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學習經驗和誤區

  高中好的英語學習方法與技巧的培養,有利於對大學學習的自主性的形成,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高中英語學習經驗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英語學習經驗

  ***一***學習之前的準備必不可少

  1、對照。根據教材譯文,將英漢兩種語言逐篇逐句逐詞進行認真對照,從中領會每個單詞的意思,對已經劃線和能夠明白含義的生詞先撇下不管,對不明白意思的生詞就靠對照方法,查出英文生詞的漢語意思,實在查不出的,就依據譯文意思進行猜測,並用漢字標註在英文生詞下面,然後再將答案全記在思考、練習、測試題的後面。這樣比起用字典一個一個查生詞、一點一點苦苦思考不會的難題要簡單省事得多,自然就節省了許多時間和力氣。

  2、劃線。每篇課文後的生詞分單詞、片語、地名人名三部分,可以將它們從課文中全部找出,並分別在單詞下劃上單橫線、片語下劃上彎曲線、地名人名下劃上雙橫線,以表示這些生詞在課文後就有,以免日後在讀課文時,再胡亂猜測、到處查詢。

  3、瀏覽。將書從頭到尾看一遍,懂不懂、難不難、會不會先別管它,只是為了增強感性認識而已。

  ***二***學習必須要理解

  4、細讀。將每個章節細細品讀,力求對每個詞句都做到真正理解。

  5、粗讀。將新書內容簡單地粗讀一遍,對不認識的生詞反覆閱讀兒遍,記住它到底由哪幾個字母組成,以便增加印象,日後再屢次碰到它時,自然就會認識了。先將難題甩下,不被難題困擾,以免從一開始就產生畏難情緒。

  6、摘記。要學會自我加工、壓縮和簡化內容,將重點內容以只要肉眼能夠看得見的小字型,集中摘記在書的前後,便於一眼明瞭,和教材一樣長期儲存。

  7、精讀。認真閱讀書中每個字句,甚至序跋,將難題認真思考,逐一解決,力求真正掌握,不留半點疑問。

  ***三***練習聽讀也很重要

  8、光聽。把書扔到一邊,集中全部精力,屏心靜氣地聽磁帶中的人物宣讀。

  9、看聽。一邊看教材,一邊聽磁帶,認真聽磁帶中的自讀者是怎樣發音的,心裡跟著默默閱讀。

  10、單讀。不聽磁帶,只拿著書自己閱讀。

  11、朗頌。拿著教材,自己逐篇大聲朗讀課文,仔細較正自己的口型和發音,尋找正確的感覺。

  12、聽讀。拿著書,一邊聽磁帶,一邊跟著大聲閱讀。

  ***四***好好複習準備考試

  13、背誦。考試前注重抓語法知識和單詞兩個重點,快要考試前十天左右,拼命背誦單詞、語法和摘記。

  14、回顧。在考試前一天,將全書內容像過電影似的在腦中認真過濾一遍,最終達到全面理解,融會貫通。

  15、做題。考試前四、五天左右,把教材和同步輔導/訓練中的思考、練習和測試題挨個做一遍,以提高自己的應試能力。

  高中學英語靠習慣

  時光如白駒過隙,恍惚中學習英語已有十二載。雖然自小開始學習英語,但是說到要講英語,常是話在心裡口難開。由於口不能言,聽英語也容易產生障礙。這樣下來,對英語便有莫名的恐懼。一遇到需要英語的場合,避之猶恐不及。

  不過,英語成未來世界之“普通話”的趨勢已經很明顯。如果想和世界接軌,不練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將來面對挑戰的時候,肯定吃大虧。

  上大學時,一同學英語成績特別好,無意中和他聊天,得知他從來沒有刻意地去學習英語,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喜歡學英語,因為喜歡英語,所以英語成績好,因為英語成績好,所以喜歡英語,這已經成為了一個良性的迴圈,他說,起初,沒有人喜歡任何東西,愛好是可以培養的,當你一天告訴自己十遍我喜歡英語,這樣堅持半年,你就會真的喜歡英語了。既然喜歡英語就不能放過任何與英語有關的東西,比如看英語電影電視劇,最佳的狀態英語是看三遍,第一遍看翻譯字幕,第二遍不看字幕,第三遍看說話人的口型,不僅記住了單詞還能糾正發音,可謂一箭三雕。

