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地理中考總複習資料

  地球每天都有新變化,地理知識也同時在不斷更新。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一***

  地球這個名字來源於對大地形狀的認識,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從球體哲學上“完美性”和數學上的“均衡性”提出“地球”這個名稱和概念。

  地球的礦物和生物等資源維持了全球的人口生存。地球上的人類分成了大約200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和地區,它們通過外交、旅遊、貿易和戰爭相互聯絡。

  地球是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包括人類。地球是目前人類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地球誕生於45.67億年前,而生命誕生於地球誕生後的10億年內。從那以後,地球的生物圈改變了大氣層和其他環境,使得需要氧氣的生物得以誕生,也使得臭氧層形成。臭氧層與地球的磁場一起阻擋了來自宇宙的有害射線,保護了陸地上的生物。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質歷史和軌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週期性地持續。地球預計將在15億年內繼續擁有生命,直到太陽不斷增加的亮度滅絕地球上的生物圈。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幾個堅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塊,它們以地質年代為週期在地球表面移動。地球表面大約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島嶼。液態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須的,但並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地球的內部仍然非常活躍,有一層很厚的地幔,一個液態外核和一個固態鐵的核心。

  地球的內部分為三個部分:最外層是地殼***由岩石組成***,中間是地幔***由岩漿組成***,裡面是地核***由岩漿組成***。

  地球會與外層空間的其他天體相互作用,包括太陽和月球。當前,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是自轉的366.26倍,這段時間被叫做一恆星年,等於365.26太陽日。地球的地軸傾斜23.4°***與軌道平面的垂線傾斜23.4°***,從而在星球表面產生了週期為1恆星年的季節變化。月球是唯一的天然衛星,也是地球的衛星,誕生於45.3億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現象,穩定了地軸的傾角,並且減慢了地球的自轉。大約38到41億年前,後期重轟炸期的小行星撞擊極大地改變了表面環境。

  ***二***

  1、地球表面的水陸面積比例:海洋71%,陸地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圖上準確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佈。

  3、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亞洲、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亞洲、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北美洲:白令海峽。

  4、陸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類。

  5、在地形圖上能找出喜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亞馬孫平原。

  6、閱讀大洲地形圖,判斷大洲的地形大勢。

  7、板塊構造學說:地球表層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分別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的邊緣地殼運動比較活躍,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三***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線段式、數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範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範圍越大,內容越簡單。

  4、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5、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圖,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有指向標的地圖,用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經緯網的地圖,用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6、圖例: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要記住常用的圖例***

  7、註記:地圖上,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

  8、海拔***絕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等高線:在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點的連線。

  9、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較緩。

  10、由等高線的特點判斷地形:

  山頂: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

  鞍部:兩側的等高線比較高。

  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