事實加以證明。教授勸他打消念頭,不必為此枉費心機。
魏格納並不是一個輕易改變自己想法的人。他開始在各大洲之間的聯絡和對R>比中進行考察,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大陸漂移的證據。一次,他看到一份材料,裡面提到南美洲和非洲大陸上的古生物化石有一定的相似性。一種叫中龍的爬行動物,既見於巴西東部,也見於非洲西南部,顯然,這些動物當時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否則,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難以飛渡重洋。這個重要的發現大大鼓舞了他。他充滿信心,又做了很多考證工作。
1912年,在法蘭克福召開的地質學會上,魏格納作了題為《大陸與海洋的起源》的演講,提出了關於大陸漂移的假說,引起了地質界的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