  和同學談過之後,我嚴格按照他的經驗堅持了半年,發現英語真的十分地可愛,有時候你會發現漢語不能表達的意思,英語卻能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來。如,有人問:“你確定嗎?”以前我會說:“確定”;而現在我會說:“I am sure ”或者是“Absolutely”。

  其實,我覺得對英語而言,習慣成自然主要就是舌頭的問題。說話時,如果舌頭的反應比大腦更快,就說明已經形成習慣了。比如你在聽英語歌曲時,能完全聽懂歌詞大意,並不去翻譯成中文,這說明你學英語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當英語成為一種習慣,你會發現你真的喜歡英語,故而學英語很輕鬆。

  高中英語學習誤區

  1、單一學習

  大家知道我們習慣上把英語學習分解成五項技能,聽說讀寫譯。這樣分解是否科學,在此暫且不論,有不少學習者往往把是否看懂當成學習的標準。比如說,拿到一本口語教材,翻開幾頁一看,都看懂了,就認為人簡單了,對自己不合適。

  這裡的錯誤是把看懂代替了會說。看懂不等於會說。練習口語,內容不能難,目的是通過一些能看懂的內容來操練“上口”。也就是說,目的是讓學習者通過練習,自己能說出書中相關的內容。口語教材的優劣首先要看語言是否能學到,是否地道。

  2、知識=技能

  打個比方,假如你想學騎自行車。我給你一本題目叫“如何騎自行車”的書,把書從頭背到底,甚至倒背如流。這時你有了專家級的關於如何騎自行車的知識。但是你肯定不會騎。原因是騎自行車不是簡單的知識問題,它首先是一項技能。要學會一項技能,核心問題是練,光有書本知識是不行的。

  學外語當然比學騎自行車要複雜得多,但它首先也是一項技能,光看語法書、默背單詞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練,要把知識變成技能。知道不等於知道怎麼做。知道怎麼做不等於實際上會做。從知道怎麼做到實際會做中間有個反覆練習的環節,也就是苦功夫。學技能所遵循的原則是“做中得學”。

  3、速成心理

  必須認識到,要想學好英語,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世界上沒有一個外國成年人不下苦功就能學好英語的。所謂的“速成”純屬無稽之談。學好英語沒有捷徑,只有方法的好壞。比如記英語單詞,低著頭拼著命地默寫,這就不是一個好辦法。

  好的方法是大聲地朗讀,反覆訓練發音器官和耳朵,把聲音銘刻在腦子裡。這樣既可以提高聽力,又可以改進口語發音,還記了單詞。默寫只是訓練了眼睛和手,可是它們不能替你聽和說,尤其是留學英語。

  4、漢字記音

  現在有人推廣通過漢字來記英語發音,如“古帝拜”記good-bye。甚至把這種做法作為成果出版請獎。這是極其錯誤的,後果也是極其嚴重的。大家千萬不要這麼做。錯誤的道理在本文有限的空間裡無法講清楚。

  5、不重過程

  應試教育是重結果,帶來的後果是整天做模擬題,找出打勾的規律。這是教育的大敵。質量和學習效果取決於學習過程。大家一定要遵照學習的規律,一步一個腳印地真學。只要學習對路,好的結果自然會有。

  6、依賴老師

  大家要仔細揣摩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這句話點出了學習的本質。任何一種學習,歸根結底是在學生自身,而不是在老師。

  7、缺乏系統性

  現在市場上學英語的材料是鋪天蓋地。這是好事,但處理不好也會帶來不良的後果。今天用這個教材、明天換另一個教材,學習便失去了系統性。我不是說我們不換教材,不好的教材,不適合的教材就是要換。但不能總是換個不停。好的做法應該是選中一套教材,以它為主,其餘材料都作為補充材料。